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将HbA和变异HbC(Glu6→Lys)交联制得的各种Co取代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进行血红蛋白氧合过程的模拟研究,用共振拉曼技术研究它们在载氧、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无IHP或有IHP)时的轴向共价键Fe-Nε(F8-His)伸缩振动证明,在血红蛋白配位过程中,第一个配体配位到β(Fe)亚基上所引起的构象变化比配位到α(Fe)亚基的大;因而,配位分子应首先结合在α(Fe)亚基上,血红蛋白四聚体配位过程T/R态构象根本转变发生在第二个配位之时或之前;而且,可能存在除T、R态外的其它构象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HbA和变异HbC(Glu6→Lys)交联制得的各种Co取代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进行血红蛋白氧合过程的模拟研究,用共振拉曼技术研究它们在载氧、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无IHP或有IHP)时的轴向共价键Fe-Nε(F8-His)伸缩振动证明,在血红蛋白配位过程中,第一个配体配位到β(Fe)亚基上所引起的构象变化比配位到α(Fe)亚基的大;因而,配位分子应首先结合在α(Fe)亚基上,血红蛋白四聚体配位过程T/R态构象根本转变发生在第二个配位之时或之前;而且,可能存在除T、R态外的其它构象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5.
模拟分析发现血红蛋白两条α珠蛋白链上 99位的 Lys突变为 Cys后 ,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 ,两条β珠蛋白链上 82位的 Lys突变为 Cys后可以增加血红蛋白四聚体间氢键的作用 ,分别起到稳定四聚体的作用 .利用寡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将α99、β82 位的 Lys突变为 Cys.将突变后的血红蛋白插入 p BV2 2 0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达细菌总蛋白的2 0 %左右 ,并经 Western印迹证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五指莲重楼的甾体皂甙(2)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五指莲重楼根中(Paris axialis)分离鉴定了七个甾体皂甙,其中有一新甙Ⅶ,经MS、~1H NMR、~(13)C NMR和化学降解方法证明其化学结构为:24α-羟基偏诺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8.
川麦冬中的新C_(27)甾体甙(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百合科植物川麦冬 (OphiopogonjaponicusKer_Gawl.)块根中分离得到 4个C2 7甾体甙类化合物 ,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 :ophiopojaponinA ( 1)和B ( 2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 :pennogenin 3_O_[2′_O_acetyl_α_L_rhamnopyranosyl ( 1→ 2 ) ]_β_D_xylopyranosyl ( 1→ 3)_β_D_glucopyranoside ( 1) ,2 6_O_β_D_glucopyranosyl_( 2 2 ξ,2 5R)_3β ,14α ,2 2 ξ ,2 6_tetrahydroxyfurost_5_ene 3_O_α_L_rhamnopyranosyl ( 1→ 2 )_β_D_glucopyranoside ( 2 ) ,diosgenin 3_O_[α_L_rhamnopyra nosyl( 1→ 2 ) ]_β_D_xylopyrano_syl ( 1→ 3)_β_D_glucopyranoside ( 3)andruscogenin 1_O_[α_L_rhamnopyranosyl( 1→ 2 ) ]_β_D_xy lopyranosyl ( 1→ 3)_β_D_fucopyranoside ( 4)。  相似文献   

9.
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心不甘(Tupistra aurantiaca Wall et Backer)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除可得到1β、2β、3β、4β、5β、7α-hexahydroxyspirost-25(27)-en-6-one外,还得到7个游离的甾体皂甙元A—G,其中A及B分别为3-epiruscogenin及3-epi-neoruscogenin,F为△~(25(27))-pentrogenin(6)、C、D和E系新化合物,经IR、MS、~1H NMR及~(13)C NMR谱鉴定分别推定为ranmogenin A(3)、B(4)和C(5)(兰茂甙元甲、乙和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血红蛋白病普查中发现的一个E组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结构分析证明其α链N端第23位的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证实为Hb Chad[α,(~(23(B_4)Glu→(?))β_2]。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个Hb Chad家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分类地位及其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本文利用血红蛋白种间分子杂交技术,以人类血红蛋白HbA为标准,分析比较了树鼩血红蛋白与原始灵长类动物懒猴(Nycticebus coucang)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同。在碱性条件下,三种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大小为:人>懒猴>树鼩。树鼩Hb(α_2~(Tup)和β_2~(Tup))和HbA(α_2~Aβ_2~A)杂交可以产生两种杂种分子 (α_2~(Tup)β_2~A和α_2~Aβ_2~(Tup))。HbA和懒猴Hb (α_2~(Nyc)β_2~(Nyc)) 杂交也可产生两种杂种分子(α_2~(Nyc)β_2~A和α_2~Aβ_2~(Nyc))。结果表明,树鼩Hb与懒猴Hb的α链净电荷相似。认为树鼩与懒猴的分类地位相近。  相似文献   

12.
花生幼苗下胚轴细胞表面存在氧化NADH与还原Fe(CN)_6~(3-)的氧化还原系统(redox system),它的活性随反应介质pH的上升而增加,氧是该系统的天然电子受体,受DCCD抑制。在NADH与Fe(CN)_6~(3-)被氧化与还原的同时,组织的H~ 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并随反应介质pH上升而增加。质膜H~ -ATPase专一抑制剂Na_3VO_4(0.1 mmol/L)对组织H~ 分泌抑制绝对量基本上不受介质pH的影响,表明质膜H~ -ATPase与redox system共同参与该组织的H~ 分泌,部分redox system支配的H~ 分泌是依赖氧的。  相似文献   

13.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氮的生物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红蛋白(Hb)的血红素或HbβCys^98分别与一氧化氮(NO)形成铁亚硝酰血红蛋白[Hb(Fe^Ⅱ)NO]或S-亚硝基血红蛋白(SNO-Hb)。两种存在状态与Hb铁的氧化还原化学以及Hb构象有关。Hb分子内NO能从血红素转移至βCys^93巯基,调节NO的贮存与释放。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480例西藏拉萨地区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类型,除发现一例慢速β链Hb变异体之外,其余均无异常。对该异常者Hb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确证为HbE[β~(26(B8))Glu→Lys]。此为我国藏族人群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Besides a series of normal C_(21) steroids from Marsdenia incisa incisa P.T.Li et Y.P.Li, it small amount of novel C_(21) steroidal glycoside (Ⅱ) had been isolated. The mild acidic hydrolysis of (Ⅱ) afforded genin-(Ⅰ).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of IR, ELMS, FDMS, ~1H NMR, ~(13)C NMR (DEPT, PRFT), ~1H-~1H COSY, ~1H-~(13)C COSY for (Ⅰ) and (Ⅱ), (Ⅰ) had been deduced as B-nor (7) -6β-formyl-pregnane-3β, 5β, 8β, 12β, 14β, 17β, 20-heptatol, named neomarinogenin; (Ⅱ) had been deduced as neomarinogenin 3-O-β-D-thevet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ide, named neomarinoside. Their physical and spectral data were as follows. Neomarinogenin (Ⅰ). A colorless prism from Me_2 CO, mp 202—205℃, 〔α〕_D~(17) 28.81°(MeOH, c0.05), C_(21)H_(34)O_8 (Found: C, 60.76; H, 8.19, C_(21)H_(34)O_8, requires C, 60.87. H, 8.21%); IRv_(max)~(KBr)cm~(-1): 3450 (OH), 1700 (C=O), 1050(C-O-C); EIMS m/z: 397 (M-OH), 380 (397-OH), 379, 378 (M-2H_2O), 36; (M-3H_2O), 342 (M-4H_2O), 333, 31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基因组学、分子进化以及计算生物学等分析方法,对西藏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基因家族成员、基因簇结构和蛋白质结构等进行研究,探索西藏温泉蛇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西藏温泉蛇基因组中包含2个α珠蛋白基因和2个β珠蛋白基因,其中β珠蛋白基因簇高度保守,αA珠蛋白基因在有鳞目祖先分化及形成蛇类和蜥蜴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转座事件,转座后在蛇类中的排列模式为(5′-RREB1,SSR1,αA,RIOK1,DSP-3′)。西藏温泉蛇αD和β2基因分别有2个和4个潜在的正选择位点,其中αD亚基p.Arg9Lys和p.Val36Thr突变使得该亚基血红素口袋体积增大和亲水性升高,这有利于提高O2的运输效率。β2亚基p.Ser53Asn突变导致血红素口袋的亲水性升高,p.Ile112Leu、 p.Thr135Cys和p.Ala139Ser突变使得β2...  相似文献   

18.
对丙氨酸在水溶液中的构象阳动力学进行了~(13)C自旋—晶格弛豫研究.它的C_α和C_β都有完全的核奥佛好塞效应(NOE),但弛豫特性有明显差异;表明它的甲基在丙氨酸分子整体作各向同性重取向运动的同时绕C_α—C_β键快速旋转.根据这个转动扩散模型,利用实验测定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和溶液粘度计算了丙氨酸在不同pH值下的体积.对它的体积随离子态的变化,从丙氨酸分子内和丙氨酸间以及丙氨酸与水相互作用加以讨论.此外,还得出了丙氨酸在溶液中作整体运动和甲基内旋转的势垒.以及与之结合的水分子数.  相似文献   

19.
对丙氨酸在水溶液中的构象阳动力学进行了~(13)C自旋—晶格弛豫研究.它的C_α和C_β都有完全的核奥佛好塞效应(NOE),但弛豫特性有明显差异;表明它的甲基在丙氨酸分子整体作各向同性重取向运动的同时绕C_α—C_β键快速旋转.根据这个转动扩散模型,利用实验测定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和溶液粘度计算了丙氨酸在不同pH值下的体积.对它的体积随离子态的变化,从丙氨酸分子内和丙氨酸间以及丙氨酸与水相互作用加以讨论.此外,还得出了丙氨酸在溶液中作整体运动和甲基内旋转的势垒.以及与之结合的水分子数.  相似文献   

20.
由钼铁(MoFe)蛋白和铁(Fe)蛋白组成的固氮酶可还原N_2、C_2H_2等不饱和的小分子。由还原剂提供的电子经Fe蛋白传递给MoFe蛋白,在MoFe蛋白的活性中心进行多种底物还原。由两种不同亚基组成四聚体(α_2β_2)的MoFe蛋白,每分子含有2个Mo原子、30个左右的Fe原子及数目与Fe原子大致相同的酸不稳定性硫(S~*)原子,由它们组成2个M簇(FeMoco)、3—4个P簇(P-cluster)及1—2个S(2Fe)簇。FeMo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