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足够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各种提问,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加以鼓励,对学生提问的表述加以引导。同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提炼出不同的科学或非科学问题,让学生对其进行诊断、提炼.以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岳莉茹 《生物学杂志》2010,27(5):111-112
总结了利用创设问题情景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初一学生生活阅历较少,思维较简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范围不要过大,不要过于抽象,使学生不知从何思考,最好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使问题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层次性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面对不同的学生同一问题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多变的问题策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创设问题情景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就问题解决问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者区别,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在生物技术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建立多媒体资料库,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拓展学生思路,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促进高中生物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可能。处处留心教会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教师课前进行预实验优化实验方案,同时,通过学生第二课堂,将探究内容分解到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趣味小实验,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中,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解决问题,并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课后,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继续探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第二课堂,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结合,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6.
问题驱动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本研究结合概念的特点,将问题驱动的研究应用于学生的重要科学概念学习当中。结合人教版新教材中所呈现问题的编排特点,通过对问题进行重新分类和精心设计,利用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上好实验课,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谈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励韬 《生物学通报》1997,32(12):29-30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各组成因素,掌握学情。“问题”的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功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1“矛盾式”问题的设计“矛盾式”问题有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思…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作者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谆谆诱导学生开拓思维,踊跃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中数学课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其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这对于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其学生成长与发展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朱建 《生物学通报》2010,45(12):32-34
生物学科高三一轮复习中,利用"问题引导",科学设计课堂提问,能够唤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上好实验课 ,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 ,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 ,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 ,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课 ,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 ,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如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后 ,教师启发学生 :你是否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于是学生开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中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带动学生逐步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4.
吴冰芳 《生物学通报》2013,48(5):29-30,F0003
针对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实事求是、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进行主动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解决疑难、探究推理、处理信息与运用信息、有效地沟通和表达等核心能力无一不与“问题”有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充分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讨论案例设计原则出发,结合讨论案例课堂实例,系统阐述了该课程讨论课教学课前要求、教学组织和课后教师总结与反思等问题。结果表明,食品工程原理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最终使学生达到具有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书义 《生命世界》2009,(11):105-107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Ubd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利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并探索讨论式教学新模式,即针对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教师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积极开展研讨,鼓励学生提炼问题,并深入挖掘素材,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研讨和评议深化学生和教师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刘书义 《植物杂志》2009,(11):105-107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和原因,阐述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看法,针对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