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全身麻醉以及术后不良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原因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信赖的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安慰交流有防治效果。结论: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肿瘤病人手术前护理临床效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总结老年脑肿瘤病人手术前的护理临床效应。方法:分析60例60-80岁脑肿瘤病人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术前给予正确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与输液的观察,并进行术前其他准备。结果:全部病人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稳定。病人术前恐惧心理消失,认知功能提高;对呕吐频繁、颅压高头痛和癫痫发作的的病人经药物治疗对症护理症状均缓解,无坠床等意外发生;整体评估患者的心、肺、肾等功能,术前合并原发高血压、糖尿病与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得到良好控制;采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良好,无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组病例术中术后病情无加重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加强术前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296例,统计其术后谵妄发生率,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谵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47%。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年龄、脑卒中病史、术中低氧血症、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术前焦虑、苏醒时间、慢阻肺病史、术中低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Hb<100 g/L、有慢阻肺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有术前焦虑、苏醒时间≥60 min、有术中低氧血症是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且受手术时间、年龄、术前Hb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80 例老年行非心脏手 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3 d 分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 录行不同手术种类患者POCD 发生率并分析其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POCD发生的相 关性。结果:80 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0.0%,且不同种类手术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 组术后1d MMSE 评分为较术前分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 d及非POCD 组术后1、3 d MMSE 评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持续时间≥ 3 h、术中出血量≥ 350 mL及 合并高血压与POC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 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高龄、文化程度 低、高血压合并症及麻醉持续时间长等是引起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间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癌根治术病人120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将两组病人分为肺部并发症和无肺部并发症组,对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前检查及手术情况设置变量首先用单因素方法筛选与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这些相关危险因素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病人中术后有25例(20.83%)发生了肺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2周呼吸道感染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使用镇痛泵(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后使用镇痛泵(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存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其进行评估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对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合并症患者给予积极的对应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可见穿孔平均直径(1.7±0.2)cm,腹腔平均积液(2100±200)mL,积液均为混浊或脓性液。术后1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根据患者的临床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对,我们发现: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症越复杂、接受手术的时间越迟,那么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则越高。结论:采取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特殊的临床因素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以安全、简单、有效为基本原则,选择适合病患实际病情的最佳术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剑 《蛇志》2008,20(3)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临床观察及处理,探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8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5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心功能不全9例,均发生于术后2~3天.术后第3天、第2天尿量较前1天明显增多.术前有合并症组术后血压较无合并症组高,心事快.年龄在75岁以上组心率较75岁以下组有增快趋势.结论 手术后心功能不全与高龄、合并症、手术创伤、术后2~3天第三间隙液回吸收有关.对老年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适时应用利尿剂以防治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RF)的原因及防治疗措施。方法:将194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呼衰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158例),比较分析相关因素,对发生RF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和气管切开的抢救。结果:36例RF均在术后24-72h发生,33例痊愈,死亡3例。结论:年龄、肺功能、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含量、术后其它并发症及是否吸烟等都是诱发RF的重要因素,术前积极治疗肺部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染是预防和减少RF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麻醉恢复室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谵妄)和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谵妄),分析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中,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83例,发生率为41.50%(83/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与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手术类型、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前总蛋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钾、手术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12g/dl、术中失血量≥200 mL、电解质紊乱均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等,临床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老年胃癌患者间的差异,优化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的37名年龄>65岁的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年龄胃癌无胰腺受侵患者37例作为对照,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围手术期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卡方(x2)检验,通过采取不同临床治疗护理手段进一步施行干预(包括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监测管理模式),再次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通过随访实现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组(组Ⅰ)与老年胃癌无胰腺受侵组(组Ⅱ)术前总体合并症发生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合并症中仅有血红蛋白降低(<100g/L)、白蛋白降低(<35g/L)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存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2,P=0.013);根据两组患病情况不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两组死亡人数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27%,低于组Ⅱ的86.49%,但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功能性、心血管类并发症,两者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6,P=0.013);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08)。结论:需加强对老年晚期胃癌合并胰腺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护理策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行手术的227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及无障碍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手术相关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术后共有65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行全麻的患者比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障碍组,而术中血压及应用超前镇痛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障碍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BMI及手术部位等指标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全麻、术中失血量过多、过长手术时间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均是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7,3.796,3.826,1.712,6.937;均P<0.05);而术中高收缩压、舒张压及术前给予超前镇痛是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OR=0.953,0.913,0.333;均P<0.05);列线图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4(95%Cl 0.862~0.961)。结论:高龄、全麻、无超前镇痛、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失血量过多、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是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预防老年骨折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步骤进行护理:找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查,找出与老年骨折术后便秘的相关因素,最后在循证支持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既往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不仅预防和减少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激发了护士对学习、科研、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宋振顺 《生物磁学》2011,(5):880-88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55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60岁)及同期60例非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50岁),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性质、术前情况及术后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老年组患者术前伴有基础性病变病例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加强检查,完善手术方案;积极控制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病变,提高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术后给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98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护肝和输血和白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治愈33例,好转28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7(17.34%)例,死亡20(20.40%)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并发症采和心理改变取不同的个体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ARDS患者,对其中的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内源性ARDS病因以误吸和肺炎为主,而肺外源性ARDS则以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等为主;在死亡上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衰竭为主要因素,且两组死亡率接近。结论: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外源性在器官功能衰竭和氧合指数上重于肺内源性,但是在其他因素和死亡结局上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