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对害虫种群自然分布结构进行分布型测定,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对害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其防治效果以及合理抽样等,因此,国内外已对多种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做了测定。在植物病理学方面,虽然近年国内外也作了大量的探讨,不过从病害的特点看,完全通过病害分布型测定,来确定其最优抽样方法还需商讨。1.从有害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选择看:虽然害虫、病原物都是有害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都有一定的共性,但截然不同的是昆虫对环境的选择多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表现,而病原微生物则主要是被  相似文献   

2.
张海松  吴传伟 《昆虫知识》1996,33(6):353-354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对进一步了解昆虫生态特性,提高防治效果及试验设计的精确度,解决抽样问题及种群数量消长分析,具有生态学理论及生产实践的双重意义。昆虫种群的简易估计法,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1~3,8,~10,12]。但是利用样本中零样方频率(比例)与种群密度间的关系来估计Iwao(1977)非线性模型中的特征参数,国内外未见报道。文献[2]利用Nachman(1984)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而精度不够理想。本文设想在Iwao提出的零频率估计法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估计特…  相似文献   

3.
侵入型害虫的成灾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润志  康乐 《昆虫知识》1999,36(3):181-183
侵入型农业害虫,即一种昆虫从其原产地迁到另一地(侵入),而在新侵入地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就该种昆虫对新侵入地而言,称为侵入型农业害虫。侵人型害虫,有时也称为外来种或引入种。为了警示人们对该类昆虫的重视,称为“侵入型害虫”似乎更好一些。确定是否为侵入型农业害虫,关键在于区分其原产地和侵入地,例如马铃薯甲虫,原产北美洲洛基山东麓,而对欧洲、亚洲而言,显然为侵人型害虫,或称侵人种。而这种划分标准,有时也是难以区分的,如果昆虫原产地并不很清楚,或分布范围很广,或扩散距离较近,这时就难以断定该种昆虫是否…  相似文献   

4.
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讨论了昆虫种群动态的内容,把种群动态概括地分为空简、数量与时间三个方面。生态学上的空简系具有实质结构的场所,种群空间动态主要包括扩散、分布及生态特性的地方分化。作者根据种群的特性保存及特性成长与变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变境成长的概念。 数量结构除了种群年龄、性比、滞育体等指标外,并注意到与生殖力及化性(Voltinism)相联系的种群遗传结构。某些昆虫种群通过作用于繁殖及死亡的反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其数量,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变动形式。 时间连贯性及时间序列系本文在种群时间动态中所讨论的两个主要问题,时间是作用种群动态的一个因素,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貌,种群的时间外貌与结构反映了种群时间动态的现实性,时间的连贯及序列共同形成了种群动态在时间上的必然途径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之间的顺序关系。 空、数、时变化各沿着一定的序列进行,这些序列所以被看成是预测害虫动态的基础,系由于种群任一动态都是在一定的种群结构基础上,以及空间因素与时间因素特定联系的形式下发生的,不同的联系产生不同的生理生态学后果,因而使得此复杂的种群动态问题,有可能借助于生物数量方法,作出种群的数量及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虫研究:蝗虫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解放以来,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1955)、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昆虫组(1956—1960)以及动物研究所(1967—1969、1974—1979)曾在新疆地区进行了多年的昆虫考察和蝗虫生态地理学的研究。 本篇报告系根据多年所获得的蝗虫材料,对新疆的蝗虫分布规律作出分析。 新疆的蝗虫分布规律与特点,可从三方面来分析,即区系分布、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这三方面的相互联系,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它们综合地反映着蝗虫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在时间、数量、空间上的差异性和规律性。本文着重讨论新疆的蝗虫区系分布与区域分布。下篇讨论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苜蓿籽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109-112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其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聚集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 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籽蜂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0.5833/m+2.3370)/D∧2。 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59种直翅目昆虫的分布规律及其16种生境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结合环境条件和实地调查分析了聚类结果。根据直翅目昆虫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特点,聚类图将16种生境划分为5个生境型和2个生境亚型;将59种直翅目昆虫划分为10个生境选择相似的生态种组。文中指出:植被类型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该区直翅目昆虫分布的主要因素。植被组成和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决定直翅目昆虫种类丰富度的重要因子。文中还指出了一些昆虫种的生态指示意义,并就草原开垦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精氨酸激酶是磷酸原激酶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无脊椎动物组织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同昆虫精氨酸激酶在空间结构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同时其氨基酸序列又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功能上,精氨酸激酶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而且可以维持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精氨酸激酶还具有参与自身免疫和麻痹寄主昆虫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昆虫精氨酸激酶的分布、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铜(或不锈钢)/保护膜/紫膜薄膜/氧化铟锡型菌紫质光电池(有时也叫做光感受器)具有微分光电流特性和方波型光电压特性。用该种光电池仿昆虫复眼的小眼结构构制了10眼菌紫质光感受器,用其模拟动物神经节细胞的ON中心感受野并用于运动边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黄斑苇鹊是夏候鸟,每年5—8月在上海奉贤县沿海新海塘繁殖。本文对其繁殖期种群分布型等进行研究,并用Poisson法测定。研究表明该种鸟巢的空间分布属于集群型。集群分布之巢占64.04%;每群6.08±1.76只,结构较为松散。其巢的空间生态位是芦苇层次中的中层。文中还讨论了生态位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位分离、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12.
夏厕蝇种团(Fannia canicularis-group)为厕蝇属众多种团之一.本文综述了世界该类昆虫分类研究概况,在查阅国内外该类昆虫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种团的研究简史,进一步界定了该种团与厕蝇属其它类群的主要区别特征,给出了该种团全世界已知47种的名录及其分布,讨论了该类昆虫生态学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及淀粉粒分布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AS反应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和保持系8214B花药中的淀粉粒分布进行研究.在减数分裂前,保持系花药与不育系花药的结构和淀粉粒分布相似.保持系花药减数分裂后,药壁绒毡层细胞开始液泡化并体积增大,在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了许多较小的淀粉粒;在小孢子晚期,绒毡层细胞退化,在药隔薄壁细胞中淀粉粒体积增大;在二胞花粉时期,随着花粉大液泡的消失花粉中出现淀粉粒;花粉成熟时,其细胞质中积累了丰富的淀粉粒.不育系花药减数分裂后,由于药室腔的空间不能扩大,四分体被挤压在一起,最终四分体小孢子败育.不育花药的维管组织发育正常,但较多的淀粉粒积累在药隔薄壁细胞中.该种辣椒雄性不育系中.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异常可能影响糖类物质向药室的正常转运.该种辣椒雄性不育系的绒毡层异常与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江西武夷山蝶类昆虫区系概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江西武夷山区的蝶类昆虫的种类、分布、数量结构和区系组成。其112种蝶类隶属11个区系或混合系,区系成分以东洋系为主体,但古北区系成分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结构表明,江西武夷山处于南北种类昆虫交流汇合的重心地段,其位置接近于东洋区系的北缘。  相似文献   

15.
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1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生命表、存活曲线和时间序列等方面研究柽柳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动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稀少,多为单优群落。柽柳种群径级与高度结构均呈纺锤型,属衰退型种群;存活数、期望寿命(ex)随径级增加而降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小径级死亡率、消失率与高度级失稳率较高,未来小径级、大径级灌木数量分别随时间推移减少与显著增多,更新资源匮乏使种群走向衰败。柽柳种群空间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幼苗、小径级灌木为聚集分布,中、大径级灌木则为随机分布;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明显不同,小径级与大径级灌木分别在3 m、13 m和17—36 m尺度内呈随机分布,其他尺度均呈聚集分布,而中等径级灌木在研究尺度内呈随机分布,这是其繁殖特性、种内竞争、生境异质性与生态适应的结果。小径级与中等径级灌木、小径级与大径级灌木空间关联性分别在≥9 m、7—47 m空间尺度上相互排斥,致使幼小径级生长发育受抑而影响种群稳定。种群多度分布与环境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水分、氮素是限制柽柳种群生长、分布和造成种群更新困难、衰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空间自相关与分布型指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李天生  周国法 《生态学报》1994,14(3):327-331
本文介绍了地学统计学(geostatistics)中关于自相关函数、方差图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扩散性指数Iz,当Iz从0→1变化时,种群的空间分布由均匀→随机→聚集。Iz可反映不同方向上种群分布情况。以松毛虫种鲜调查资料为例,介绍了这些新概念的应用。结果表明,空间分布型与空间位置、方向有关。当研究昆虫种间空间分布型时,不考由空间位置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对香港木兰的花果期物候、花朵结构、单花期、开花特性及花粉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条件下的萌发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的开花习性限制蜂类昆虫在其柱头可授期内进入花内传粉,为专一的甲虫传粉植物;花粉萌发时间长、开花不集中、花期适逢雨季都影响到昆虫的传粉活动和有效受精。  相似文献   

18.
桃蛀螟幼虫在板栗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Х^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9.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桦群落是乌拉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高海拔阴坡、半阴坡以纯林形式分布.根据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探讨了乌拉山白桦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和资源,种群在第Ⅲ、Ⅳ径级死亡率较高,自疏作用明显;(3)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Ⅰ型曲线;(4)在研究尺度内白桦种群以幼树、中龄树为主时呈聚集分布,而成龄树或老龄树占多数时呈随机分布,即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其分布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乌拉山白桦种群在小于1.5m的尺度呈聚集分布,即具有2株以上个体“丛生”现象.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桦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棉田内棉铃虫卵分布型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卵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型,袁锋等(1980)曾用频数分布资料,以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分布等理论分布公式进行了适合性检验。其结果认为棉铃虫卵的分布型多属负二项分布。本文目的系进一步揭示分布型参数特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以探讨它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