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1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飞蝗蝗区的结构与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蝗区可看成是一类自然生态地理单位, 本文列举了蝗区的共同生物地理特征, 并摘要叙述了四类主要蝗区在中国的分布。这四类蝗区是滨湖、沿海、河泛与内涝。每类蝗区中包括有形态与性质均不相同的异型次级结构, 次级结构能互相转化, 并可导致蝗区类型间的转化。四类蝗区各有它的形成过程和表现于飞蝗发生动态上的特殊规律, 但四者在形态解剖上有共同的特征, 并在最初形成因素上都直接或间接与黄河等大河道的变迁相联系。此外, 四类蝗区在扩张与收缩过程中, 都呈现阶段现象, 此阶段现象系蝗区变化中的相对稳定性的标志, 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自然变化规律的顺序性。蝗区发生地的消灭决定于主导环境因素的变化, 如第二、三类因素消灭, 仅能实现临时性的改造, 只有在第一类因素消灭后方能达到根本改造, 但是二、三类因素在一定时间内的量变积累, 亦可以导致第一类因素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在中国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东亚飞蝗系相当典型的草原型昆虫,它具有草原型昆虫的生活特征,如对温湿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喜光,运动器官发达,能作远距离迁移,有群集习性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农业区边缘的草原地带,故易于造成农业大灾害,为中国历代著名大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55,(4):351-372
一.对害虫大量发生的一般认识 害虫大量发生(或又称害虫猖獗)系由於发生地的环境条件与害虫生理和形态的统一,而表现於数量上迅速增加的结果,亦即代表某种害虫生存历史中这一时期的最高发展。由於组成环境的各个条件变化速度不同,以及害虫生物性的差异,故猖獗期的间距和每次猖獗期的延续,各有其长短或久暂。研究害虫猖獗过程和造成猖獗原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是北京郊区玉米的主要害虫,近几年随着田间管理技术和复种指数的提高,玉米螟的发生数量有所增多,春玉米的穗期防治及夏玉米的控制螟害问题,都成了突出要解决的问题。1971年作者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杂粮害虫研究组在大兴县礼贤公社蹲点,在紫各庄大队二、四生产队科学实验小组的协助下,进行了此项研究,兹将其中的部分初步结果,整理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总被引:582,自引:40,他引:542  
当代若干重大社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社会体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但其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其它系统结构、功能的制约,必须当成一个复合系统来考虑,我们称其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该复合系统的生态特征,提出了衡量该复合系统的三个指标:(1)自然系统的合理性;(2)经济系统的利润;(3)社会系统的效益。指出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应在经济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拟定具体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使系统的综合效益最高,风险最小,存活机会最大。文中还提出了一些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决策步骤。最后给出了三个复合系统的事例。  相似文献   
6.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81,1(2):176-178
宇宙空间是无限的,但适于人类生活和生物生存的生物圈则是有限的,它是个松散结构的大系统,其中包括许多类型的生物集团与无机环境结合而成的功能单元,即生态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了相互协调与补偿关系,并使生物圈及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限度的调节功能。人类对自然界的依存关系,以及自然界所形成的生态平衡是长期演化而形成的,人类亦参与和适应了此平衡过程。维持这种平衡的基础是有规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換。此种质能流动则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岳天祥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91,11(4):361-366
  相似文献   
8.
携起手来,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如何控制这种恶化趋势的发展,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代谢功能,以适应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已成为全世界生态学家的迫切任务。这项伟大任务需要各国科学家及其政府与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动物生态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这门学科的定义随着近缘学科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工作者对自然事物的深入认识,不断地获得发展与充实。在此过程中,生态学工作者们基于不同的认识,曾对生态学的主要对象或范围,产生过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10.
东亚飞蝗中长期数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洪泽湖蝗区为例,分析了东亚飞蝗中长期数量预测方程的建立基础,提出三种预测方法:(一)根据种群动态型趋势进行外推估值,(二)应用随机序列及周期方程的预测法,(三)多因素过滤回归预测法,此三种方法虽各有其独立的预测模式,但在应用时应将其视为总预测式中的三个相互补充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