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调控研究需要。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肝癌发生相关的模块,利用可视化筛选枢纽基因,并针对枢纽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初步验证。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一致发现,某些枢纽基因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关联。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发现了新的HBV相关性肝癌枢纽基因。经实验验证,发现枢纽基因SHARPIN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对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或)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miR-122是肝脏特异高表达的一种miRNA,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而参与肝脏的发育分化,且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炎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肝癌细胞特异的血浆蛋白,70%以上的肝癌病人在发病期间都有甲胎蛋白基因的高表达,在临床上已被用作肝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miR-122与甲胎蛋白表达与肝癌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是甲基选择性添加到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表达。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观遗传沉默是导致人类癌症发生、发展的主要事件。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展是一个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到转移性肝癌的多步骤过程。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与肝癌密切相关。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一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基因甲基化检测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因此,该文对可能用于肝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异常DNA甲基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PEG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将重组PEG10腺病毒rAd-PEG10感染HLA-A2阳性的人外周血来源的DC,制备PEG10基因修饰的DC疫苗,并在体外刺激HLA-A2阳性限制性的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和标准51Cr释放试验分别检测PEG10腺病毒感染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TL活性,并检测对HLA-A2阳性的HepG2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制备了PEG1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并在体外能有效诱导抗原特异性CTL效应,对HepG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毒性。结论:PEG1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出特异性CTL应答,并对HepG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毒性,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印记基因PEG10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早期鉴别葡萄胎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正常早孕、难免流产的标本共计1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EG10在其中的表达,研究遗传印记基因PEG10在葡萄胎妊娠以及非葡萄胎妊娠中的表达。结果:PEG10在四组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难免流产组呈弱阳性表达,在正常早孕组呈弱阳性和中度阳性表达,在部分性葡萄胎组中呈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在完全性葡萄胎组中呈强阳性表达。PEG10在葡萄胎妊娠组表达明显增多于非葡萄胎妊娠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表达增多于难免流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遗传印记基因PEG10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和难免流产组,PEG10基因表达上调与葡萄胎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是否可将其用于病理诊断鉴别困难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遗传》2020,(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DNA甲基化的异常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并被发现在肝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能为肝癌患者提供新的临床预后预测标志物,本研究首先采用整合组学分析策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的DNA甲基化驱动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采用LASSO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分析建立了10个最优基因组合的预后预测模型。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临床特征参数后,此预测模型高风险评分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表明该模型具有潜在的独立预后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风险评分模型在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方面优于其他已被报道的肝癌预后预测模型。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表明,高风险评分与细胞周期和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10个DNA甲基化驱动基因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该模型可作为肝癌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查是目前肝癌诊断最常采用的手段,但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理想,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理想的肝癌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是一种II型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73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65%和90%,而核心岩藻糖化GP73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则高达90%和100%。GP73有可能成为一种更理想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志物,而核心岩藻糖化的GP7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肝癌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的总生存率也很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总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最早发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癌基因,AFP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文中简述了AFP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中的作用,着重阐述AFP作为重要的肝癌靶标分子在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编码的蛋白质(HBxAg)具有的反式激活功能,可通过结合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和改变细胞质内信号转导途径而激活宿主基因的转录及调控细胞凋亡等。研究发现,用HBx基因转染HepG2细胞,有10个细胞基因有表达差异,其中8个基因表达增强,2个基因表达减弱。已经证明,HBx诱发的这种高水平表达的细胞基因产物及其相应的抗体常存在于肝癌发生之前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而且这些细胞蛋白及其相应抗体的出现早于甲胎蛋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提示,这些指标有可能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成为原发性肝癌颈警、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很多,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其近期出现的新的肿瘤标志物和一些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miR-2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传统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比较,探索其成为肝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二乙基亚硝胺(DEN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建模过程中收集造癌各个阶段的血清。Realtime-PCR检测血清miR-2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纤维化期大鼠相比,miR-21在肝硬化期、肝癌早期、肝癌晚期的大鼠血清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晚期的大鼠血清明显上调(P<0.05);与肝硬化期大鼠比较,肝癌早、晚期大鼠体内的miR-21表达显著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期、肝癌晚期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血清miR-21参与了肝癌发生的过程,对于肝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均有很大的指示作用,可能作为肝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研究采用配对方法,选取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中未发生肝癌的家族成员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上述高发地区肝癌患者30例作为肝癌组对照。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DNA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测序。研究发现三组家族成员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率为0%。肝癌组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为10%(3/30)。肝癌组p53基因5/6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与肝癌家族组间突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遗传易感因素,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成员中可能尚未发生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或较为罕见,肝癌患者中出现的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在后天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从而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识别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对于深入研究肝癌发病机制和开发诊疗靶点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EO2R工具从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筛选5个数据集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潜在的肝癌相关基因.利用Metascape网站,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及信号通路分析.结合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on Analysis)网站筛选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与肝癌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候选肝癌相关基因,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结果显示,从5个数据集中共发现94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文献检索后发现24个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少见文献报道,属于肝癌中未知功能基因.利用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数据后发现,GINS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CFHR4和DNASE1L3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荧光定量PCR技术证实GINS1在81.3%的肝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CFHR4和DNAS-E1L3分别在71.9%和93.8%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因此,本研究发现GINS1、CFHR4和DNASE 1L3在肝癌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研发肝癌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miRNA)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miRNA通过结合特定靶标参与调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可作为辅助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并为有效地监控和预防肝病提供了新途径。寻找miRNA靶标,阐明miRNA参与肝癌发生的调控机理,有利于肝癌的临床靶向基因治疗。通过总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寻找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介入治疗的靶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i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发挥强大的抑制凋亡功能,同时也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使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特异性的表达于大多数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大量的研究涉及Survivin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认为,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提示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Survivin基因在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对Survivin基因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肝癌易感基因发现、炎症与肿瘤发生及其调控、p53与细胞凋亡调控、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发现等方面,综述军事医学科学院近年来关于肿瘤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细胞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表达的失活是表观遗传学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肺癌中存在多种抑癌基因或促凋亡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证实这些基因的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这些研究为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找到了新的分子标志物。现对与肺癌发生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PIWI和pi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类型密切相关。Piwil2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量比肿瘤周围的肝脏组织的表达量高。PIWI/piRNA通路基因Piwil4、Mael和Ddx4为候选癌基因,在多种癌组织中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的研究尚无报道。为探讨Piwil4、Mael和Ddx4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并提取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标记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与模型组肝组织中Piwil4、Mael和Ddx4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大鼠肝癌动物模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含量明显升高。Piwil4、Mael和Ddx4基因mRNA及蛋白在肝癌模型组织中高表达。研究表明,肝癌模型组织中Piwil4、Mael和Ddx4基因表达水平有望作为肝癌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用PCR技术对原发性肝癌4号染色体标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华 《遗传》1994,16(5):17-1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分析了45例原发性肝癌第4号染色体长臂10个微小卫星多态性基因标记,以探讨等位基因变化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等位基因的杂合型丢失存在于45例中的12例肿瘤组织,10个基因标志中7个出现杂合型丢失,但丢失的频率较低,占杂合型的31-12.9%.结果表明,第4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但特征性不明显,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可能是一个多基因变化、多步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