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有两种类型:多角形和四边形,大小分别为0.6—2.7μ和0.7—2.8μ。病毒粒子近球形,外壳上有管状物,病毒粒子大小为50—70nm。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的毒力较高,用1×108多角体/ml的浓度感染3龄幼虫,死亡率达93.9%。石腊切片观察感染6和10天的黄地老虎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和围食膜内都含有大量多角体。超薄切片观察感染2、4、7天的柱状细胞内形成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杯状细胞感染较柱状细胞晚。感染4天的围食膜内发现有带毛的游离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2.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微丝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肌肉收缩、细胞骨架形成、细胞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以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和八字地老虎Agrotis c-nigrum 3龄幼虫整个虫体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2种昆虫的肌动蛋白的cDNA序列,甘蓝夜蛾肌动蛋白的cDNA序列含有1441个碱基,而八字地老虎肌动蛋白的cDNA序列含有1411个碱基。2种昆虫的该基因的cDNA序列均包括1个1131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含376个氨基酸的蛋白。甘蓝夜蛾肌动蛋白分子量约为41.8kDa;八字地老虎肌动蛋白分子量约为41.9kDa。Prosit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夜蛾和八字地老虎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存在3个肌动蛋白特征片段。GenBank数据库搜索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甘蓝夜蛾肌动蛋白属于肌肉特异型肌动蛋白,八字地老虎肌动蛋白属于细胞质特异型肌动蛋白。2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甘蓝夜蛾肌动蛋白cDNA序列登录号为EU035314,八字地老虎肌动蛋白cDNA序列登录号为EU035315。利用RT-PCR技术在八字地老虎4龄、5龄、6龄幼虫、蛹期4个不同发育阶段和6龄期的肠道、体壁、脂肪体3种不同组织中都检测到了肌动蛋白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NEAU30503对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NEAU30503对地老虎低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土壤处理法测定对高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NEAU30503对5日龄八字地老虎幼虫第15天毒力回归方程为y=0.6568x-0.1636(r=0.9846),其LC_(50)、LC_(80)分别为7.28×10~7孢子/m L、139.14×10~7孢子/m L;对5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回归方程为y=1.0929x-3.2893(r=0.9801),其LC_(50)、LC_(80)分别为3.85×10~7孢子/L、22.65×10~7孢子/L。未死幼虫化蛹后仍有部分蛹死于白僵菌感染,并能明显降低成虫羽化率。白僵菌与Bt、茶皂素、以及亚致死剂量的高效氯氢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能明显提高其杀虫活性和杀虫速度。【结论】NEAU30503对地老虎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土壤处理防治高龄幼虫效果好,喷雾处理防治低龄幼虫加入少量的高效氯氢菊酯或茶皂素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开展白僵菌田间防治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廉梅霞  张育平 《昆虫知识》2011,48(4):982-985
观察明纹柏松毛虫Dendrolimus suffuscus illustratus Lajonquiere各龄幼虫取食习性和排粪规律,测量各龄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结果表明,1)明纹柏松毛虫幼虫多为8个龄期,幼虫全期取食,主要在夜间进食,取食量和排粪量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第7龄和第8龄幼虫的平均取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安婀珍蝶取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婀珍蝶Actinote anteas(Doubleday&Hewitson)作为控制害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生物防治因子,在14~26℃范围内,在相同温度不同龄期的取食量变化规律相同.1~4龄幼虫之间,幼虫的取食量变化不大,但在4龄以后,幼虫的取食量成倍增长.不同温度下安婀珍蝶幼虫各龄期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3、5、6龄幼虫的取食量在23℃时达最高,在26℃时有所回落;幼虫期的总取食量在14~26℃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4~17℃之间,取食量增加较快,在17℃以后,取食量增加缓慢.通过分析建立安婀珍蝶幼虫日平均取食量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Y=-60.054+8.788X-0.402X2+0.006X3,P<0.05,R2=0.9989,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安婀珍蝶取食量最适温度为25.58℃.  相似文献   

6.
万兴生  胡萃 《昆虫学报》1986,(4):371-376
菜粉蝶幼虫在一、二、三、四龄初期饲以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食量减少99.3—38.4%;四龄末或五龄初饲毒,食量反而比健虫高出36.3%和87.2%。幼虫感病后取食期的缩短或延长是食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幼虫病死前脱皮过程先被抑制,其结果往往使得死亡时所处的龄期明显延长。幼虫在四龄末饲毒后,由于五龄期延长,食量增加,其死亡前达到的最高体重平均为357.9毫克,远高于健虫化蛹前的最高体重。PbGV对菜粉蝶化蛹也有明显影响。幼虫在五龄前饲毒,一般不能化蛹。五龄第1—3天饲毒,化蛹率26.4—87.9%,第4天饲毒对化蛹无影响。本文结果对应用PbGv防治菜粉蝶幼虫危害以及对该病毒的大量增殖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 Wang幼虫的取食行为、取食偏好性以及明暗条件对其取食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为该昆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新木蛾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取食次数增多,取食总时间增加,但一次取食时间无明显变化;思茅新木蛾幼虫对木荷(Schima superba)有强烈嗜食性,4龄幼虫喜食木荷幼叶,5、6龄幼虫对木荷幼叶、成熟叶无明显偏好性;明暗条件对思茅新木蛾4至6龄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g/头和1.68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测定了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取食、生长以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为食的大螟3龄和5龄幼虫的累计取食量和相对摄食率与对照相比都显著的减少。取食转Bt水稻后,大螟3龄和5龄幼虫体重均出现负增长。随着取食转基因水稻时间的延长,大螟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100%,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转BtCrylA+CP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抗性水平及对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和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影响,作者用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八字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新疆南部第2代棉铃虫表现为中抗,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0.4%;棉花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能表达Bt毒蛋白,整个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可以引起幼虫大量死亡,对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发育迟缓,不能顺利化蛹;但对黄地老虎幼虫没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