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咬合运动和关节下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完整、无第三磨牙阻生、符合颞下颌关节滑膜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行咬合运动,每次3-4个循环,每日3-4次,治疗周期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龙0.0125g+0.5ml2%利多卡因关节下腔注射一次,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60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2w疼痛消失,追踪3-12个月无复发。对照组的60例患者,2个周后有18例无效,无效率为30%,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个月后有22例无效,无效率为36.67%,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咬合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组,咬合运动能有效的治疗滑膜炎并减少患者的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关节腔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在颞颌关节区域局麻下建立关节上腔的双通道灌洗系统,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只进行关节腔灌洗术,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6个月时患者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侧向运动幅度、咀嚼时疼痛感;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时颞下颌关节最大张口度和侧向活动距离明显增大,而咀嚼时疼痛感明显减轻,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前及同时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简单、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灌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牵张成骨以及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颞下颌关节强直 继发小下颌畸形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正颌正畸治疗,观察组一期通过关节成形 术解除关节强直,完成正畸治疗后,二期采用牵张成骨以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随OSAHS,术后进行8-35 月的随访,评价 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牵张距离、颏前移距离以及术后张口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最大张口度均大于20 mm,平均最大张口 度由术前的3.2 mm增加至术后的36.7 mm,P<0.05,观察组术后能够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睡眠紊 乱指数(AH1)、LAST、后气道间隙(PAS)以及SNB 角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的OSAHS 症状均得到显著 的改善,未出现OSAHS复发情况。结论:牵张成骨联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很好的矫治 牙额面畸形,且能够有效改善伴发的OSAHS 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咀嚼肌肌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按照佩戴咬合板接触点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咬合板与下前牙呈点状均匀接触;B组(22例)咬合板与对颌牙功能尖呈点状接触,对比佩戴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TA)和咬肌(Masseter muscle, MM)肌电电位变化。结果:静息状态戴咬合板前两组TA、MM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1个月后两组TA、MM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B组患者TA显著高于A组,MM显著低于A组(P0.05);咬紧状态下戴板一个月后两组患者TA、MM值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A组TA、MM值略高于B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明显下降,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下前牙和舌侧平板呈点状均匀接触的咬合板治疗TMD可更好改善咬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常汉英  张欣 《生物磁学》2004,4(3):47-48
采用磁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120例,随机分为旋磁法治疗组及综合法治疗组,每组60例,近期治愈80例,显效17例,显效率以上为80.83%,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综合法治疗组比旋磁法治疗组疗效稍高,疗程亦短。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时代人骨颞下颌关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22个成年个体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发现该时期人类中23%者存在髁状突和关节结节骨质的严重磨损、不对称磨损和不规则增生,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咀嚼压力所造成的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现生人类相比较,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髁状突较大,关节结节较高,关节凹较深,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较小,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口腔功能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变小和关节承压结构的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颞下关节炎患者血清PRG4 及TGF-beta1 的软骨生成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颞下颌关节炎患者7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1 个月,玻璃酸钠注射液颞下颌关节腔每周1 次,注射4 次治疗。 实验组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自体移植,生理盐水0.5 mL稀释细胞5× 105个关节腔内注射,3 天后再次相同剂量及方式注射。两 组患者分别测定血清TGF-beta1、IL-1alpha和PRG4 蛋白表达,最大张口度测试及疼痛程度评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关 节组织损伤修复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beta1 和PRG4 蛋白表达上升更迅速且维持在较高水平,IL-1alpha下降更显 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最大张口度增加、张口时疼痛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受损关节组织均修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节血清 TGF-beta1、IL-1alpha水平和PRG4 蛋白表达,促进软骨的生成,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MP-1、MMP-3 和MMP-13 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关节损伤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 关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将90 只成年雄性Wa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平 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 第7、14 和21 d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观察、检测动物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检测,通过免疫印 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RC)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通过HE 染色 法观察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大鼠相比,小平台组大鼠第14 d和21 d 时髁突软骨中间部位表面纤维 在出现明显的炎症、松解及脱落现象;第21天时的血浆ACTH 和CORT 水平均显著高于网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14、21 d时关节软骨MMP-1 和MMP-13 蛋白和mRN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所致 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可能与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心理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主要病因。本文通过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method,MMPM)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1d组和5d组在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而睡眠剥夺9d组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1d、5d和9d组在松弛状态和紧咬状态时颞肌前后束及咬肌的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侧无明显差别,同时,睡眠剥夺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并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为我们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TMJO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关节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大张口度、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张口VAS评分和张口偏斜显著降低,最大张口度显著增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TMJ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0例,分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组(联合治疗组),前列地尔组和丹红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丹红组86.00%(43/50)和前列地尔组88.00%(44/50)(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68.00%(34/50),高于丹红组60.00%(30/50)和前列地尔组60.00%(30/50);联合治疗组无效率为9.00%(3/50),低于丹红组14.00%(7/50)和前列地尔组12.00%(6/50)(P〈0.05);三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丹红组和前列地尔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郭静  池艳春  陈曦  李洪波  张堃 《生物磁学》2014,(8):1522-1524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均低磷饮食,两组透析液钙浓度均为1.25mmol/L,试验组同时给予醋酸钙治疗,对照组不应用醋酸钙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及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组血磷、血钙、血磷和血iPTH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iPTH水平略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血iPTH水平略下降(P〉0.05),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i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且不会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AP患者1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治疗纽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组疗程均为7~14d。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例(58.9%)、16例(21.9%)、8例(11.0%)、6例(8.2%);对照组分别为20例(27.8%)、26例(36.1%)、14例(19.4%)、12例(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局部疼痛、皮疹的发生分别为6例(8.2%)、7例(9.6%)、3例(4.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例(21.9%);对照组分别为5例(6.9%)、6例(8.3%)、3例(4.2%)、14例(1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不孕症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经检查确诊为EMS的患者216例,按照用药区别平均分为六组,分别为三苯氧胺组、米非司酮组、丹那唑组、诺雷德组、无效成分安慰剂组及两阶段复合治疗组,记录上述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年内受孕率情况。结果:无效成分安慰剂组无疗效,各方面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苯氧胺组与丹那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阶段复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最低,受孕率最高,除安慰剂组外其他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的药物治疗效果近似,但是副作用、复发率及受孕率具有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施治。  相似文献   

15.
古平  代静澜  牟海刚  杨超  杨坤 《生物磁学》2011,(14):2737-2739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V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对急性心肌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脑出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即按摩康复、主动运动康复、被动运动康复;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出血住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计算和比较两组FMA评分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06,P>0.05;t =0.902,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FMA的评分以及MBI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42,P<0.01;t =-32.687,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超  张军  陈咏今  董希伟  李燕  张红 《生物磁学》2013,(27):5323-5325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白介素-6(IL-6)、白介素-8(m-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实验组)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地佐辛0.8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实验组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开始静脉负荷量和背景量,对照组于术毕开始PCIA镇痛,方法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后6、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48小时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于入室后10分钟麻醉操作前(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术毕2h(T3)、4h(T4)、8h05)、24h(T6)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结果:术后6h、8h、12h时间点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4hVAS评分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小时内,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2例。与本组T1比较,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在各时点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相同时点血浆IL-6、IL-8浓度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预先给予地佐辛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本院9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全身情况评估以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照A组30例予以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观察A组30例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患处照射,平均时间(19±4.5)min,照射距离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观察B组30例在观察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三组均以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B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观察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2)治疗后三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中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疗效肯定,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科学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是促进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和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6.55%(28/29),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3.10%(27/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再出血率7.41%(2/28),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8/27)(P〈0.05),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为3.57%(1/28),对照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3.70%(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栓塞、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优于注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