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种草螽雄性鸣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我国的长瓣草螽Conocephalus(Anisoptera)gladiatus,中华草螽C.(Amurocephalus)chinensis,悦鸣草螽 C.(Anisoptera)melaenus和斑翅草螽C.(Anisoptera)maculatus雄性鸣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草螽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简单,鸣声均由1种类型的脉冲组序列构成.长瓣草螽雄性鸣声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13 s,脉冲组间隔约0.12 s,每个脉冲组通常由8脉冲构成,鸣声的频率范围5~20 kHz.中华草螽雄性的鸣声脉冲组由2个脉冲构成,每次鸣叫持续时间约为3.3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约10.5 s,鸣声频率范围为20 Hz~20 kHz.斑翅草螽雄性鸣声的脉冲组由10~1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2.1~2.5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时间约为3 s;鸣声频率从5.5 kHz到高于20 kHz.悦鸣草螽雄性鸣声由单一规则的重复脉冲组序列构成,每个鸣声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35 s,脉冲组间隔约0.023 s,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重复率20/s,鸣声频率6.0~20.0 kHz.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北方常见的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和暗褐蝈螽Campsocleis sedakovii雄性鸣声特征和发声器结构.优雅蝈螽鸣声规则,脉冲组序列由2种类型的脉冲组组成,第1种类型的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9 s,脉冲持续和间隔时问约0.01 5;第2类型的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4 s,脉冲持续和间隔时间均约0.003 s;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7 kHz.暗褐蝈螽雄性鸣声包含短促的开翅鸣声和由2种类型的脉冲组组成的脉冲组序列构成的闭翅鸣声,第1种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12 s,间隔时间约0.002 s;第2种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13 s,间隔时间极短;鸣声主能峰频率约9.1kHz.2种蝈螽镜膜的形状、发声锉的形状和长度、发声齿的形状具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乌苏里蝈螽和优雅蝈螽雄性鸣声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内蒙古草原乌苏里蝈螽Gampsocleis ussuriensis和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2种螽斯雄性的鸣声结构。乌苏里蝈螽鸣声较复杂,一次鸣叫持续时间6~27s(平均12.5s),每个脉冲组由两类脉冲组组分构成,第1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大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065s,由6~8个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047s,间隔时间为0.00027s,每个脉冲串含5~10个单脉冲,脉冲串持续时间、间隔时间较短;第2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小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191s,约含有15个左右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041s,间隔时间约为0.00127s,每个脉冲串含有3~5个单脉冲,脉冲串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也较短,主能峰频率为7.98kHz。优雅蝈螽鸣声则较规则,一次鸣叫持续时间4~232s(平均41.7s)。每个脉冲组也由两类脉冲组组分构成,第1类脉冲组组分振幅较大且逐步增强,脉冲组持续时间0.119s,由10个振幅较大的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576s,间隔时间为0.005s,每个脉冲串含18~25个单脉冲;第2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小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7s,约含有25个左右脉冲串,脉冲串振幅较小,含有6~9个单脉冲,主能峰频率为6.87kHz,次能峰频率为3.25kHz。结果表明乌苏里蝈螽与优雅蝈螽雄性鸣声既有相似的共同特征,同时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四种蝗虫雄性鸣声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肿脉蝗Stauroderus scalaris scalaris(Fischer-Waldheim)、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alis(Zubowsky)、邱氏异爪蝗Euchorthippus cheui Hsia、西伯利亚蝗Aeropus sibiricus(Linnaeus)雄性的鸣声特征.这4种蝗虫雄性鸣声特征差异显著.肿脉蝗雄性鸣声具有脉冲序列的分化,每个脉冲序列分为两种不同的脉冲组,第1种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81 s,有7个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有7个单脉冲构成;第2种脉冲组持续时间不等,有13~18个脉冲串组成,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21 s,间隔为0.010 s.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8.62 kHz.宽须蚁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23 s,脉冲组间隔为0.35 s,每个脉冲组由28~31个单脉冲组成,主能峰频率为6.89 kHz、12.75 kHz.邱氏异爪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22 s,脉冲组间隔为0.76 s,每个脉冲组由6~7个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内含有1~5个单脉冲,主能峰频率为9.65 kHz.西伯利亚蝗的脉冲组持续时间约为0.092 s,脉冲组间隔为0.08 s,每个脉冲组分化为5~6个脉冲串;主能峰频率为7.58 kHz.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网翅蝗科4种蝗虫雄性的鸣声。研究结果表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具有2类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分别为0.016~0.028s,0.20±0.01s;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Shiraki有3类脉冲组,脉冲组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11±0.02s,0.034±0.005,0.885±0.020s。曲线越度蝗Podismopsis sinucarinataZhengetLian每1脉冲序列含4~7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023~0.030s;二声越度蝗Podismopsis bisonita Zheng etal.每1脉冲序列含2~4个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119~0.140s。  相似文献   

6.
对两种常见树蟋长瓣树蟋Oecanthus longicauda Matsumura和黄树蟋O.rufescens Serville的召唤声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树蟋召唤声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在脉冲组所含脉冲数、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间隔时间、脉冲组脉冲排列规律、单脉冲间隔时间、频域能峰数和能峰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长瓣树蟋脉冲组主要由3个脉冲组成,含3个脉冲的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49±0.001 s,脉冲组间隔时间为0.027±0.003 s,单脉冲持续时间约0.011±O.001 s,单脉冲间隔时间约0.009±0.00l s,频谱图只有1个2.5KHz的主能峰.黄树蟋脉冲组由16~20个脉冲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303±0.021 s,脉冲组间隔时间为0.401±0.046 s,单脉冲持续时间约为0.012±0.001 s,脉冲间隔时间约为0.004±0.001 s,频谱图有两个能峰:主能峰频率为3.03 KHz,次能峰频率为16.78KHz.  相似文献   

7.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白须双针蟋雄性鸣声的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和每个脉冲组的脉冲数不同,主能峰频率为6.5kHz,短翅灶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每个脉冲组的持续时间,脉冲组间隔基本相同,主能峰频率6.6kHz,银川油葫芦雄性的鸣声由两类脉冲组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94kHz,迷卡斗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6-7个脉冲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86kHz。  相似文献   

8.
两种米纹蝗雄性鸣声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红足米纹蝗Notostaurus rubripes Mistshenko和小米纹蝗Notostaurus albicornis albicor-nis(Ev.)雄性的鸣声特征。这两种米纹蝗雄性呜叫声的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组份、脉冲组间隔、频率的主能峰以及呜叫行为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2种米纹蝗的分类依据。红足米纹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间隔约为0.647s,每一脉冲组持续时间约为0.0673s,每个脉冲组有8个脉冲串,每个脉冲串仅有1个单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3.86~5.64kHz。小米纹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间隔约0.529s,每一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1185s,每个脉冲组有8个脉冲串,每一脉冲串有1~6个单脉冲构成,主能峰频率约8.10~9.24kHz。  相似文献   

9.
鼻优草螽和苍白优草螽鸣声和发声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鼻优草螽[Euconocephalus nasutus(Thunberg)]和苍白优草螽[Euconocephalus pallidus (Redtenbacher)]外形相似,但其鸣声特征和发声器的结构明显不同。鼻优草螽鸣声的每个脉冲组由4个脉冲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4.5ms脉冲组间隔为1.8ms,主能峰频率为11.37kHz。苍白优草螽鸣声的每个脉冲组仅由1个脉冲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1.6ms,脉冲组间隔为4.3ms,主能峰频率为11.03kHz,鼻优草螽发声锉较弯曲,中部稍粗壮,两端稍细,苍白优草螽发声锉较直,呈棒状。  相似文献   

10.
对锥尾螽属的特征进行了修订,并记述中国湖南2新种.短瓣锥尾螽Conanalus brevivalva sp.nov.与比尔锥尾螽C.pieli Tinkham,1943相似,主要区别:1)雌性前翅长,左右前翅重叠;2)产卵瓣短于体长;3)前胸腹板缺刺;4)中足与后足股节腹面具刺.斧尾锥尾螽Conanalus axints sp.nov.与叠翅锥尾螽C.plicipennis Xia et Liu,1990和比尔锥尾螽C.pieli Tinkham,1943相似,与前者的主要区别:1)雌性前翅长为前胸背板的1/2;2)雌性下生殖板后缘狭,稍凹;与后者的主要区别:1)雄性腹部末节背板特化为斧状;2)雌性左右前翅重叠.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