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并对两者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酵母菌分离自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曲霉菌分离自气管插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酵母菌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鉴定到种,曲霉菌用乳酸酚棉兰压片镜检鉴定到种;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全国10家医院共收集到338株真菌,包括念珠菌281株,曲霉菌37株,新生隐球菌18株和其他酵母菌2株。伊曲康唑(ITZ)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3.8%,70.8%,78.6%,38.5%;50%以上克柔念珠菌为剂量依赖性敏感;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较差;而对于新生隐球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5、1/1、1/1μg/mL;羟基伊曲康唑与伊曲康唑有相似的抗菌活性。结论伊曲康唑对大部分深部感染真菌的敏感性较好,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株增多;伊曲康唑主要代谢产物有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鉴定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86例确诊隐球菌病患者(14例为HIV阳性,72例为HIV阴性)中分离出103株隐球菌及其患者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使用MALDI-TOF MS和ITS区测序分子鉴定方法,92株被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11株被鉴定为格特隐球菌。使用CLSI M27-A4方法对菌株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艾沙康唑体外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①86例患者(男性59名,女性27名),年龄为21~84岁,其中55人无基础疾病,31人有基础疾病。②由于目前对于隐球菌尚无泊沙康唑、艾沙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折点,因此参考了念珠菌属的数据,所有菌株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抗真菌药物对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氟康唑0.05~4μg/mL,两性霉素B 0.25~1μg/mL,5-氟胞嘧啶0.0625~2μg/mL,伊曲康唑0.0625~0.25μg/mL,伏立康唑0.0078~0.25μg/mL,泊沙康唑0.0313~0.5μg/mL,艾沙康唑0.0020~0.125μg/mL。抗真菌药物对格特隐球菌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氟康唑1~16μg/mL,5-氟胞嘧啶0.125~1μg/mL,两性霉素B 0.25~1μg/mL,伊曲康唑0.0625~0.25μg/mL,伏立康唑0.0156~0.125μg/mL,泊沙康唑0.0156~0.25μg/mL,艾沙康唑0.0078~0.125μg/mL。结论MALDI-TOF MS是一种快速可靠的鉴定隐球菌的方法。广西地区分离隐球菌对临床抗真菌药物敏感,抗真菌药敏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耐药菌株,对有效地治疗隐球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组(联合组)、伊曲康唑组及复方黄松洗液组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真菌清除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联合组、伊曲康唑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黄松洗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略高于伊曲康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真菌清除率,联合组和伊曲康唑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松洗液组(P0.05)。复发率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前两组出现4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黄松洗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临床效果好,且经济、安全,但与单用伊曲康唑组无显著差异性。提示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主要源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对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1例患者应用伊曲康唑冲击治疗前后填写调查表,其中43例患者完成伊曲康唑3个疗程随访。结果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较为明显的指标为精神、心理状态4.79±2.81,日常生活、工作能力3.33±2.11(P〈0.05)。伊曲康唑治疗后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分值随疗程延长逐渐降低。结论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柴胡中提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研究该单体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作用及其与伊曲康唑的相互作用.方法 参照CLSI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单用Bp3、伊曲康唑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20株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两药相互作用.结果 单独用药时Bp3及伊曲康唑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MIC的几何均数值(GM值)分别为1.941 μg/mL和1.008 μg/mL.联合用药时Bp3和伊曲康唑的GM值分别降低为1.189 μg/mL和0.346 μg/mL.2种药物单用和联合使用时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时在20株耐药株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 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伊曲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制剂的伊曲康唑治疗口咽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胶囊制剂必须与食物同服才能达到较好的生物利用度,而口服溶液制剂则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与伊曲康唑交联,使脂溶性的伊曲康唑能溶于水,且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较餐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更高.本文将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口咽念珠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药品为其胶囊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的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对泊沙康唑的 MIC 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125-1μg/ mL。对于伊曲康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06-0.5μg/ 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均对泊沙康唑有效。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作为第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上市近30年,由于其广谱的抗真菌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少部分患者在应用伊曲康唑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本文就伊曲康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在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病例治疗中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米卡芬净治疗组与伊曲康唑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时间、治疗成本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卡芬净组17例,伊曲康唑组20例,米卡芬净组治疗有效率为76.46% (13/17),伊曲康唑组治疗有效率70% (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 >0.05).米卡芬净组2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伊曲康唑组3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2例低钾血症并消化道不适反应;3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肾功能损害,l例停药后肾功能恢复,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 (2/17),伊曲康唑不良发生率为40% (8/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第14天总有效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米卡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成本疗效比分别为263.73和289.11.结论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对骨髓瘤合并IFD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成本效益比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伊曲康唑对小鼠烟曲霉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烟曲霉角膜炎小鼠模型.造模后观察角膜病变,取角膜病变处分泌物做真菌镜检、真菌培养以证实造模成功.用药基法检测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对烟曲霉角膜炎小鼠给予伊曲康唑治疗,治疗结束行临床评分、炎性评分、菌落形成单位测定以评价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对烟曲霉的MIC和MFC分别为6.25 μg/mL、12.5 μg/mL;氟康唑对烟曲霉的MIC和MFC分别为500 μg/mL、1 000 μg/mL.伊曲康唑治疗组临床评分、炎性评分和测定的菌落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伊曲康唑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氟康唑,并且对烟曲霉性角膜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