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γδ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γδTCR),主要分布于皮下、肠道等粘膜的细胞中,约占人外周血成熟T细胞的3%~10%。研究表明其既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又能参与细胞毒作用。此类细胞在感染免疫,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等方面的行为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故对γδT细胞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体胸腺和周围淋巴器官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多种T细胞和NK细胞单抗和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技术,在冰冻切片上对人扁桃体、淋巴结、牌和胸腺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CD5、CD8、CD4、CD3和AIG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扁桃体,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胸腺,但各种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同。从各种T细胞工群的染色强度和形状看,胸腺髓质部的胸腺细胞相当于周围淋巴器官内的胸腺依赖区。胸腺内T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质膜上的抗原也有相应变化。NK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淋巴结和扁桃体的副皮质区,脾的红髓以及胸腺的筋质部。这些不同的分布,说明NK细胞不仅与淋巴小结的活动有关,可能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酶单重和双重染色研究人胎儿脾连续切片中交错突细胞(IDC)与T,B淋巴细胞的定位关系及HLA-DR表达。结果表明,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为IDC,多数表达HLA-DR。9-12周的胎脾中就可见到散在分布的IDC。13-16周胎脾中IDC开始定位于白髓的T细胞集落内和周缘,及B细胞集落的周边。在上述区域IDC常与T细胞形成IDC-T细胞聚合体。在脾的发育过程中,IDC不仅与T,B淋巴细胞在分布上关系密切,而且可与这两类细胞形成突起-胞体、胞体-胞体的连接。提示,胎儿脾中IDC与T,B细胞的迁移,定位及功能成熟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TCR有αβ或γδ两种异二聚体形式,使T细胞可分为TCR1(γδ)和TCR2(αβ)两种类型。TCR1T细胞特异识别MHC-I类抗原,在监视上皮细胞以及TCR2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Yu Q  Chen WF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2):113-118
早期T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受到多种分子精确调控的过程,基因打靶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内研究上述分子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对TCR、CD3基因打靶小鼠的研究表明,CD44-CD25阶段是早期T细胞发育的重要调控点,在此发育阶段,由TCRβ、TCRα和CD3成分组成的pre-TCR复俣体的表达或其与未知配体的结合通过p56lck传递信号,介导CD44-CD25细胞的进一上发育,该复全体任何成分的缺失都将使T  相似文献   

6.
通过TCR刺激T细胞可导致复杂的生化信号级联,其产生依赖于使用在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传播的共刺激信号。TCR交联产生活化信号,可导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诱导CD95的其配体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或无能。  相似文献   

7.
γδT细胞在结核杆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δT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体,它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引起的人们的关注。在γδT细胞的多种刺激物中,结核杆菌能够非常有效地活化γδT细胞。本文介绍近年来γδT细胞识别的结核杆菌抗原成分、作为效应细胞的作用、结核杆菌活化的γδT亚群(即Vγ2/Vδ2亚群),以及结核病患者体内的γδT细胞变化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鼠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在CHO中的表达和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放大系统将大鼠LH/hCG受体(记为F-hCGR)及其胞外肽段(记为T-hCGR)在中国苍鼠卵巢细胞(CHO)中的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F-hCGR为一条蛋白质带,其表观分子量为92kd,而T-hCGR为35kd和37kd两条带。表达受体对其配基hCG表现出高的亲合力,F-hCGR的解离常数为7×10-9mol/L,T-hCGR为6.4×10-9mol/L。表达F-hCGR的转染CHO细胞可结合125I-hCG,而表达T-hCGB者不结合125I-hCG。这提示F-hCGR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膜表面上。表达F-hCGR的转染CHO细胞能刺激。cAMP的形成,而表达T-hCGR者不能刺激cAMP形成。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T-hCGR主要分布于质膜的细胞质侧以及胞内其他一些细胞器膜上。用免疫亲和层析可以得到纯化的T-hCGR。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HE和镀银显示法研究了三种金丝猴甲状腺C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金丝猴的C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分布在甲状腺外侧叶上1/3偏内侧的深部,在下1/3外侧缘浅表面也有少量细胞分布。细胞数量少,分布范围窄,主要位于滤泡内和滤泡之间,以单个细胞分布为主,但在滤泡之间偶尔见到有2—3个细胞在一起的。其他部位未见C细胞。三种金丝猴C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T细胞通过抗原受体 (TCR)识别抗原后 ,经CD3分子激活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和胞质接头蛋白 ,从而活化一系列胞质激酶 ,如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磷脂酶Cγ(PLCγ)、Ras激酶等 ,再经一系列信号传递激活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 ,使细胞表现功能。最近发现了一组TCR相关的跨膜接头蛋白 ,包括T细胞活化的连接分子 (linkerforactiva tionofTcells,LAT)、SHP2相互作用跨膜接头蛋白 (SHP2 interactingtransmembraneadaptorprotein ,SIT…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T细胞的TCR在外周血,小肠,自身免疫性疾病,TIL中的V基因谱构成作了系统的概述,V基因谱的偏移是客观存在的,以推测共同抗原决定族或TAA存在的可能,这种偏移在不同个体背景下与MHC的表型表达无相关性,然而,V基因亚家族片段与CDR3的构成之间的关系待阐明,更加科学,全面的V基因谱(或直接对CDR3)结构分析方法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2.
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儿期,儿童以及成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分布和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S-100抗体能够清楚显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在皮质内的交错突细胞大都单个存在,偶而看到交错突细胞成团存在.交错突细胞的周围,常见有淋巴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交错突细胞逐渐减少。HLA-DR抗体能与胸腺内多种细胞反应,如皮,髓质内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但它们染色强度不等.交错突细胞HLA-DR抗体的阳性反应位于质膜和突起部,染色强阳性,巨噬细胞反应不尽一致一般多为阳性,胞质内未见有吞噬淋巴细胞碎片.上皮细胞染色一般由弱阳性到阳性,核阴性,仅有质膜呈阳性反应,有关HLA-DR抗原表达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了胎儿(胎龄27~38周)和成人肠系膜淋巴结内树突细胞的分布及对S-100蛋白抗体和HLA-DR抗体的反应。结果显示胎儿淋巴结内S-100蛋白阳性树突细胞分布在外周区,中央区较少;这些细胞对HLA-DR抗体亦呈阳性反应。成人淋巴结的树突细胞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的小结树突细胞,另一种是位于小结间和副皮质区的交错突细胞。小结树突细胞与HLA-DR抗体呈阴性反应,而交错突细胞则呈强阳性,提示这两种细胞不仅在分布上不同,而且对HLA-DR抗体反应也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小结树突细胞和交错实细胞在细胞来源和免疫功能方面是不同的两种辅助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CD3+细胞,S-100+树突状细胞和n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而S-100+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1),n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但各组之间nNOS的表达程度不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对CD3+ 细胞,S-100 +树突状细胞和nNOS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细胞受体(MHC-TCR)与病毒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三者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识别和结合,可以诱导病毒特异性CD8^+CTL的产生,有可能利用病毒抗原肽作疫苗,清除胞内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六种单克隆抗体在14例21~38周胎儿胸腺基质细胞中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有差异。HLA-DR+和HLA-DQ+细胞多,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HLA-DP+细胞少,几乎只见于髓质。抗表皮角蛋白抗体阳性的上皮细胞见于部分髓质与少数皮质上皮细胞,被膜及小叶间隔下上皮细胞和胸腺小体。S-100+的交错突细胞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MO+2的巨噬细胞见于整个胸腺实质,皮质深层最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 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 ,而 S- 10 0 +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 ,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n 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 ,但各组之间 n NOS的表达程度不同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我们认为 ,对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检测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 ,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γδT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免疫活性细胞,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将其分为不同亚群。γδT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各异,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γδT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和自身免疫中的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与γδT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肠道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中华鳖肠道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并结合形态结构特点,对爬行动物黏膜免疫的特征进行了讨论。鳖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尤其大肠段)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明显,上皮间隙内普遍分布着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浆细胞。IEL在上皮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为核下区∶核区∶核上区=4∶3∶3。核上区IEL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而核区和核下区的IEI体积略大。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数个粗大的膜包颗粒。上皮内未见微皱褶细胞,IEL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并在上皮细胞之间伸出伪足。肠腔内有完整的游离淋巴细胞。肠道黏膜上皮间隙内的浆细胞一般位于核下区或核区,胞质内充满着扩张状态的粗面内质网。肠道固有膜散布着许多淋巴细胞(LPL)、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白血细胞,以小肠段的分布最丰富。在有些肠绒毛内,LPL分布密集,几乎占据整个绒毛中心,但并未出现淋巴小结。固有膜浆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浆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呈短的扩张状态,其数量占多数;另一种浆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状,数量较少。结果表明,参与中华鳖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细胞数量多,但黏膜上皮内缺乏微皱褶细胞(M细胞),固有膜中也不形成淋巴小结。提示爬行动物的黏膜免疫机理与哺乳动物和鸟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3种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