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很久以前就有人报道许多种植物有黄化病.它们有许多类似病毒病的特征,如类似病毒病的症状、叶蝉介体、寄主特异性、能通过细菌滤器等.此外,它们还有叶色浓绿和花序变叶病等症状,这很特别.1967年Doi等用电镜观察黄化病植株韧皮部的超薄切片,发现了动物和人类菌原体的类似物(类菌原体MLO),电镜技术促进了这类病害病原学的研究.现已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寄生于人体、哺乳动物,鸟类及植物中,仅有少数有致病性.自1995年以来,34种支原体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测序,已完成的包括人类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穿透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动物致病性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牛丝状支原体、鸡滑膜支原体、鱼肺炎支原体和鼠类肺支原体),植物致病性支原体(洋葱黄化病支原体)等.肺炎支原体是人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尤其严重,因为它与人类密切相关,所以最为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入侵植物是生物入侵中数量最多的类群,给全世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植物入侵的预测研究是口岸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入侵植物筛选方法的概念,简述了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情况以及3种植物入侵的预测方法。综合来看,入侵植物筛选方法主要采用植物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作为评估指标来筛选外来植物,能快速可靠地将外来植物评判为严重入侵植物、非入侵植物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般入侵植物,因此该方法能为我国口岸防范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入侵植物筛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起步阶段,通过本文的简述期望引起相关人员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我国口岸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源头防治制浆造纸废水污染的新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概述了微生物生物技术在防治造纸污染中的应用,同时着重介绍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与转基因植物降低造纸原料木质素含量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发展从源头防治制浆造纸污染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叶物候、构建消耗和偿还时间对入侵植物碳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睿芳  冯玉龙 《生态学报》2009,29(5):2568-257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生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外来种入侵打破了物种生存的自然平衡,导致生态系统趋于均质化,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然而,目前人们对外来种的入侵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叶物候如叶片发生时间、凋落时间、及由二者决定的叶寿命和叶片发育进程是植物在季节和非季节性变化的环境中为了获得碳收益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叶构建消耗是植物碳收获过程中必要的成本投入,反映了植物在叶片水平上的能量分配策略.偿还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片碳的积累情况.从叶物候、构建消耗和偿还时间入手,分析了入侵植物的资源捕获能力和成本对其碳积累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变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光合作用是植物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高温胁迫给植物光合器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并且能够在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发生各种变化来渡过逆境.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光合系统热量耗散与光合修复的相关因素,如类囊体膜上相关蛋白,热激蛋白,水杨酸,抗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了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防御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生物入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的栖息地,可能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导致生态灾害爆发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目前,生物入侵已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文中主要以我国南方外来植物为例,分析了生物入侵的危害、途径、原因,针对生物入侵涉及地域、生态系统类型和涉及物种种类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重视生物入侵现象,加强与之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加强立法,建立科学的引种制度;加强动植物检疫,建立全国外来物种入侵动态监测网;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一、绪论 所有植物都易受真菌侵害。全世界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栽培植物和森林树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已知的植物病原真菌大约8000种,分属于真菌所有的主要分类类群。它们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包括从营专性寄生到兼性寄生等类型。 过去,由于成功地培育和采用了抗病性增强的植物品种,加之运用多种化学防治方法,真菌病害得到了控制,但未能被消除。最近分子遗传学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已被用于研究真菌寄生物与其寄主相互作  相似文献   

9.
生物入侵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入侵相关假说、入侵过程中的进化改变及其对生物入侵防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夹竹桃灭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 引  言在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 ,人们一直致力于消灭其唯一中间宿主钉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些地方有螺面积扩大 ,疫情回升 .常用化学药物灭螺法虽有较明显的灭螺效果 ,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90年代以来生物灭螺开始成为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在筛选灭螺植物 ,提取植物灭螺活性成分和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绩[1~ 4 ,7,8] .目前 ,植物灭螺难以推广的主要问题在于利用新鲜植物材料灭螺常需要较高的浓度 ,而原料来源往往有限 ;提取植物灭螺活性成分制作灭螺剂的成本较高 ,难以广泛应用 .因此 …  相似文献   

11.
核果和仁果类果品在我国果品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几种真菌引起的褐腐病可导致枝枯和果实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种类还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检疫性病原物.近年来褐腐病病原菌的组成、名称和分布已有新的变化,对链核盘菌和褐腐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概述了过去20年来国内外对核果和...  相似文献   

12.
植保植检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植保植检工作水平与效率,是现代植保人必须面对与解决的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分析了植保植检技术人员年龄老化、队伍能力整体弱化以及经费保障问题、体制问题、管理问题等植保植检工作面临的困局和问题;提出了植保植检法制化、队伍稳定化、职能专业化、技术研究前沿化、技术应用推广适用化与集成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协作化、装备现代化、投入多元化、宣传培训常态化等植保植检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外来杂草在我国的危害性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98,自引:3,他引:95  
强胜  曹学章 《生物多样性》2001,9(2):188-195
外来杂草已对我国的农作物生产、果园、草坪、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赞成了严重危害。外来杂草之所以能在传入地产生危害,与它们所具有的特性和当地缺乏环境阻力密切相关。对外来杂草的管理应从防止外来杂草传入和对现有的外来杂草初稿除两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传入的措施包括:(1)加强植物检疫;(2)建立外来植物引种驯化的风险性评价制度;(3)鼓励利用本土植物。对现有外来杂草的防除,则应采取综合性的防除措施:(1)防治生态破坏;(2)开展外来杂草的生物控制;(3)利用经济植物进行生境替代控制;(4)开展对外来杂草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外来物种的归化和入侵对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已成为当今各国生物多样性管理和生态保护中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管理和治理等方面形势严峻。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该文报道了苋科(广义)入侵植物墙生藜[Chenopodiastrum murale(L.) S. Fuentes, Uotila&Borsch]在中国的新记录。墙生藜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已扩散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同时也是我国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明确规定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现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发现该外来入侵植物。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介绍了其分类历史,并提供了可供鉴定比对的野外生态照片;此外,对墙生藜可能的传入途径进行了分析,对其危害和风险作了简要评估。该物种的新发现说明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的本底调查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应用种特异性PCR技术快速鉴定辣椒实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  陈韶萍  谢婧  郭琼霞 《昆虫学报》2015,58(4):460-466
【目的】辣椒实蝇 Bactrocera latifrons (Hendel)为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由于传统鉴定方法受到饲养周期、饲养条件、虫态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果蔬进出口贸易通关速度、疫情快速鉴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关于实蝇的快速鉴定识别的技术。【方法】本研究基于mtDNA COI序列设计了一对能够准确鉴定辣椒实蝇的种特异性引物FL680和RL1057,选用辣椒实蝇作为阳性对照,选用番石榴实蝇B. correcta (Bezzi)、桔小实蝇 B. dorsalis (Hendel)和颜带实蝇 B. cilifer (Hendel)等20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仅目标种辣椒实蝇能够扩增出清晰且单一的约378 bp的条带,其余实蝇种类均未出现条带。将本实验建立的种特异性PCR(SS-PCR)鉴定方法应用于实际检疫工作中并得到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强的种特异性。【结论】本文提出辣椒实蝇快速鉴定识别技术可应用于实蝇的疫情监测和口岸的检疫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ests, in particular quarantine species, needs to be fast and accurate to enable timely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In addition, a false diagnosis can cause serious financial losses for trade and producers. It is now well established that genetically based diagnosis is a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s generally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hich usually require expert taxonomic skills. On the other hand, genetic diagnosis through the use of DNA-barcodes, i.e. stretches of DNA that contain taxon-specific information, can be performed by any skilled laboratory worker. The European Union 7th framework project QBOL aims to establish DNA-barcodes for all European quarantine organisms as well as their close relatives. The results and protocols will be disseminated in the publicly available and curated database Q-BANK. To enable genetically based identification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the species of interest as well as their close relatives. For the nematodes, several gene regions (the COI, COII, SSU, LSU and RNA polymerase subunit II) are being evaluated for their barcoding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闽南地区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作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已先后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等地已严重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该虫是否在福建南部发生,我们自1993年起至1995年对闽南地区(包括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进行系统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尚未侵入福建的闽南地区。但通过对该虫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福建闽南地区的环境气候、生态条件综合分析,该虫随时都有可能入侵闽南地区.并在本地区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鉴定为南美番茄潜叶蛾。该害虫原产南美洲的秘鲁,2006年入侵欧洲的西班牙,截至2017年5月,已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危害鲜食番茄、加工番茄和樱桃番茄/圣女果,产量损失最高可达80%~100%。本文提供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危害情况及主要形态鉴定特征,提出了防范其进一步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以及今后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检疫、发生分布调查、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资源挖掘利用等,以为积极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威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阳木是世界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重阳木帆锦斑蛾BischofiapoiycarpaCramer对其危害日益突出。该害虫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地区暴发成灾。经过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分析了其暴发成灾的原因,明确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幼虫在重阳木枝干的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至次年4月开始活动。在7月和8月份,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建议采用植物检疫、人工捕杀、微生物农药及化学杀虫剂等多种方法加以防治,自然天敌对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包括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也包含对栽培和驯化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动植物检疫在保护栽培和驯化物种的安全和防止野生物种资源外流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认为,动植物检疫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一支生力军。文章强调,一要加强动植物检疫,减少国际贸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二要增强口岸把关,有效地保护我国濒危、珍稀物种资源。文中例举了过去我国濒危、珍稀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情况,并介绍了在加强对濒危、珍稀物种进出口管理中,动植物检疫机关所起的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