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目的】为了调查长江流域藻类多样性现状,对该区域进行系统采样工作。【方法】对硅藻样品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山的硅藻样品中发现了1个中国新记录种帕拉特利氏藻(Livingstonia palatkaensis Prasad & Nienow),该属在中国也是第1次被发现。【结论】该新记录种的发现为该属种类的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丰富了中国硅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 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孟凯  普布顿珠  邢震  李惠玲  章漳  王伟 《广西植物》2022,42(10):1780-1785
东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西藏为其重要组成单元,明确该地区本底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对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笔者在西藏考察中发现的西藏兰科(Orchidaceae)植物5个新记录属,即美柱兰属(Callostylis Blume)、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蛇舌兰属(Diploprora Hook. f.)、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宽距兰属(Yoania Maxim.)。对应的5个新记录种,即美柱兰(Callostylis rigida Bl.)、异型兰(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echter)、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Lindl.)Hook. f.]、毛莛带叶兰(Taeniophyllum retrospiculatum King & Pantl.)和印度宽距兰(Yoania prainii King & Pantl.)。该文还附有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西藏兰科植物的记录,并对西藏及毗邻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928属3 103种。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道了东北地区草本植物1个新记录科—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和3个新记录属—粟米草属(Mollugo L.)、牛膝属(Achyranthes L.)和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 f. et Thoms.),以及对应的3个新纪录种—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L.)、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 Fedde]。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这些新记录草本植物的发现,对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是掌握地区兰科本底资料的基础,对研究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分别产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和巴宜区的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Thou.)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尼泊尔大苞兰(B.raskotii J.J.Verm.,Schuit.&de Vogel)和曲唇兰属[Panisea(Lindl.)Steud.]中国分布新记录种——林芝曲唇兰(P.panchaseensis Subedi)。此二新记录种均生长在海拔约20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干或岩壁上。此外,还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彩色图片等信息,并附有国产曲唇兰属的分种检索表。该研究结果扩充了我国兰科植物的记录,为我国兰科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梵净山地衣的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的成员之一,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的东北部。报道了梵净山地衣物种119种,其中106种为梵净山新记录,79种为贵州新记录,2种为中国新记录:Dermatocar-ponintestiniforme(K rb.)Hasse.和Thelotrema similansNylander,同时对梵净山地衣进行了初步的地理学分析,从而为该地区地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地衣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7.
邹春玉  孟世勇  许为斌  刘演 《广西植物》2023,43(12):2213-2223
该文基于文献考证、馆藏标本鉴定及野外调查,对广西景天属(Sedum L.)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确定目前分布有17种,其中有6个新记录种。该文概述了广西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订正了藓状景天(S.polytrichoides Hemsl.),简述了6个新记录种,即钝萼景天(S.leblancae Hamet.)、黎平景天(S.lipingense R. B. Zhang, D. Tan&R. X. Wei)、龙泉景天(S.lungtsuanense S. H. Fu)、圆叶景天(S.makinoi Maxim.)、细小景天(S.subtile Miq.)、土佐景天(S.tosaense Makino),并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彩色照片。该文还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和各个分类群在广西的分布情况,为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8.
石蝴蝶属(Petrocosmea Oliv.)植物的现代分布与分化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山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越南等也有分布。近年来,中国和中南半岛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分类群和国家级新记录层出不穷,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中国和中南半岛植物区系以及该属植物在上述区域的多样性的理解。例如,滇黔石蝴蝶[Petrocosmea martinii (H. Léveillé)H. Léveillé]和丝毛石蝴蝶(P. sericea C.Y. Wu ex H. W. Li)曾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前者分布于贵州、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而后者仅见于云南东南部。该文报道了这两种石蝴蝶属植物的越南国家级分布新记录。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发现,使得越南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种的数量上升到了5 种,这些新记录种的报道或暗示未来在与中国西南山地邻近的地区还将会有更多该属的新分类群或新记录有待发现。该文还同时提供了这两个国家级分布新记录物种的描述、图示、濒危等级现状评价以及目前所有越南已知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的检索表以备检索和核对。  相似文献   

9.
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残存原生植被中兰科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以兰科植物为例,对怒江河谷贡山和福贡段海拔1,600m以下的4片残留原生植被中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4次野外路线法考察和相关的室内标本研究,发现这些残存的森林中兰科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目前已记录33个属60种兰科植物,其中附生兰为42种,地生兰为18种.在己鉴定的物种中,一种毛兰属植物(Eria sp.)为中国新记录种或新种,疣花三角兰(Trias verrucosa)为怒江河谷特有,洛氏羊耳蒜(Liparis rockii)为怒江河谷和独龙江河谷所特有,杓兰属一种(Cypripedium sp.)、盆距兰(Gastrochilus calceolaris)、羽唇兰(Ornitochilus difformis)、带叶兰(TaeniophyHum glandulosum)、匙萼卷瓣兰(Bulbophyllum spathulatum),短穗竹茎兰(Tropidia curculigoides),卵叶火烧兰(Epipactisroyleana)等为本区域新记录种.这些兰科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为生境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和生境丧失.我们建议尽快开展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濒危状况评估,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波  陈光富 《广西植物》2020,40(12):1824-1832
高山冰缘带是陆地上海拔最高的植被带,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到达。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高。该文对滇西北高山冰缘带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采集标本、查阅植物志及模式标本等参考资料进行了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发现云南新记录属1个,即囊种草属(Thylacospermum Fenzl); 新记录种5个,即囊种草 [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Camb.)Schischk]、红萼蝇子草 [Silene rubricalyx (Marq.)Bocquet]、狭叶丛菔(Solms-laubachia angustifolia J. P. Yue, Al-Shehbaz & H. Sun)、圆齿鸦跖花 [Oxygraphis endlicheri (Walp.)Bennet & S. Chandra]、密垫火绒草 [Leontopodium haastioides (Hand.-Mazz.)Hand.-Mazz.]。这些新发现一方面丰富了滇西北高山冰缘带的植物区系资料,另一方面说明了高山冰缘带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仍然存在不足。针对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特别是植物多样性调查薄弱及空白地区,细致和深入的调查工作亟待开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狼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情况,从中国境内狼的主要分布区青海、新疆、内蒙古和吉林4个地区采集样品,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成功地获得44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HVRⅠ)序列和40个线粒体Cyt b部分序列。线粒体控制区HVRⅠ共检测到51个变异位点,位点变异率为8.76%;线粒体Cyt b部分序列发现31个变异位点,位点变异率为5.33%,未见插入及缺失现象,变异类型全部为碱基置换。共定义了16个线粒体HVRⅠ单倍型,其中吉林与内蒙种群存在共享单倍型,估计这两地间种群亲缘关系较近。4个地理种群中新疆种群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0.94)。中国狼种群总体平均核苷酸多态性为2.27%,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中国狼种群拥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线粒体HVRⅠ单倍型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中国狼在进化上分为2大支,其中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种群独立为一支,推测其可能长期作为独立种群进化。基于青海种群与新疆,内蒙种群的线粒体Cyt b遗传距离,推测中国狼2个世系可能在更新世冰川时期青藏高原受地质作用急速隆起后出现分歧,分歧时间大约在1.1 MY前。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海拔变化幅度大,极端干旱、低温且大风,特殊环境条件导致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有别于其他戈壁区。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种子植物组成与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种子植物组成贫乏,调查中共记录种子植物17科50属69种,以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草本为主;(2)该区含属、种数较多的科有:藜科、菊科、柽柳科、禾本科、豆科等,科内物种组成简单,优势物种主要有: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 Maxi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J.F.Gmel.) Reveal et Holmgren)、合头藜(Sympegma regelii Bunge)、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 Turcz.ex Litv.)等;(3)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为重要成分;中国特有、戈壁区特有植物在植被组成中多为建群种或优势种;(4)与其他荒漠区相比,该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比例达65%以上,显著高于黑戈壁地区、临近的库姆塔格沙漠及整个西北荒漠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特殊性与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幅度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区域,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选择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三种典型植物群落(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流石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箱(OTC)模拟增温,研究了短期增温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改变了群落的优势物种,影响其结构组成,而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2)增温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的地上生物量(P < 0.05),增加地下生物量(P < 0.01),从而导致了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3)增温降低群落中部分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进而影响群落稳定性,其中高寒草甸变化最大,达到-66.8%。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former plant population survey has shown that three genetically-related species,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C. davazamcii Sancz. and C. korshinskii Kom., form a geographical replacement series in Nei Mongol Plateau. The present study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axonomy, morphology, development and genetic structure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hree species was successive and in gradual change, thus forming a geographical cline which extende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of Nei Mongol Plateau. With an 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ime,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is geographical cline was a result of plant adaptation to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因此甘肃省蚜虫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46科111属;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茎为主要为害部位。另外就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地理区划交界处物种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karst landform in southern China is renowned for its high level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endemism. Globally, karst ecosystems are under threat from unsustainable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and climate changes and are among the most threatened ecosystem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typical karst endemic genus in southern China, Primulina Hance, as a model to identify areas within the karst landform with high diversity and to investigate congruence between phylogenetic and species‐based measures of diversity. Using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data, we measured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diversity with four metrics: species richness (SR), corrected weighted endemism (CW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 and phylogenetic endemism (PE). Our results revealed a high spatial congruence among SR, PD, and PE, with hotspot areas identified in the Nanling Mountains (i.e., north Guangdong and northeast Guangxi) and southeast Yungui Plateau (i.e., north and southwest Guangxi), whereas the hotspots of CWE are comparatively uniform throughout the geographic extent. The categorical analysis of neo‐ and paleoendemism identified a pattern of mixed neo‐ and paleoendemism in numerous grid cells, suggesting that karst areas in southern China have acted as both “museums” and “cradles” of plant evolution. Conservation gap analysis of hotspots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rioritized hotspots (>90%) of the genus are outside of protected areas, therefore indicating the 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for the karst flora. Overal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karst flora merits more conservation attention and SR can be an effective surrogate to capture PD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结果表明,从科到属和种,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的数据集离散程度均呈递增趋势。相对属和种而言,科的多样性的空间分异和高值区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科、属、种所代表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关;南部地区属和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除滇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种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云南南部地区、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和昆明地区,这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热量条件有关。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空间分异更为明显,并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比较接近,暗示着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中心高值区域更为明显。总体上,云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热量条件和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兰科植物是植物保育中的“旗舰”类群 (flaggroup)。中国不是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但具有最复杂多样的地理分布类型以及众多的原始类群 ,因此 ,开展对中国兰科植物的研究和保育是世界兰科植物研究和保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国兰科植物研究和保育的现状 ,分析了与国际同类工作相比存在的差距 ,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