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北省钉螺的形态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广泛的流行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共有一千万人感染了此病,一亿人口以上经常受到威胁、这不仅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建设,党提出七年内消灭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一个庄严的号召,也是卫生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凸形假单胞菌对钉螺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血吸虫病是流行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的一种严重疾病。从1966年开始,我们开展利用微生物杀灭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研究。1967年从活田螺体内分离出一株Thp1菌株,1971年又从自然死亡率高达48%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病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贫困偏远地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该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残疾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1984年统计,全球感染血吸虫人口已达2亿。血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体的有6类,其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种类。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寄生于宿主组织中的虫卵使宿主发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埃及血吸虫)炎症和梗阻性疾病、肠道疾病、肝脾炎症和肝纤维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早期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埃及血吸虫)和不孕不育症在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并发症、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实验药物证明可抗击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遍及热带地区的一种瘟疫,可感染几百万人.小鼠试验提示,该药物很可能作为当前所用的抗击血吸虫病的单一疗法的补充.血吸虫是血的吸虫或扁虫,在血吸虫水传播幼虫时期通过皮肤感染人.幼虫穿过循环系统而最后定居于肝脏,在肝脏它们以血为食,并发育成为成虫.雌虫然后产卵,受感染的人将部分卵从粪中排出,这可能造成血吸虫的播散,其余的卵则寄居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它激发免疫反应,引起腹痛、发烧和以血吸虫为特征的不适.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几年前曾发现一种药物,称为K11777,其杀死引起恰加斯病…  相似文献   

5.
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把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地方称为易感地带.易感地带的特点:一是人、多种牲畜作为终宿主参与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终宿主的种群数 m 大于2;二是各终宿主的平均虫体负荷较大.  相似文献   

6.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是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化学灭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产生严重污染和毒害作用, 因而低毒、易分解的植物灭螺药物研究受到重视,已筛选出诸如黄姜(Dioscorea zingberensis C.H.Wright, DZ)、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RC)等皂甙类植物灭螺剂1,2。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许家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血吸虫疫苗血吸虫病的防治在当今世界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迄今已发现19种血吸虫能侵犯人体,其中对人类健康有威胁的有曼氏、日本、埃及、湄公与间插5种血吸虫。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PCR-SSP与PCR-SBT方法对正常健康对照组与血吸虫病感染组、血吸虫病性重度肝纤维化病人组和轻度肝纤维化病人组中MICA/B基因进行分型,并比较各组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血吸虫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共发现13种MICA等位基因和5种MICA-STR基因型,MICA*012:01(11.58%vs 5.83%)、MI-CA*017(2.11%vs 0.00%)及MICA*027(3.16%vs 0.97%)在对照人群组较血吸虫病人组中分布频率较高,但Pc值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c>0.05)。MICA-STR型别分析显示,MICA-STR与血吸虫病易感没有相关性,但MICA*A5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重度肝纤维化组显著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45.10%vs 26.92%,Pc<0.05)。在血吸虫病人组中一共检出10种MICB等位基因。在本研究人群中未发现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显著相关的MICB等位基因。同时MICB等位基因多态性在重度纤维化组、轻度纤维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相互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血吸虫病人组中,MICA和MICB具有连锁不平衡,其中单倍型MICB*008-MICA*002:01和MICB*014-MICA*045在血吸虫病人组中显示具有显著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血吸虫病曾在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血吸虫病。目前,世界上采取了一些人畜同步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成本高、再感染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疫苗候选分子以及开发高度特异且敏感的标准化免疫诊断试剂是当前日本血吸虫病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对WHO提出的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血吸虫GST蛋白以及参与血吸虫许多生物学功能的14-3-3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七年内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发布后,全国人民都积极的投入了这一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工作中去。本刊三、四月号亦先后发表了有关的文章,作者想再就目前各地在治疗血吸虫病方面比较有效的药用植物,作一简要的介绍。一则想使同志们进一步了解目前在治疗血吸虫病的进展情况,一则想借此来发扬祖国丰富的医学遗产,积极从事中医中药研究,使我们生物学工作者能为“为7到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能做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一)光叶爬崖红 Botryopleuron axillere Hemsl.光叶爬崖红俗称腹水草,是去年浙江省常山县徐碧辉先生公开的秘方,为此,省卫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12.
非编码小RNA是一类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的小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及竞争性内源RNA。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后,宿主和虫体的非编码小RNA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改变。宿主源的非编码小RNA主要为微小RNA,其中miR-454和miR-203与日本血吸虫病发生发展有关,miR-223和miR-451与日本血吸虫自身生长发育有关;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这些非编码小RNA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产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sjalet-7、sja-bantam,而且像sja-miR-3479和sja-miR-0001还可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就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东方田鼠在分类、分布、形态、生态、实验室饲养、部分生物学特征、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近年来,东方田鼠开发为日本血吸虫病、糖尿病和自发性卵巢癌实验动物模型新品系。应用这些模型可对日本血吸虫病、糖尿病和自发性卵巢癌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疫苗开发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东方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其致病机制是由于血吸虫卵沉积于宿主肝内,形成虫卵肉芽肿,导致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免疫过程中,肝星状细胞、T细胞、B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印渍术分析了33例确诊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SWAP)的免疫反应,发现患者血清对虫卵和成虫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而正常人血清则无反应,大多数病例(28/33)血清和SEA抗原反应后,印渍谱上于180,54和32kD处显现较宽区带;对SWAP而言,多数病例(26/32)则在190及64kD处显现区带;而急性患者(21/24)还可在34kD处检出一条较宽区带。这些结果提示了免疫印渍术在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评价生物技术对兽医学的影响时,美国农业动植物健康研究所的管理人Jarnes W.Glosser宣布“近来的发展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标记疫苗将变为一种标准,而且最主要的是由于这些进展,使我们得以能够控制和消除疾病。 在美国47个州建立了根除假狂犬病的顾问委员会。新西兰、日本及欧洲国家也同样开始了控制和消  相似文献   

17.
四川西昌市动物的日本血吸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和动物自然感染情况,笔者对西昌市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民和村的牛、马等家畜和野鼠进行了病原学调查。1方法对全村95%以上的家畜,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粪检(一送三检)。阳性者再全粪称量,取5g粪便集卵沉渣涂片,作虫卵定量计数克粪虫卵数...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后期在湄公河流域发现可感染人的湄公血吸虫病,其病原湄公血吸虫 Schistosma mekongi的中间宿主被证明为开放拟钉螺 Tricula aperta (Temcharoen,1971)。湄公河的上游是流贯云南省的澜沧江,我们从1981年开始进行调查,在西双版纳发现有血吸虫和肺吸虫寄生的拟钉螺,经鉴定隶属拟钉螺属 Tricula一新种。  相似文献   

19.
锑剂是目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但对机体有显著的毒性作用。现在主要就这种制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来进行研究。早在1927年 Chopra 曾在动物实验上注意到锑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但在药理学书籍上关于锑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很少注意和分析。至于以往临床方面,只强调锑剂对于肝脏功能的影响,亦不很重视它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地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曾发生突然死亡的病  相似文献   

20.
谷祖纲 《化石》1991,(2):15-17
踏上日本国土,我的印象之一是:除了欧化的服饰,不同的语言外,眼前一片和我们一样脸庞、黄色皮肤的熟悉的人群。但在日本逗留一段时间和旅行各地后,我感到,这是与大陆人有着某种差异,他们之间也有明显差别的人群。日本人虽统称为大和民族,却象是一个不同人群的混合体。什么是日本人?日本人起源于何处?何时,从何地,怎样迁移定居在亚洲东隅的日本列岛的?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日本人起源研究的先驱日本人起源的研究始于江户时代的新井白石、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