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饲养是生物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之一。各兄弟学校先后的在生物教学园地里添设了动物饲养这一部门,所取得的成绩是很显著的;其中饲养最普遍的动物是家兔,因为养兔有很多优点:(一)家兔是良好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二)养兔所需成本低;产品价值高,收益大。(三)家兔的饲料来源充足,能充分的利用农副产品。(四)家兔的繁殖很快,具有生产的意义,(五)养兔所需人工少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饲养。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好处,可见学校养兔的(?)力是很大的。大批养兔就必须特别加强养  相似文献   

2.
肖建春 《四川动物》1993,12(4):43-43
家兔在开放环境下繁殖饲养,易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仅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还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抓好饲养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搞好防疫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抗病能力,是饲养实验家兔的重要措施。本所参照实验动物一级标准要求,建立家兔的“免、检、消、驱”综合防疫体系,减少了兔群的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6):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鼩,大、小鼠,家兔,豚鼠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5):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鼩,大、小鼠,家兔,豚鼠等。拥有一支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队伍,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实验动物福利是人类应当给予实验动物的良好条件(正面因素),主要体现在动物的饲养和运输等过程,以“5F”为基本理论;伦理则是人类给予动物实验处理(负面因素)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以“3R”为基本理论.同时总结了实验动物饲养和运输过程的实际经验,从环境、笼具、垫料、密度、饲料和饮水、社会和行为需要、安乐死、运输等方面,介绍了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一.用家兔作观察和实验我们早已提出:家兔应当成为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要对象,这是由于家兔是家养的农业动物来决定的。因此用家兔作实习,使学生在实际中熟悉动物的饲养、喂食和管理,并且当正确地布置作业时,在这方面能使学生养成某些必需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用家兔可以进行大量各种不同的作业.在生物角中讲解专门作业前,将家兔留下作较详细观察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实行联系七年级动物学的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2):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件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鼢,大、小鼠,家兔,豚鼠等。拥有一支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队伍,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学灵长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3):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铜,大、小鼠,家兔,豚鼠等。拥有一支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队伍,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学硕十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学灵长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恒河猴(Macaca mulatta)日需蛋白质量的实验研宄。四组未成年恒河猴(共36只)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5%、20%、24%的配合饲料和玉米加蚕豆,为时90天。四组动物的平均增重依次为0.3、0.6、0.6和0.2公斤。猴子日食蛋白质含量力20%的饲料,氮在体内的平均沉积率是57±13.5%。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总脂的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和在本所试用的饲养效果表明,在我们的饲养条件下,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以20%较有利于恒河猴的生长发育和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兔形目实验动物。本文在分析高原鼠兔胃肠道特征及天然喜食植物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根据饲喂实验,初步确定高原鼠兔饲料的营养成分标准为粗蛋白14.90%;粗脂肪3.24%;粗纤维25.79%。通过比较,高原鼠兔对低质饲料的利用率和对植物纤维的需求明显高于家兔。  相似文献   

11.
大白鼠(Rattus norvegicus domestica)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广泛采用的实验动物,它是野生的褐家鼠经长期人工饲养而成的变种。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近年来不少中学的动物学实验不用家兔而改用大白鼠,为此,本文就大白鼠形态结构中的某些特点和与家兔不同之处作一些介绍。大白鼠的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四肢骨骼两大部分。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肋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用^60Co照射灭菌饲料饲养无菌动物的试验结果,解决因高压来菌饲料造成的营养素大量破坏,适口性差,降低了饲养难度,便于无菌动物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哺乳纲动物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哺乳纲动物实验以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作为哺乳动物的代表,教改后将家兔和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同时作为本实验的代表动物.在本实验中通过对2届本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通过家兔和小白鼠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的比较,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并且较好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一般观察和解剖方法,增强了独立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欧盟有机农业"善待动物"的法律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待动物地进行饲养是有机农业区别于其他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欧洲有机法案》把善待环境和生命的理念落实在动物来源、饲料营养、疾病防治、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等具体措施中。  相似文献   

15.
家兔解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在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在教学上又常作为哺乳纲的代表动物。当前中学动物学教学中家兔的内容较多,又有实验,现就兔体形态结构中的某些特点及  相似文献   

16.
6益生菌的使用效果猪瘟和鸡瘟在我国流行较严重,对集约饲养是很大的威胁,饲喂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提高动物体内免疫抗体水平,预防疾病爆发,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产品品质[34],有实验表明,养猪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日增重11%,改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液循环障碍是重度冻伤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 ,而冻后血液凝固性质的改变在血液循环障碍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低氧可以加重冻伤损伤程度。本研究对低氧条件下重度冻伤家兔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改变进行了观察 ,并探讨了抗栓、溶栓、稀释血液等综合治疗措施对其治疗作用 ,以进一步阐明高原冻伤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 实验采用体重 2 .5~ 3.0kg的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 (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 ,动物单笼喂养 ,饲混合块料 ,随意饮水 ,室温 (2 0± 2 )℃ ,光照 12h/d ,饲养一周后…  相似文献   

19.
油菜籽粕毒性对家兔影响的实验安庭士,罗朝忠,余英,邓启才,王睿四川省实验动物监测中心成都610041以含硫葡萄糖不(以下简称硫式)为其特征的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种子脱脂后,其饼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已作为优质蛋白源被广泛用于配合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IgY)经滴鼻途径是否引起动物的粘膜免疫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制备抗H3 N2 型流感病毒特异性IgY ,以滴鼻方式免疫实验家兔和豚鼠。实验动物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血 ,检测特异性抗IgY抗体水平。豚鼠以相同IgY静脉攻击 ,观察动物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豚鼠和实验家兔均产生了特异性粘膜免疫反应 ,应慎重采用IgY以滴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