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北山地水生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淼  陈欣 《应用生态学报》1998,9(4):411-415
调查了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辽宁省医巫闾山两地静水水体中水生甲虫.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水生甲虫比辽宁医巫闾山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水生甲虫物种丰富的多.长白山水生甲虫共有17个属29个种,而辽宁医巫闾山水生甲虫只有10个属13个种.两地水生甲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24、1.643,Shannon均匀度分别为1.260、0.641,两种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甲虫物种多度分布较好地拟合于对数级数模型,均以少数物种为优势种,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生甲虫以Hydroglyphusjaponicus、Haliplussimplex为优势种,辽宁医巫闾山水生甲虫则以Hydroglyphuspusilus、Agabususuriensis、Agabusbrandti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鄂尔多斯高原有特殊生境类型,本文研究了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巴氏罐诱法得到昆虫标本约5159号,其他无脊椎动物标本291号,鞘翅目为优势昆虫类群,其数量占昆虫标本总数的45.8%,其中拟步甲和步甲个体数量较多,占所有甲虫总数92.8%;(2)根据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特点将4个调查地点分为两组:一组为以荒漠灌丛为主的杭锦旗和植被类型多样化的石灰庙,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另一组为以人工植被区为主的石龙庙和新街镇,物种均匀度指数较高;(3)主成分排序(PCA)可以将该地区的甲虫群落分为人工植被区和荒漠植被区2种类型,反映降水和植被类型是决定甲虫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4)降水梯度对甲虫物种多样性有很大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个体数量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降水梯度没有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只有减少人为干扰,加强保护脆弱的原有植被,才能保护特有的昆虫种类;只有大力开展固沙造林植草,才能改善环境,提高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昆虫知识》2009,46(6):829-829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军方目前正在秘密资助一项用于间谍任务的“生物武器”计划,该计划将利用甲虫或其他体型较小的昆虫,来实现窃听或拍照等秘密任务。据悉,美国国防部科技计划局已经花费数年时间,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执行秘密间谍任务的电子生物武器。科研人员将一个微型的电子芯片植入甲虫大脑,通过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遥控“间谍甲虫”。据科研人员介绍,美军计划利用这种植入设备,通过刺激甲虫的大脑来振动翅膀,控制甲虫的起飞、飞行和降落等活动。这种设备是纳米级的芯片,遥控者可以通过控制甲虫一侧或另一侧的基底肌肉使翅膀振动,从而实现控制方向。同时,科研人员还将一个微型电池和一个带有收发器的微型控制器植入了甲虫体内。  相似文献   

4.
捕食性昆虫如捕食性甲虫和捕食性蝽类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的自然天敌是实现生物防治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捕食性昆虫的替代饲料和人工饲料近几年已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替代性饲料和人工饲料对捕食性天敌甲虫及蝽的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种野外采集和毒杀鞘翅目昆虫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斌 《昆虫知识》2004,41(1):88-89
介绍了一种野外采集毒杀鞘翅目昆虫的方法。在塑料瓶或玻璃瓶内放少许卫生纸 ,滴入乙酸乙酯使瓶内的卫生纸浸湿 ,采集到的甲虫放入瓶内毒死 ,再转移至 75 %的酒精内保存。用此方法处理的甲虫能长时间保持肢体柔软、干净 ,雄性个体的外生殖器很容易拉出 ,从而优于氰化钾毒瓶和酒精直接浸泡的毒杀方法。  相似文献   

6.
昆虫食品趣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食虫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利比亚的惹沙木尼斯人、就食蝗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把蟋蟀当佳品Z埃及则喜食一种白花纹的甲虫。非洲大陆的一些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含蟋蟀、蝗虫、蚂蚁、峨类等昆虫。日本在1919年前食用昆虫就达55种;泰国人喜食田鳖及辣椒拌水格,还有把蟑螂制普,可与虾米蘑菇酱相媲美2尼泊尔人喜食炒蜜蜂幼虫汁;约旦、土耳其等国爱吃请饨甲虫;阿拉伯人则把洗螂当美食。墨西哥是当今胜界昆虫食品之乡,那里可吃到370多种昆虫。美国有用蚂蚁、蝴蝶幼虫、蜜蜂蛹制成的巧克力、面包和饼干等。在巴黎的“昆虫餐厅”…  相似文献   

7.
昆虫复眼结构独特、功能优异,是重要的仿生对象。仿生学家模拟复眼特性研发了人造同位复眼照相机;模拟蜻蜓复眼结构研制了相控阵雷达;从蚂蚁、蜜蜂和其他昆虫的复眼结构中得到启示,研制了偏振光导航仪;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出空对地速度计。科学家还对昆虫复眼的信息加工原理进行研究,研制出寻的末制导装置;法国科学家研制出仿复眼视觉导航装置及昆虫化机器人。  相似文献   

8.
《昆虫知识》2011,(6):1905-1905
<正>从甲虫到蝴蝶的现代昆虫因为它们的金属色调而闻名于世。这些复杂且斑斓的色彩模式起源于沿着生物外骨骼外层的细微结构发生的调整,例如超薄组织的交互层向不同方向发出的反射光。许多甲虫化石也具有类似的色彩,但是科学家们无法确定的是石化过程是否会改变它  相似文献   

9.
刘继亮  李锋瑞  刘七军  牛瑞雪 《生态学报》2010,30(23):6389-6398
关于西北干旱区荒漠灌丛草地地面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关系的系统研究尚鲜有报道。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RDA群落排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异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土壤粗砂、中细砂和粘粉粒含量存在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21%的甲虫群落变异。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春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32%的甲虫群落变异),而与夏季和秋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关系。RDA群落排序分析表明,土壤粗砂含量、中细砂含量、地面温度和地下温度对春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4.3%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和中细砂含量对夏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影响,解释了18.8%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含量、地下日均温和土壤含水量对秋季甲虫种群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解释了17.1%的甲虫种群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甲虫种群对微生境因子的响应模式不同。主要结论是:微生境的非生物环境因子是决定荒漠甲虫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并且因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用牙签或火柴梗蘸取少量风油精(该药为广西桂林市临桂制药厂生产的人用感冒药,药店有售)直接滴在昆虫头部,绝大多数昆虫会立即死亡,甲虫也可在半小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向梅春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15,34(5):849-862
大约4-6千万年前,3种昆虫类群:白蚁、蚂蚁及食菌甲虫独立进化了培植真菌作为食物的能力,完成了从收集、捕获到主动种植真菌作为食物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耕种”的生活方式最终使得这些昆虫占据重要的生态位。这3类昆虫种植真菌的过程具有明确的人类农业的特点,包括接种、培育、收获以及对培养物的营养依赖。围绕这些环节,昆虫适应不同的功能而进行分工合作,同时通过与一类放线菌共生,利用其产生抗生素来保护菌圃。切叶蚁(attine ant)及其共生真菌、白蚁(termite)及其共生蚁巢伞、食菌甲虫(ambrosia beetles)及其共生真菌是典型的被广泛研究的真菌和昆虫共生体系。而这种培植真菌的能力并不仅仅存在于以上3类昆虫中。植菌卷叶象甲Euops chinensis精心制作叶苞并接种储菌器真菌;蜥蜴甲虫Doubledaya bucculenta以及树蜂Sirex spp.也存在接种共生真菌作物的行为。从本质上讲,昆虫的真菌培植体系与人类的农业体系非常类似,因此对于种植真菌昆虫的系统研究能够为应对全球粮食短缺和农业持续高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丽红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4):733-737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通过8条样线调查共采到标本2893头,分属27科。以隐虫科的标本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标本个体总数的77.74%,其次是步行虫科,占标本个体总数的14.52%,这两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而金龟科和牧场金龟科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分别占本次标本收获量的1.69%,其余甲虫均为稀有类群。通过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以凌冰沟、白水沟以及尚武的地表甲虫多样性最高,花桥、鸡湾、竹林沟的多样性最低。相似性研究表明,所有样线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仅鸡湾和竹林沟两条样线的地表甲虫群落极为相似,相似性系数达0.75。另外,尝试性引入DG指数来评判科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并把它与惯用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做了比较,结果显示,DG指数在科级水平上得出的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有时会得出与实际颠倒的结果。所以建议在地表甲虫科级多样性分析时采用DG指数也许比较合适。研究表明,人为活动的适度干扰,导致了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利于多种地表甲虫的生存,过低或过高的人为活动都会降低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etacommunity理论框架为理解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构建机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然而,少有研究揭示土壤动物metacommunity的格局及其构建机制,小尺度空间的研究更是少见。于2015年分别在凉水和丰林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空间直观定位调查监测的方法获得地表甲虫群落,揭示小尺度空间(300 m)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的格局,并进一步分析地形、土壤因子与这种metacommunity格局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镶嵌型(nestedness)和随机型(random)是小尺度空间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的常见格局。地表甲虫的metacommunity格局具有类群依赖性,步行虫科和葬甲科多形成镶嵌型格局,而隐翅虫科则仅形成随机型格局。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具有季节波动性,在相对温暖的季节易形成显著的镶嵌型格局,而在相对寒冷的季节多为随机型格局。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metacommunity格局没有明显差异。地形和土壤因子对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有重要的影响,该影响过程相对复杂,依类群和时间而异。本实验表明镶嵌型和随机型是小尺度空间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常见格局,地形、土壤因子对这些格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强烈影响动植物分布及多样性,地表甲虫是荒漠中主要的动物类群,它们对沙漠化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鉴于此,以河西走廊中部张掖绿洲外围的天然固沙植被区作为研究区,依据沙漠化发育程度选择流动沙丘(ASD)、丘间低地(IL)、半固定(SFSD)和固定沙丘(FSD)4种生境,调查了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影响甲虫分布的植被和土壤环境。研究发现,4种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季节变异,5月ASD与IL、SFSD和FSD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的相异性大于8月。5月和8月SFSD生境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8月FSD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生境。不同大小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大中型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较小型甲虫敏感,这在5月表现尤为明显。地表甲虫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结果表明,12个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解释了49.8%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其中植被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16.3%,土壤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4.2%,植被和土壤环境相互作用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29.3%。pRDA分析结果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灌木盖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粗砂含量是影响地表甲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43.7%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与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甲虫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灌木盖度与地表甲虫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与灌木盖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戈壁琵甲、克氏扁漠甲、中华砚甲和甘肃齿足象可以用于指示FSD生境,东鳖甲属昆虫可以用于指数SFSD生境,谢氏宽漠王可以用于指示IL及ASD生境。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eta多样性用来衡量集群内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可以被分解为空间物种转换和物种集群镶嵌两个组分,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了较多的地上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研究,然而地下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进展缓慢。以小兴安岭凉水和丰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于2015年8、10月采用陷阱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调查,揭示地表甲虫(步甲科、隐翅虫科、葬甲科)的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1)凉水共发现39种、856只地表甲虫,丰林共发现43种、1182只地表甲虫。8月凉水明显具有较高的全部甲虫(三个科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10月正好相反。(2)凉水和丰林之间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的差异仅发现于8月的步甲科和葬甲科之间。(3)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物种集群镶嵌对beta多样性的贡献很小,说明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变异主要由本地物种之间较高的转换引起。研究表明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在揭示群落构建机制过程中,其内部物种交换和环境调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 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 m)的方式设置样点,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森林内部和草地中央100 m,共设45个样点,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4 736 号,隶属于28个科,步甲科、隐翅虫科和叩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9.5%、23.5%和13.0%,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森林内部、边缘到周围草地依次降低,而科多样性和均匀度则依次增高,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排序表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而森林边缘的群落组成与两者都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反映了森林边缘的地表甲虫群落已经与森林内部的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分化,除了森林物种成分外,还包含了若干从周围草地环境扩散来的物种成分。从季节动态看,森林边缘和森林内部在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曲线方面相似性更高;捕食类和腐食类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在森林内部和边缘相似性更高,而植食类则在森林边缘和草地的相似性更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覆盖率是影响地表甲虫科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枯落物厚度和林冠层覆盖率是决定甲虫个体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边缘已经与森林内部生境发生分化,而且正在加剧的森林片断化进程将会产生更多的森林边缘,因此,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是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捷  潘卉  杨淑贞  牛晓玲 《昆虫学报》2013,56(2):173-185
不合理的森林管理是导致腐木甲虫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亚热带地区, 多样性较高的天然林已被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林取代, 然而, 这些人工林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还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幼龄林(30~40年)、 人工老熟林(80~100年)和半天然混合林(>200年)中柳杉枯立木上的腐木甲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腐木甲虫个体数量(97.4±66.7)显著高于幼龄林(39.9±16.3)和老熟林(21.9±5.9), 但半天然林混合林(27.9±11.2)与幼龄林(24.1±3.7)腐木甲虫物种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 而幼龄林的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则显著高于老熟林(P<0.05)。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与样地粗死木残体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腐木甲虫群落特征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P<0.001)。柳杉枯立木直径、 粗死木残体的直径和数量以及林冠盖度均对腐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腐木甲虫营养级组成分析也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菌食性甲虫数量显著高于种植林(P<0.001)。结果提示, 提高种植林粗死木残体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增加腐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 但种植林腐木甲虫多样性可能在随后的演替阶段有所下降, 而且种植林与天然林在腐木甲虫群落组成上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12个样点中28种水甲虫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表明,长白山5种环境因子中水底腐殖化程度和海拔对水甲虫的分布起主要作用,与排序轴的相关系灵敏分别高达0.8371和0.7206,而水温和植被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不同生境中水甲虫分布的种群不同,深刻斜凹龙虱,端钩切眼龙虱,布朗沟牙甲,沼梭科水甲虫等主要分布在深水区,与水温没有关系。而异毛龙虱和舟型牙甲等与海拔和水泡子的腐殖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维持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13年7-8月, 作者利用陷阱法调查了该区6种生境内的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生态薪炭林地中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均较高, 天然封育草地、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物种丰富度较低, 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甲虫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天然封育草地。不同生境间,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与生态薪炭林地之间、生态经济林地与水平农田之间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草本层生物量、灌木层盖度及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甲虫物种丰富度的决定因素, 林冠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是决定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 枯落物盖度、枯落物厚度、林冠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维持较好的生境类型, 是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