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inocythere属是1978年根据我国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中所产介形类化石而建立的一个新属。此属除分布在渤海沿岸地区外,还在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早第三纪涠洲组、流沙港组,以及广西南宁、百色盆地渐新世早期那读组中出现。在地史历程中,它兴起于始新世,衰亡于渐新世。就目前所知,它在横向分布上很窄,在纵向分布上延续很短,但种类繁多,仅渤海沿岸地区所发表的已达87种之多。根据这些材料对研究它的演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栗斑腹鹀的分布及其繁殖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斑腹鵐 (Embriza jankowskii Taczanovki)是世界上稀有鸟类之一。它的分布区很窄,不久前曾认为它仅分布于亚洲大陆东缘,苏联乌苏里边区与朝鲜交界附近的方圆数十里的地区,并认为该区是其分布中心(Y.Yamashina,1957)。几年来,我们在吉林省和内蒙古东部调查,发现该鸟的分布区(繁殖区)不只限于苏联与朝鲜交界地区,在我国吉林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域辽阔,总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相连,呈北东一南西向的弧形,环绕着大陆。我国海域从北纬41度分布到北纬3度,跨越38个纬度带。从温带、亚热带直到热带的赤道区。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大陆岸线曲折,长达1.8万多公里,海岸类型变化万千,岩相海岸乱石惊浪、泥相海岸一马平川。沿大陆岸线,50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著名的舟山群岛和万山群岛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沿大陆岸线,1500条河流川流不息,年径流量达到1.8万亿立方米,给海洋带来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毛蝦(Acetes)是体长约3—4厘米的小形蝦类;常成群棲息在近岸泥沙底的浅海中。在河口附近低盐度的海水里,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不过在远洋或深海中却很少见到它们的踪迹。 我国大陆沿岸的浅海,大都适于毛蝦生活,北自辽宁,南至广东的海南岛,几乎到处都产有大量的毛蝦。尤其是渤海沿岸,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所以毛蝦的产量特别丰富。其产量之大,是任何蝦类所不能比的。据我们的估计,渤海沿岸毛蝦丰产时,鲜蝦  相似文献   

5.
我国領海大部分位于温暖地带,海岸綫长达二万余公里,沿海港湾甚多、島屿林立,海底坡度迂緩,且有大陆江河入海挾带大量养分,自然条件极为优越,适于各种各样魚类的栖息、繁育。我国的渤海、黃海、东海和南海,已成为世界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同时,这些海域的大陆棚面积,約占世界大陆棚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我国海洋魚类資源,在北太平洋西部漁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gag蛋白P17/P24交界区基因片断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其氨基酸序列。进而了解所检出的病毒基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HIV-1 CRF01-AE亚型病毒分别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表明这些毒株可能分别由不同的传播路线进入我国大陆境内。  相似文献   

7.
正南极洲是地球上具有最极端环境的地理单元,也是最后被人类认识的冰雪世界。与北冰洋不同,南极洲的主体是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研究认为,早在5亿多年前,与北半球的劳亚超级古大陆相对应,在南半球也有一个超级古大陆,称为冈瓦纳古陆。当时的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极大陆、非洲、南美洲、印度,我国的青藏高原南部和华南,以  相似文献   

8.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1979年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坡,区内多数山峰的海拔为7O0~1500m,主峰黄岗山2158m,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由于这里山峦起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多样,所以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0O多年前,武夷山的挂墩、三港、大竹岚一带就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动物标本采集地。有许多动物的新种是在此地被发现并以此地名给予命名,如“武夷湍蛙”、“挂墩鸦雀”、“三港雨蛙”、“崇实雳赌”等。目前已知武夷山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411种,约占全省脊椎动物种数的SO%;昆虫4557种…  相似文献   

9.
秦伟 《生物学通报》1994,29(11):17-17
我国的大银鱼秦伟(江苏省苏州蚕桑专科学校215151)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nius(Abbott)隶属鲑形目、银鱼科、大银鱼属。是我国的名贵食用经济鱼类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渔业产品。大银鱼分布很广,见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  相似文献   

10.
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武  王亚萍 《生态学报》2016,36(23):7886-7896
在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已走过35周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已经正式成立20周年。以“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文献数量、文献期刊分布、文献所属研究机构、文献内容和文献国际影响力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关于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几点认识。(1)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按发表文献数量状况可划分为3个阶段:1981-1989年,景观生态相关研究较少,学科处于引进、吸收的初始阶段;1990-2006年,文献数量迅猛增长,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成熟并壮大;2007年至今,景观生态学研究平稳发展,在思索中寻求创新。(2)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发表刊物以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测绘和园林领域刊物为主,刊物影响因子差别明显,景观生态学专业期刊在我国大陆地区有所欠缺。(3)景观生态学研究机构主要为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以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各研究机构发挥所处地理环境优势和自身学科特色,对不同类型景观展开深入研究。(4)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理论与技术方法、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尺度的相互作用机制、景观生态学的部门应用等,其研究主题包括城市、农业、湿地、园林、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景观可持续等众多方面,其研究范式正经历着从“格局-过程-尺度”向“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的变化过程。(5)就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而言,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是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国际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栽培的魔芋主要是两个种:花魔芋和白魔芋。花魔芋是我国南方山区分布最广、栽培最多、产量高的一个种。白魔芋主要分布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河谷地带,品质优良,用其加工成的金江芋角一直是传统的出口物资。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鲀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现时所知,我国的魨形目鱼类共有10科42属98种。拟三剌魨科我国共有4属5种,均产南海,其中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三刺魨科有2属5种,南海均产,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鳞魨科有6属18种,除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外,均产南海;革魨科有11属16种,南海有11属15种,东海5属5种,黄、渤海4属4种;须魨科只有1属1种,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六稜箱魨科我国有2属2种,南海和东海各产1属1种;箱魨科共4属8种,南海均有,其中有些种类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魨科我国现有8属35种,南海有8属27种,东海有3属17种,黄、渤海只有1属10种,其中东方魨属的分布颇为特殊,即东海的种类为最多,而南海反是较少;刺魨科有2属6种,南海均产,2种分布到东海,有1种分布到黄、渤海。翻车鱼科中国有2属2种,1种沿海均见,1种只分布于南海。三齿魨科现时中国尚无代表。 中国魨形目鱼类由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3种类型组成。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有66种,占总数的67%;暖温性种次之,有29种,占总数的30%;冷温性种甚少,只有3种,占总数的3%。 中国魨形目鱼类以南海种类为最多,共88种(总数的90%),由暖水性种和暖温性种2种类型组成,前者66种,后者22种。东海种类减少至32种(33%),暖水性种有15种,暖温性种有15种,冷温性种2种。黄、渤海种类最少,只有20种(2  相似文献   

13.
程远凤 《昆虫学报》1956,(4):461-484
山东省渤海区位于北部沿海,东起胶莱河,西至板塘河,与河北交界,有无棣、沾化、利津、垦利、广饶、寿光、潍北、昌邑等县长达250公里,为一片黄河沿海冲积成荒洼的盐碱地带,地形平坦,面积4,057,000亩:年雨量平均544.2毫米,大部集中7—8两月占全年雨量52.6%,无霜期200天左右,初霜最早9月25日,晚霜至10月18日,终霜期最早2月7日最晚不超过4月29日,年平均气温13.4℃,一日内气温震幅亦很大。常年多  相似文献   

14.
海冰     
人称“中国北冰洋”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每年冬季的寒冷时节.其沿岸海域、各港湾、锚地、岛屿周围和狭窄水道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海冰生成,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冰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的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林.这个名字多少带有几分浪漫色彩的物种,沿滨海滩涂而繁衍,随潮起潮落而隐现,造就和维护了海滨湿地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红树林是生长在大陆与海洋交界即潮间带上的森林,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海底森林"或"海上森林".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球共有1576.3万公顷红树林,东南亚热带地区的红树林占全球红树林的30%以上,是全球红树林的分布中心.由于红树林的生产力是开阔海洋的1000倍以上,所以红树林与珊瑚礁、海滨沼泽湿地、上升流并称世界四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绿色植物,其美丽的名字来自于它可以提炼出红色染料的树皮.红树林生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但同时也遭受了人类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渤海是黄渤海江豚种群的重要分布区,但是有关该区域江豚的种群数量的资料极其匮乏。2015年至2016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在渤海水域开展了6个航次的目视调查,收集了渤海江豚的分布数据,首次评估了区域内的江豚种群数量,为制定有效的渤海江豚种群生态保护策略提供了基础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在2015年8月、2016年5~7月、9月和11月进行的6个调查航次共计8972 km的有效航程中,发现江豚87次、136头次。江豚在渤海各海湾和中部水域都可观察到;14:00-18:00时段、离岸15~35km范围内较易观察到江豚;黄河口外、秦皇岛东北侧老龙口和莱州外沿岸河口水域,江豚出现频次较多。各季节中,以5月在黄河口外20~40km范围内发现江豚的频次和数量最多。采用Distance 7.0软件估算渤海江豚种群数量,其中探测概率分别取值0.399、0.85和1时,渤海江豚种群数量估算值分别为7883头(CV=0.21)、3701头(CV=0.21)和3124头(CV=0.21),对应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441头/km2、0.066头/km2和0.056头/km2,均低于已报道的南黄海和日本海江豚种群相应值。受海上天气、调查条件和经验所限,本文估值可能存在偏差,但限于渤海江豚历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本文的结果对于认识渤海江豚的种群状况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彬 《生态科学》2012,31(5):596-600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实际调查基础上,论述渤海污染现状,主要包括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石油类污染、沉积物形成的二次污染等;分析导致其污染的原因和危害: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海水养殖、油气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防治渤海污染、改善渤海环境的对策,主要包括依法治海、建立简洁高效的管理机制、应用新技术新手段以及加强预报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沿海出产的腔肠动物水母类中,与国民经济有关的,首先要数海蜇,其次便是这里所要叙述的霞水母。海蜇是东海和黄、渤海的丰产食用水母;霞水母体型虽大,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黄、渤海的渔汛时期的大量出现,却成为当地渔业很大的一种敌害。在它大量出现时期,可使渔获量锐减乃至停止,所以它是一种可注意的有害水母。本文把它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群  金显仕  张波  郭学武 《生态学报》2009,29(7):3613-3620
根据1982年和1992年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应用EwE建模软件,构建了两个时期的营养通道模型,并比较分析了10a间渤海生态系统结构以及渔业资源的变化.模型包含鳀、黄鲫、蓝点马鲛、其它中上层鱼类、小黄鱼、花鲈、其它底层鱼类、底栖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群, 基本覆盖了渤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比1982年有所下降;小型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其生物量较1982年明显增加;由于低营养级层次渔获物数量的增加,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有所下降.从系统规模看1982年大于1992年.1982年到1992年的十年间, 引起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捕捞因素.1982年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均处于不成熟的发育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因此渔业资源恢复的物质基础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20.
渤海螺科(Bohaispiridae)是以圆锥形至塔锥形的壳体,圆形的壳口,具假脐、脐腔,脐缘被一条脐脊围绕为特征。渤海螺科的属种,目前仅见于渤海沿岸地区,至少有7属(和亚属)、37种(和亲近种)。其中在辽河下游平原就有7属(和亚属)、32种(和亲近种),约占本区早第三纪腹足类种数的六分之一。渤海螺科的分子自沙河街组三段上部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东营组二段,东营组一段及其以上地层尚未发现。渤海螺科属种繁多,演化迅速。因此,研究该科的演化和地理分布,对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盆地的历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根据螺塔高度与壳口高度之比,渤海螺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