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葱属薤白的核型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的13个地方居群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12个国内居群 都为四倍体,2n=4x=32;一个日本居群为五倍体,2n=5x=40。13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属Stebbins的 2A型。薤白种内存在着核型多态性。种内的核型分化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关。主要表现为臂间倒 位、罗伯逊易位和或不等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结果导至薤白种内发生明显的核型分化。在13 个居群中,四倍体居群的核型明显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核型公式为2n=4x=32=26m(2SAT)+6sm (2SAT),属于该类的有华山居群、商南居群和长春居群。都江堰居群也属该类,但它的一对m随体染 色体为一对st随体染色体所代替。另一类的核型公式为2n=4x=32=24m(2SAT)+8sm(2SAT),沣峪 口居群、大飞水居群、汶川居群、武汉居群和红河居群属于该类。此外,宝兴居群、杭州居群、香山居群也 属该类,但它们各有一对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五倍体日本居群的核型属于第一类型,但有两条m 染色体为sm染色体所代替。最后,对薤白种内核型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因素,繁育制度和多倍性 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不同的生境有利于诱发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兼性无融合生殖和多倍 性则有利于克服育性降低的障碍和保存在居群中所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通过对薤白现代分布格局的分析,认为日本应为它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染色体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类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正常核型为2n=2x=16=14m+2sm,还发现了核型公式为2n=2x=16+1B=1st+9m+2sm+1m(sAT)+1sm(SAT)+2m(SAT)+1B;核型公式为2n=2x=16+1B=6sm+8m+2m(SAT)+IB;以及核型公式为2n=2x=15=7sm+8m的变异类型.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间锦鸡儿存在B染色体和中间随体,此外还发现存在单体植株.随体具有个体差异,有中间随体和端部随体两种,且无论个体间和个体内B染色体均存在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对其中120粒种子根尖染色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具有15条染色体的植株占0.83%;具有16条染色体的植株占89.17%;具有17条染色体的植株占3.3%;具有18条染色体的植株占2,5%,其中有一个体中多于的一条染色体始终呈点状;19条染色体的植株占1.67%,5条多于染色体的占0.83%,而多余染色体条数在1~3之间变动的植株占1.67%.  相似文献   

3.
金伟  陈辰  王恩波 《植物研究》1998,18(2):163-172
对我国辽宁地区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6个种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基数为X=8,核型公式为:两色乌头:2n=2x=2m+10sm+4st;蛇岛乌头为:2n=4x=10m+20sm(SAT)+2st+2B;黄花乌头为:2n=4x=4m+12sm(SAT)+8st+1B;北乌头三倍体为:2n=3x=2M+4m+18sm;北乌头4倍体为2n=4x=4m+28sm。同时,对乌头属下某些种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云南西北部和中部地区11个多星韭居群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西北部多星韭二倍体、四倍体混合分布的太子阁和华首门四倍体居群中发现了三倍体(2n=3x=21),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21=[6m(2sat)+8sm]+(3m+4sm)和2n=3x=21=[4m(2sat)+10sm]+(2m+4sm+lst)。三倍体含2条随体染色体,它的21条染色体含2个同源染色体组和一个与它们同源性稍差的染色体组。(2)在云南中部的多星韭四倍体居群中首次发现了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42=15m(3sat)+27sm,核型类型2A。(3)结合核型特征及地理分布对多星韭三倍体和六倍体的成因进行分析,提示多星韭三倍体来源于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六倍体是通过四倍体产生的未减数配子(n=4x=28)与正常减数配子(n=2x=14)的结合形成的。本研究结果支持多星韭的分化中心是云南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的观点,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工作的结果,对多星韭种内的倍性组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桤木属7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对分布于欧美地区的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 Mill.)7种植物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材料染色体形态比较一致,多为由中部(m)及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意大利桤木(A.cordata)为六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绿桤木(A.viridis)为八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x=56,核型公式为2n=8x=56=46m+10sm(SAT);薄叶桤木(A.tenuifolia)、灰桤木(A.incana)、欧洲桤木(A.glutinosa)、裂叶桤木(A.sinuata)和红桤木(A.rubra)均为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x=28,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16m(1SAT)+12sm、2n=4x=28=22m+6sm、2n=4x=28=24m+4sm、2n=4x=28=24m+4sm、2n=4x=28=26m+2sm。其中红桤木(A.rubra)的核型属于1B型,其余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中国产黄精属8个种的核型,结果如下:热河黄精,2n=22=14m(4SAT)+2sm(SAT)+6st;多花黄精,2n=22=8m+8sm(2sc)+6st(2sc);玉竹,2n=20=12m+8sm;小玉竹,2n=20=8m(2sc)+8sm+4st;长梗黄精,2n=16(18)=10m+4sm+2st;二苞黄精,2n=18=8m+10sm;黄精,2n=24=4m+8sm(2sc)+12st(2sc);卷叶黄精,2n=20=12m(2sc)+8sm。作者推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x=10。染色体数目进化的趋势是:非整倍性变异为主,整倍性变异为次;上升性变异为主,下降性变异为次。按照核型不对称程度,8个种的核型可分为三个等级。核型由对称向不对称进化是与染色体数目的进化趋势大体上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中国产黄精属8个种的核型,结果如下:热河黄精,2n=22=14m(4SAT)+2sm(SAT)+6st;多花黄精,2n=22=8m+8sm(2sc)+6st(2sc);玉竹,2n=20=12m+8sm;小玉竹,2n=20=8m(2sc)+8sm+4st;长梗黄精,2n=16(18)=10m+4sm+2st;二苞黄精,2n=18=8m+10sm;黄精,2n=24=4m+8sm(2sc)+12st(2sc);卷叶黄精,2n=20=12m(2sc)+8sm。作者推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x=10。染色体数目进化的趋势是:非整倍性变异为主,整倍性变异为次;上升性变异为主,下降性变异为次。按照核型不对称程度,8个种的核型可分为三个等级。核型由对称向不对称进化是与染色体数目的进化趋势大体上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的染色体与其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亮  罗凤霞  牛立新  王贤  周涤 《植物研究》2006,26(6):699-702
对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红芯为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n=3x=3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组成为:R(2n)=3x= R(2n)=3x=12m(SAT)+3sm+3sm(SAT)+12st+3st(SAT)+3t,在第2、4、8、9、10、12染色体上有随体,其核型分类属于3B 型。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其试管苗和鳞片处理不同时间,均对诱导红芯百合染色体加倍有效,最高变异率达20%以上,部分变异苗为六倍体。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区野豌豆属3种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武汉地区野豌豆属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如下:窄叶野豌豆为2n=2x=12=2sm+2st(SAT)+8st;小巢菜为2n=2x=14=10m+2sm(SAT)+2st;四籽野豌豆为2n=2x=14=4m+2sm(SAT)+8sm。本文还对野豌豆属染色体进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茶属4种2变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光涛  梁涛   《广西植物》1990,10(3):189-197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我国山茶属植物4种2变种的核型。根据Levan等的命名系统,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大理茶2n=20m+2m(SAT)+8sm;勐腊茶2n=20m+2m(SAT)+6sm+2sm(SAT);德宏茶2n=20m+8sm+2sm(SAT);苦茶2n=20m+9sm+1sm(SAT);茶2n=18m+2m(SAT)+12sm;白毛茶2n=18m十2m(SAT)+9sm+1sm(SAT)。这些种都是二倍体种(2n=2x=30),未发现多倍体。在勐腊茶核型中发现2个超数染色体(B-chromosome)。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这些种均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这些种在“随体数目和位置,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着丝点端化值,染色体绝对长度”方面的变异是清楚易见的。核型的变异表明,这些种的染色体进化顺序为大理茶—→勐腊茶—→德宏茶—→普洱茶—→白毛茶—→苦茶—→茶。这一结果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木吻合。本文还讨论了山茶属植物核型的杂合性和多态性。本文中勐腊茶、德宏茶、苦茶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及大理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青海南部太白韭4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葱属太白韭青海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居群1:2n=2x=16=12m+2sm+2st(2SAT),居群2:2n=2x=16=14m+2st(2SAT);居群3:2n=4x=32=24m+4sm+4st(4SAT),居群4:2n=2x=16=14m+2st(2SAT)+Bs(0-2)。并讨论了多倍体和B染色体形成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海青甘韭9个居群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青海葱属青甘韭 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分布于湟源、西宁和共和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的居群为 2倍体 ,核型公式为 2n =2x =16 =14m 2st (2SAT) (湟源居群和西宁居群 ) ,2n =2x =16 =12m 2sm 2st (2SAT) (共和居群 ) ;分布于玛沁、玉树、囊谦等高海拔地区的居群为 4倍体 ,核型公式为 2n =4x =32 =2 8m 4st (2SAT) (玉树居群 1和囊谦居群 1) ,2n =4x =32 =2 4m 4sm 4st (玛沁居群和玉树居群 3)和 2n =4x =32 =2 6m 2sm 4st (玉树居群 2 ) ;囊谦一个生长在林下的居群为 8倍体 ,2n =8x =6 4 =54m 2sm 8st。讨论了居群间的核型分化和倍性与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大荔龙枣、骏枣和冬枣3个枣品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个枣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公式分别为大荔龙枣(Zizphus jujuba Mill 'Dalilongzao')2n=2x=24=20m(4SAT)+4sm,骏枣(Z.jujuba Mi1l.'Junzao')2n=2x=24...  相似文献   

14.
杨属派间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成彬  张守攻  李秀兰  韩素英  宋文芹  齐力旺 《广西植物》2005,25(4):338-340,352,i0004
对杨属五派代表种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各代表种核型公式如下:欧洲山杨(白杨派)2n=2x=38=21m(2SAT)+4sm+13st(1SAT);小叶杨(青杨派)2n=2x=38=1M+26m(1SAT)+8sm(1SAT)+1st+2t(1SAT);大叶杨(大叶杨派)2n=2x=38=2M+22m+8sm+6st;胡杨(胡杨派)2n=2x=38=2M+23m+3sm+10st(2SAT);箭杆杨(黑杨派)2n=2x=38=3M+29m(2SAT)+5sm+1st。杨属派间核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部与次中部着丝点(M,m)和近端部与端部着丝点(st,t)染色体数目上。白杨派和胡杨派具较多的st、t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比其它派高。按Stebbins理论白杨派和胡杨派属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5.
4种栽培藠头的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地区的4种栽培蕌头(Allium chinensis G.Don)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兰蕌的染色体组型为2n=4x=32=24m+8sm(SAT);桃源蕌2n=4x=32=28m(SAT)+4sm;利川蕌2n=4x=32=24m(SAT)+4sm+4st;丝蕌2n=3x=24=21m+3sm。通过分析比较4种蕌头的染色体组型,对蕌头的品种分类问题及蕌头常开花而不易结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11种披碱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11种披碱草属植物的核型,其中9种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老芒麦2n=4x=28=24m+4sm(2SAT);披碱草2n=6x=42=36m(2SAT)+6sm(4SAT);青紫披碱草2n=6x=42=32m+10sm(4SAT);垂穗披碱草2n=6x=42=34m+8sm(2SAT);圆柱披碱草2n=6x=42=32m+10sm(2SAT);短芒披碱草2n=6x=42=30m+12sm(4SAT);黑紫披碱草2n=6x=42=36m(6SAT)_1+6sm;毛披碱草2n=6x=42=30m+12sm(6SAT);紫芒披碱草2n=6x=42=22m=12sm(2SAT)+8st(4SAT);肥披碱草2n=6x=42=34m(2SAT)+6sm(4SAT)+2st;麦(?)草2n=6x=42=30m(4SAT)+12sm(2SAT)。  相似文献   

17.
子午岭产4种百合科植物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子午岭产百合科黄精属大苞黄精(P.megaphyllum)、玉竹(P.odoratum),百合属的细叶百合(L.pumilum),葱属的糙葶韭(A.anisopodium)4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玉竹2n(2x)=20=12m(2SAT)+8sm,核型为2B型;大苞黄精2n(2x)=22=4m+12sm+6st,核型为3B型;细叶百合2n(2x)=24=4m+10st  相似文献   

18.
葱属植物棱叶薤的形态性状与核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不同地理位置分布的葱属植物棱叶薤的形态性状以及核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株型、叶形等43个形态性状在3个棱叶薤居群之间不存在差异,而株芽、叶色、叶长、单株叶片数、小花数目、花序高度、花葶长度等19个性状在3个棱叶薤居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采集自乌鲁木齐红旗水库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2x=16=12m+4sm;塔城阿西尔乡巴尔鲁克山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3x=24=18m+3sm+3st;裕民巴旦杏保护区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4x=32=28m(4SAT)﹢4sm。棱叶薤居群内形态性状和倍性稳定,居群间存在形态性状分化,同时还存在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倍性分化。居群间染色体结构组成和相对长度组成也存在差异。核型类型均为2A型。  相似文献   

19.
六种犁头尖属植物(天南星科)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 6种 8个居群犁头尖属 ( Typhonium Schott)植物的核型 ,其结果如下 :( 1 )独角莲 ( T.gigan-teum)北京居群 2 n=4 x=5 2 =4 4m+ 7sm+ 1 st;( 2 )鞭檐犁头尖 ( T.flagelliforme)金平居群 2 n=3x=2 4 =3m+ 9sm( 4 SAT) + 1 2 st,河内居群 2 n=4 x=32 =7m+ 2 0 st+ 4sm+ 1 t;( 3)单籽犁头尖 ( T. calcicolum)西畴居群2 n=4 x=5 2 =2 1 sm+ 2 3m( 5 SAT) + 8st;( 4 )犁头尖 ( T.blumei)重庆居群 2 n=4 x=5 2 =4 0 m( 1 SAT) + 1 2 sm( 3SAT) ;( 5 )马蹄犁头尖 ( T.trilobatum)西双版纳居群 2 n=2 x=1 8=4 sm( 2 SAT) + 1 2 m+ 2 st,河内居群 2 n=2 x=1 8=2 st+ 9m+ 7sm;( 6 )金慈菇 ( T. roxburgii)个旧居群 2 n=2 x=1 8=8sm+ 1 0 m( 2 SAT)。其中鞭檐犁头尖 2 n=2 4、32 ,金慈菇 2 n=1 8均为首次报道 ,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属植物染色体基数和倍性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原始基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核型类型均为1B,核型公式分别为菩提树2n=2x=30=24m(2SAT)+6sm,小叶榕2n=2x=30=28m(2SAT)+2sm.比较发现,两种植物的核型相似,亲缘关系相近,二者中小叶榕的不对称系数较小(58.16%),为较原始的类型.两者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