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OX40是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OX40能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对CD4~+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建立RSV急性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磁珠分选、Real-time RT-PCR、Elisa、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在RSV感染性气道炎症中OX40对CD4~+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RSV感染后脾组织内表达OX40的CD4~+T细胞数量及CD4~+T细胞OX40 mRNAs和OX4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从感染3 d的BALB/c鼠脾组织分选CD4~+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加入OX40激动型抗体,发现加入OX40激动型抗体的CD4~+T细胞组与未加组相比,其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证实在感染性气道炎症中OX40对CD4~+T的细胞增殖与活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分离培养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采用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固有免疫细胞RSV感染后IL-33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RSV感染72 h后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IL-33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树突状细胞RSV感染24 h后IL-33mRNA水平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研究证实RSV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进而介导感染后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机体侵袭性肺烟曲霉病中有防御和破坏性作用,一方面经常可以观察到曲霉菌感染后Th17细胞数量的增加,IL-17水平升高、或者Th17细胞促稳定因子IL-23的升高,其机制可能为分泌特异的细胞因子、介导自身免疫反应或者趋化效应性T细胞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体内Th17细胞免疫反应可导致免疫损伤,其机制中主要包含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直接作用表现为IL-17在体内外均可以促进烟曲霉生长,间接作用表现为IL-17可通过上调促炎介质、抑制Th1免疫反应或促进Th2免疫反应等机制促进炎症发生发展。Th17细胞对侵袭性肺烟曲霉病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主要与烟曲霉与感染环境如宿主免疫状态、感染时间、真菌细胞壁的特异成分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究乳腺癌肺转移模型鼠肺组织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利用皮下接种或尾静脉注射乳腺癌细胞系-4T1细胞的方式,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在4T1细胞接种后第7、14、21天分离模型鼠肺组织,通过HE染色、墨汁染色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提取肺组织总RNA,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内IFN-γ、IL-4、IL-5、IL-1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4T1细胞的BALB/c鼠,肺组织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皮下接种4T1细胞的BALB/c鼠,其肺组织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一致处于较低水平。与Th1型细胞因子不同,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无论在皮下接种鼠亦或是尾静脉注射鼠均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结果表明,乳腺癌肺转移过程中出现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并且由刚开始的Th1优势应答逐渐转变为Th2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前产白介素-17(IL-17)T细胞主要包括了产IL-17 CD4+T细胞即Th17细胞、产IL-17γδT细胞和产IL-17 CD8+T细胞等。随着对Th17这一系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们能通过产生IL-17和IL-22等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该文将对产IL-17 T细胞在肺部细菌感染中所起作用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IL-17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除Th17细胞外,γδT17细胞也是IL-17的重要来源。γδT17细胞参与多种免疫应答过程,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γδT17细胞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探明γδT17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机制将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Th17细胞及Th17/Treg失衡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T细胞分化为Th17,使Th17/Treg失衡,导致IL-17、IL-6、趋化因子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并有效介导中性粒细胞动员与兴奋,使得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与免疫病理反应。就Th17/Treg细胞及其失衡在肝脏免疫病理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过敏原依赖和非依赖性哮喘模型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 cell)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的功能。方法滴鼻法制备过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和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25、IL-33)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左肺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右肺行流式细胞术,以分析在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Th2细胞和ILC2细胞数目和占肺组织总细胞比例,并对Th2型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加; HE染色可见OVA、IL-25和IL-33均可诱导哮喘典型病理学改变;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h2细胞与ILC2细胞均明显上升,数量上以Th2细胞为主,两者均可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且以Th2细胞为主。而在致哮喘样改变、促进Th2细胞和ILC2细胞在小鼠肺部聚集等方面,以IL-33的效应最强。结论在过敏原OVA和非过敏原IL-25、IL-33诱导的哮喘模型中,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均为Th2细胞,提示Th2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IL-33可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人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7b(interleukin 37b, IL-37b)转基因(transgenic, TG)小鼠(Il37b TG)对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的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指标的变化,以及IL-37b在体外对小鼠和人肺结构细胞的作用,评估IL-37b在治疗哮喘方面的潜在意义。方法采用野生型和Il37b TG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周期为24 d的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检测其肺力学参数、炎性细胞分类和Th2细胞因子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采用原核细胞表达系统,获得大量纯化的重组人IL-37b。继而分别预处理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系(MLg)和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随后加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收集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含量。结果与野生型OVA模型组相比,Il37b TG OVA组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 1和P0.000 1,P0.05);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炎症、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均明显减轻,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评分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 1和P=0.000 2,P0.05),马松染色显示急性期胶原沉积的改变不明显;肺组织匀浆中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同时研究采用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得到的IL-37b预处理鼠肺成纤维细胞MLg和人肺上皮细胞A549,可以降低LPS所诱导IL-6的产生。结论 IL-37b可能通过对相关靶细胞的负向调控进而发挥对哮喘气道的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为IL-37b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哮喘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T辅助细胞(Th)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Th1、Th2和Th17三个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等,促进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10、-13(IL-4、IL-5、IL-6、IL-10、IL-13)等,促进体液免疫。正常情况下Th1/Th2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变化是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免疫平衡变化的基础,与疾病发生和预后关系密切。Th17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反应。Th细胞在炎症所致的诸多疾病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发挥巨大作用。研究证明吸烟可促进炎症形成而致多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这与T细胞分化和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状态相关,本文对Th细胞与吸烟所致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5和IL-13等II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T helper cell,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II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在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和GATA结合因子3(GATA-binding factor 3,GATA3)控制下由骨髓中的淋巴样祖细胞发育而来。ILC2s能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IL-5和IL-13,有助于启动和维持II型免疫反应。近期研究表明,ILC2s在变应性哮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ILC2s对于了解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主要综述ILC2s的发现、发育、分布与功能及其与变应性哮喘关系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为特征的辅助性T细胞Th17(T help cell 17,Th17)细胞被认为是有区别于Th1(T help cell 1,Th1)、Th2(T help cell 2,Th2)新型的细胞亚群,它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只将Th细胞分为Th1、Th2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的发生及机体各种炎症的发病机制,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活化需要各种转化生长因子、IL-6(interleukin 6,IL-6)、IL-23(interleukin 23,IL-23)等细胞因子的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同时再进一步的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通过分泌IL-17、IL-21(interleukin 21,IL-21)、IL-22(interleukin22,IL-22)、IL-26(interleukin 26,IL-2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hepatitis,EAH)小鼠模型,探讨γδ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EAH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EAH小鼠模型,并予不同的干预措施,用ELISA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的IL-17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淋巴细胞亚群中IL-17的表达,根据肝脏病理组织学及血清中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中和抗体对EAH小鼠肝脏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IL-17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炎症程度正相关(r=0.82,P0.01),模型组肝脏淋巴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而γδT细胞中IL-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17组小鼠的肝脏炎症明显轻于rat Ig G对照组(P0.01),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γδT细胞清除组小鼠的肝脏炎症明显轻于hamster Ig G对照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EAH小鼠中升高的IL-17主要来源于γδT细胞,中和IL-17或γδT细胞均可抑制或减轻炎症,提示肝脏γδT细胞通过IL-17参与EAH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哮喘(asthma)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可逆性的气流受阻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上皮细胞在霉菌、尘螨、花粉、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物等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可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作用于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helper T cells,Th2 cells),同时也可作用于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通过释放Th2型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这3种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哮喘病理、生理学效应及作用方式上并非完全相同。现就这3种上皮源性细胞因子IL-33、IL-25和TSLP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入17(Interleukin17,IL-17)是CD4+的T细胞亚群Th17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募集粒细胞以及促进各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其与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其在肺部感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IL-17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机制等,鉴于IL-17的生物活性较多,而参加各种肺部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现就IL-17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IL-4为主要驱动的Th2应答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免疫病理特征,该文旨在探讨靶向IL-4主动免疫对屋尘螨过敏原刺激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潜力。研究以重组制备的、呈现IL-4肽表位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免疫BALB/c小鼠,并以屋尘螨抽提物诱导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结果显示,靶向IL-4的主动免疫激发了持续的IL-4特异IgG抗体高水平应答;显著减少气道浸润的总炎性细胞以及其中占主要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降低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2细胞因子IL-4、IL-13和IL-5水平,而Th1的IFN-γ有升高趋势;显著下调了血清IgG1而上调IgG2a水平;此外,显著抑制了乙酰甲胆碱刺激的过敏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研究表明,靶向IL-4的主动免疫具有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沙眼衣原体在BALB/c小鼠肺部感染过程中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反应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6-8周龄的BALB/c小鼠,鼻腔吸入25 μL含5×103 IFU的沙眼衣原体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沙眼衣原体小鼠肺感染模型.监测感染后不同时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肺组织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 IFU)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感染后小鼠体内Treg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肺组织上清液IL-6、TGF-β、IL-17、IL-2细胞因子的的表达;qRT-PCR检测KC( keratinocyte derived chemokine) mRNA和MIP-2(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用5xl03 IFU Cm经鼻腔吸人感染后小鼠发生沙眼衣原体肺炎,表现为体重下降、肺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检测到衣原体繁殖.Cm感染后第3天,小鼠体内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随后开始恢复,第7天恢复原来水平,一直持续到衣原体清除.TGF-β、IL-2的表达与Treg细胞动态变化一致.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和Th17相关趋化因子KC、MIP-2的表达于第3天开始升高,至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少.[结论]在衣原体感染BALB/c小鼠过程中,Treg可能通过提供TGF-β并在IL-6帮助下促进Th17应答产生.  相似文献   

20.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一种近期发现于鼠体内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2)。NHC起源于骨髓淋巴系祖细胞,由iNH细胞分化而来,且处于分化终末阶段。这些细胞主要位于腹腔内的脂肪相关淋巴簇(fat-associated lymphoid cluster,FALC)与肺组织中,在其形态及特征方面,与淋巴细胞具有相似性。其表面高度表达-kit、sca-1、IL-7R,而缺乏lineage标记。经过不同刺激信号的作用,NHC可产生相应的Th2型细胞因子,如IL-5、IL-6与IL-13,进而调节IgA抗体的产生并辅助B1细胞自我更新。NHC分泌的大量IL-5和IL-13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增生,同时促进黏液分泌,参与过敏反应及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并在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