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退休干部,因“头痛、发热伴双髋疼痛7d”于2018年8月17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因“病毒性脑炎”抗病毒治疗1周。入院查体:T38.6 ℃、R26次/分、P104次/分、Bp 113/63 mmHg,意识清楚,精神差,呼吸急促,皮温高,左前额、颞部散在破溃疱疹,已结痂,左眼睑水肿、充血。颈无抵抗、强直。桶状胸,双肺散在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髋及大腿轻微红肿,局部皮温高,触痛明显,活动尚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小脑幕处硬脑膜增厚并强化;MR髋关节平扫+DWI显示:双髋关节腔少量积液,以双侧髋关节及股骨上段周围肌群及肌间隙内多发渗出,而右侧为主;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区有数枚稍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杨义民  史明 《蛇志》2004,16(4):71-7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牙龈出血10天,于2004年7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7/10.7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扁桃体不大,牙龈轻度肿胀,见有少量渗血,胸骨下段压痛,心肺(一),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3.
葡萄胎与胎儿共存较罕见,产前诊断困难。国内中华妇产科杂志自1955年起迄今共报道11例,均在妊娠物排出后方明确诊断。现将我们超声产前提示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27岁,过去无生育史,末次月经为1989年1月8日,停经5月余,妊娠试验阳性。因长期无痛性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拟诊先兆流产或前置胎盘,妇科检查子宫底脐上一指,可触及胎块、听到胎心,但扪不清胎位。子宫颈口未开,阳道及子宫颈口处有少量暗红色血液。hcg>200ng/ml,β-hcg>50ng/ml。  相似文献   

4.
黄伟媚 《蛇志》2006,18(4):337-337
1临床资料患者,31岁,孕5产3,人流1次,本次孕33 3周,无痛性阴道流血3h,于2006年6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C,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7/9·1kPa,轻度贫血,心肺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0cm,头位,胎心音134次/分,外阴少许血污,阴道口无活动性出血,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前宫腔镜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周期2988个.实验组为在治疗周期前B超或造影检查发现有宫腔病变,或曾有IVF/ICSI-ET失败史而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对照组为未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实验组266个周期,第一次行I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34.0%(48/141);第二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妊娠率61.7%(21/34);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57.6%(15/26);冻胚复苏周期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53.8%(35/65).对照组2722例,第一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43.2%(783/1811);第二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34.7%(139/400);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28.3%(36/127);冻胚复苏周期治疗妊娠率35.2%(135/384).两组间妊娠率在IVF/ICSI-ET治疗大于等于二次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曾有IVF/ICSI-ET治疗失败的患者,拟再次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毒蛇咬伤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数良 《蛇志》2001,13(3):39-40
我科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1 1月收治 3例毒蛇咬伤危重病人 ,现将其临床情况 ,治疗结果 ,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患者 ,男 ,1 9岁 ,以左手小指被银环蛇咬伤伴呼吸困难 4h为主诉入院。检查 :急性病容 ,口唇稍紫 ,呼吸急促 ,血压 1 8/1 2 k Pa,呼吸 2 8次/分 ,脉搏 1 1 0次 /分。左小指麻木疼痛肿胀。患者神志尚清 ,对答切题 ,给予常规的抗毒等治疗。0 .5 h后呼吸困难加剧 ,血压 1 2 /9k Pa,脉搏 1 2 0次分 ,呼吸 35次 /分 ,口唇变紫绀 ,双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 ,眼球固定 ,即行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 ,…  相似文献   

7.
患者周炳树,年龄59岁,性别男,职业农民,崇安县武夷乡黄柏村人。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三日晚七时,捕蛇时才慎被五步蛇咬伤左手掌背,请当地蛇医治疗中毒症状不能控制,伤口疼痛剧烈,出血。头痛、眼花、呕吐,继而出现意识蒙胧,烦躁。翌日中午患者昏迷不醒,送县医院抢救治疗。病人既往身体健康。检查:患者发育与营养中等,面色苍白,神志昏迷,呼吸急促,体温38.6℃,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60/46mmHg,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极弱,右侧瞳孔扩大,项强,无吞咽咳痰功能,小便失禁。左手臂及左胸部有大片紫红色瘀血斑,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心率速,心音低纯,无杂音。肺部闻及少量干性罗音,腹部轻度膨隆,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膝神经反射消失,右侧肢体肌张力减退,对痛觉刺激无反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滇金丝猴的血细胞学检查结果,内容包括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外周血象。前者检查了一例成年 雌性猴,骨髓取自肋骨,涂片用Wright氏染液染色和用Giemsa氏染液复染,两次取样检查,每次计数500个骨髓有核细胞;后者检查了一例成年雌性猴和一例幼年雌性猴,每例检查二次取其平均值。结果如表1、2、3。 检查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1.骨髓细胞中退化细胞较多,出现率达16.4%;2.骨髓细胞中出现少量环形核粒细胞。据张耀平等(1986),树鼩骨髓细胞中出现少量环形核粒细胞,这在啮齿动物大、小鼠中是常见的,但在灵  相似文献   

9.
1984年7月29日晨发现白长角羚(♂,1岁)精神沉郁,左侧卧位,站立时患肢拖地,不能负重。行走时患肢摇摆,呈三肢跳跃行进。外观右前臂下1/3处稍向外隆起,有轻微肿胀,皮肤无破损。初步诊断为右臂骨非开放型骨折。经静松灵全麻检查,右臂骨中段稍下完全骨折,断面手感呈后高前低的斜面,有骨碎片和断面摩擦,局部增温,由于骨断端错位和肿胀,患处呈“(”型。体温39.6℃,心跳51次/分。即用当归20克、栀子20克、大黄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然铜15克、土虫10克、黄柏15克、桂枝15克、五加皮20克、延胡索10克、黄瓜子30克,共碾粉后加入白药六瓶,用黄酒…  相似文献   

10.
林静慧 《蛇志》2003,15(2):77-77
1 临床资料  患者 ,2 0岁 ,孕 2产 0 ,因孕足月于 2 0 0 2年1月 1 6日零时出现规律宫缩 ,于 6:0 0自然破膜 ,9:5 0在诊所由接生员接生 ,顺娩出一成熟健康女婴 ,产后 1 5 min接生员见胎盘仍未剥离娩出 ,行人工剥离胎盘失败 ,无明显腹痛 ,阴道大量流血 (具体量不祥 ) ,产妇出现头晕 ,胸闷 ,口干 ,于 2 0 0 2年 1月 1 6日 1 1 :0 0由 1 2 0车接入本科。检查 :体温 36.2℃ ,脉搏 82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压6.0 /4.7k Pa;神志清 ,表情冷漠 ,对答切题 ,面色苍白 ,重度贫血貌 ,四肢湿冷 ,双肺听诊无异常 ,心率 82次 /分 ,心音低钝 ,生理反…  相似文献   

11.
自1971年6月至1972年11月采用民间“止痢”草药红根草(学名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anse L.)生药和去鞣质胶囊,剂量均按生药计,成人50—75克/曰,儿童15—30克/日,生药煎服二次,胶囊四次分服。治疗77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例选择、诊断和疗效评价参照1964年黄山传染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意见)。结果:生药组57例,服药3—5天后,治愈率为91.2%;去鞣质胶囊组20例,治愈率90.096(95%置信限的下  相似文献   

12.
刘萍  蒋晓璇  马火娣 《蛇志》2002,14(2):32-32
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男 ,68岁 ,因持续性头痛 3天来我院神经科就诊。 3天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 ,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 ,曾自服去痛片治疗 ,效果不佳。经神经科检查后排除神经科病变 ,转入内科。既往健康 ,否认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 :体温 3 6.8℃ ,脉搏 8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血压 2 1 .3 / 1 2 k Pa,神志清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心音低钝 ,心率 83次 /分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 :偶发室性早搏 ,V3- 5呈 QS波 ,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住入院。入院后多次查心电图、超声心…  相似文献   

13.
蓝顶琴 《蛇志》2001,13(2):78-79
我院急诊科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其斌教授的指导下 ,成功抢救 l例被银环蛇咬伤致自主呼吸停止 1 8h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2岁 ,农民。被银环蛇咬伤右拇趾后出现视物不清 ,呼吸困难 ,肢体无力 3h,于 1 996年 8月 2 7日上午 4:0 0入院。查体 :体温 35.6℃ ,呼吸 8~ 1 0次 /分 ,脉搏 92次 /分 ,血压 l6.0 0 /6.66k Pa,神志尚清 ,口唇稍紫绀 ,呼吸浅促 ,双眼睑下垂 ,张口困难 ,四肢肌力 ~ 级 ,腱反射减弱 ,右拇趾外侧可见 3× 0 .2 cm的伤痕。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Hb 1 35g/L,RBC4.2 5× 1 0 12 /L ,WB…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女性,20岁,因四肢关节肿痛7月,发热伴心悸,气短一周于1989年11月入院。患者于1989年4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关节痛伴发热,5月住院,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渤疗病情缓解后出院。8月病情反复再入院,检查发现面部蝶形红斑,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相应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11月病情再次反复且伴有高热,心悸、呼吸困难而第三次入院。查体:T39℃,R28次/分,P110次/分,BP13.5/8kpa(100/60mmg),面容刻板,精神差,热病容,呼吸急促,不能平卧,颜面见蝶形红斑,张口困难,面部、双上肢、躯体部皮肤肿胀增厚,有硬感。右中下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例完全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的特点,观察心律失常控制后的心室率、心脏左室内径大小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pTIC患儿以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见(14例),10例单纯药物治疗,3例接受射频消融转为窦性心律,2例失访。随访半年至3年与治疗前比较心室率明显下降[(116±27)次/分vs.(189±28)次/分]、NT-proBNP降低[(404±355)pg/mL vs.(6280±3155)pg/mL]、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变小[(3.12±0.48)cm vs.(3.69±0.70)cm]、左室射血分数升高[(57.9±9.3)%vs.(42.2±9.5)%]、改良ROSS评分下降[1(0-5)分vs.7(4-10)分]。结论:儿童pTIC由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障碍可完全恢复,早期识别、有效治疗的儿童pTIC长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林洪波 《蛇志》2006,18(1):68-69
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且多数表现为突然剧烈咳嗽,憋气,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窒息及其它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5年10月成功救治了1例气管异物并心衰的患儿,现将救治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因误吞甘蔗后咳嗽,呼吸困难2h于2005年10月27日下午5时收住我科。入院时体温38℃,心率162次/分,呼吸48次/分,神志欠清,口唇轻度紫绀,伴少量白色泡沫状唾液流出,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听诊双肺布满湿性啰音。病情严重,立即急诊送手术室在插管全麻下行支气管纤维镜探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从左侧支…  相似文献   

19.
高皓阳  郭克启 《蛇志》2002,14(2):74-75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48岁 ,农民 ,住院号 963 789。 8年前出现多饮、多尿、口渴、消瘦 ,多次空腹血糖 >1 4.3 mmol/L,尿糖 ,院外口服降糖灵、优降糖 ,症状基本控制 ,由于饮食控制较差 ,近日劳累后出现上述症状加重而收住院。体检 :体温 3 6.3℃ ,脉搏 78次 /分 ,呼吸 1 6次 /分 ,血压 1 6/1 0 k Pa,发育正常 ,神清 ,消瘦 ,自主体位 ,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 1 9.6mmol/L,尿糖 ,入院后经控制饮食 ,给予优降糖、降糖灵等治疗 ,血糖无明显下降。改用普通胰岛素 2 0 u静脉滴注 ,连用 2…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卵巢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与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与卵巢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卵巢癌的确诊率为94.00%(94/100),高于CT诊断的81.00%(81/100);漏诊率为2.00%(2/100),低于CT诊断的10.00%(10/100)(均P<0.05)。MRI诊断卵巢癌Ⅰ期、Ⅱ期、Ⅲ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95.00%(19/20)、93.33%(28/30),高于CT诊断的60.00%(9/15)、65.00%(13/20)、73.33%(22/30)(均P<0.05)。MRI诊断肠管及周围、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肝脏等远处侵袭和转移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26/26)、88.89%(24/27)、75.00%(18/24)、95.00%(19/20),高于CT诊断的76.92%(20/26)、48.15%(13/27)、41.67%(10/24)、45.00%(9/20)(均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且在卵巢癌病理分期以及复发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