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任本命 《遗传》2005,27(6):I0011-I0012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遗传物质DNA(或RNA)的发现和鉴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869年米歇尔的“核素”以及1879年科塞尔对核素的研究,到1944年艾弗里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论断,再到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空间结构的阐明,前后花了80余年的时间,数十位科学家投入了这  相似文献   

2.
任本命 《遗传》2003,25(3):245-246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的伊尔(Eagle)酒馆,37岁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向在场吃午饭的人(主要是一些科学家)宣布,他和25岁的美国同事沃森已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从而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消息传出,满座皆惊。不久,他们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遗传学意义》两篇文章相继于4月25日和5月30日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刊出。  相似文献   

3.
郭晓强 《遗传》2009,31(8):769-770
1944年,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使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有了根本性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尽管转座子的存在已被证明,但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基因是连续排列在DNA上的一段有功能的片段(转座子插入破坏了这种完整性而使基因失活),然而1977年两位科学家"基因内不编码序列(内含子)"的独立发现使传统的基因概念发生了动摇,大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两位科学家之一就是美国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理查德·约翰·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  相似文献   

4.
(续第37卷第8期第59页)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33.(8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端粒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延长细胞寿命至关重要,其长度的维持有赖于端粒酶的存在.布莱克本和绍斯塔克发现端粒中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格雷德和布莱克本发现了端粒酶及其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端粒形成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3位美国科学家因此荣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了发现生物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基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美国的3位科学家Jeffrey C.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Young分享了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这项工作揭示了生物钟的基本运行机制,对了解生命、生命活动,以及生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指导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和治疗相关疾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节律,也叫生物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采用 DNA 杂交的方法,对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进行了外源 DNA 的检测分析,发现两个雌核发育系的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的 DNA 与红鲤 DNA 片段间的分子杂交均有阳性斑点出现,这表明,在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产生过程中,父本(红鲤)的 DNA 片段的确可以随机地掺入到母本细胞的 DNA 中,从而产生了异精效应,使其子代生长加快,并出现父本性状。  相似文献   

8.
2005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幽门螺旋菌及其在消化系统溃疡发生过程的作用机制的2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这项研究使我们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使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这项研究成为了其他慢性炎症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借鉴,从而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因方法与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首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美国肿瘤专家哈特韦尔 ( L.H.Hartwell)以及两位英国癌症专家纳斯( P.M.Nurse)和亨特 ( R.T.Hunt)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1-3]。有趣的是这 3位科学家不仅在研究工作上互为补充 ,而且都采用了同样的科学方法 [4 ,5]。1 基因方法与“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的发现细胞是生命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增殖是一切生物体得以生长、繁衍的基本方式。人体内大约有 10 14个细胞 ,每个细胞核中有 2 3对染色体 ,包含着生命物质(如 DNA)的所有遗传信息。细胞在增殖过程中 ,通过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0.
考证"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清晰地认识科学家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整个过程和实验思路,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主线,阐明了一个较为详实的求证逻辑.  相似文献   

11.
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DNA是指从已经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中得到的DNA.本文回顾了近20年古DNA研究所经历的3个阶段,从早期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较少并主要利用克隆技术,到后来由于PCR技术的出现以及提取化石DNA技术的成熟从而出现大量有关古DNA的报道;近几年由于发现不少问题,并引起激烈的争论,科学家们因此而开始考虑古DNA的真实性问题,并且提出了开展古DNA研究的严格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古DNA在人类起源、系统发育重建、动植物驯化及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状,表明古DNA的研究给某些原先的观点如人类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也对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古DNA研究还提供了某些已经灭绝生物的形态学和分子资料,为从序列上确定古代材料的系统位置并有效地补充仅用现代DNA建立起来的谱系提供了来自古生物的依据.在动植物驯化及考古方面,古DNA证据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本文还对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一位擅长晶体学研究的科学家,她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对DNA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位37岁英年早逝,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伟大女性却一直备受争议.简介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博士短暂的一生,并论述她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编码的信息指导生物种系的复制延续、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无论是在外环境因素的应激压力下还是处于正常状态,DNA损伤时刻在发生,由此,DNA损伤修复作为重要的细胞内在机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降低癌症等人类系列重大疾病风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三位科学家汤姆·林达尔(Tomas Lindahl)、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因发现和揭示DNA修复及其机制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本文综述了三位获奖者分别在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研究中的原创发现,以及相应的修复通路机制的描绘。此3种修复通路,主要是针对紫外线和化学物所致DNA的碱基损伤、嘧啶二聚体及加合物或者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误配对的修复。恰巧,2015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的两位科学家,也因他们揭示了DNA损伤应答现象和机制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获奖,本文也呈现了获奖者的关键性科学发现。最后,简要展望了中国DNA损伤修复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位英美科学家因在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荣获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制以及经济动物遗传物质的改良等方面,给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直接引发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中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1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199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这项生理学或医学界最高荣誉之所以授予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氧化氮(NO)是心血管调节血压和血流的信号分子,并奠定了一个全新概念的生物系统信...  相似文献   

16.
古DNA是指从已经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中得到的DNA。本文回顾了近20年古DNA研究所经历的3个阶段, 从早期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较少并主要利用克隆技术, 到后来由于PCR技术的出现以及提取化石DNA技术的成熟从而出现大量有关古DNA的报道; 近几年由于发现不少问题, 并引起激烈的争论, 科学家们因此而开始考虑古DNA的真实性问题, 并且提出了开展古DNA研究的严格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古DNA在人类起源、系统发育重建、动植物驯化及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状, 表明古DNA的研究给某些原先的观点如人类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也对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古DNA研究还提供了某些已经灭绝生物的形态学和分子资料, 为从序列上确定古代材料的系统位置并有效地补充仅用现代DNA建立起来的谱系提供了来自古生物的依据。在动植物驯化及考古方面, 古DNA证据也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 本文还对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袁维新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2-43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3组科学家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得失.论述了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丹麦的一位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合成聚合物,其功能颇似DNA,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基因组中。这种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是根据计算机模拟合成的,其构造原理跟天然DNA分子相同。天然DNA分子是按线性序列构成的,上面  相似文献   

20.
路玉兰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3-33
DNA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个 DNA分子的碱基对只有 4种 ,但数目成千上万 ,甚至数百万 ,故碱基对在分子中的排列方式定是个天文数字。生物体无数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数的 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这多样的 DNA,形成了多样的蛋白质 ,也就形成了多样的生物界。显然 ,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对生物的个体生存及物种的稳定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稳定性的一面试从个体、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加以讨论。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都是二倍体 ,即每一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