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美人”马铃薯因独特的营养功能,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开发应用价值,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取花青素及主食化产品开发是其主要开发利用途径。“黑美人”马铃薯花青素的高效提取和高纯度制备技术开发、花青素组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花青素相关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以“黑美人”马铃薯全粉为基料的主食化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主粮化是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第一批9个试点省份之一,在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品种结构优化、种薯产业发展、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主食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品种选育、生产种植、贮藏加工、商品薯销售、消费引导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今后要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建立贮藏加工设施多元投入机制、构建现代营销体系、加大营养宣传力度为重点,继续推进内蒙古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类的重要主食之一。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食物形式,以期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尽管马铃薯是浙江省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但是与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相比,马铃薯仍然是一个小作物,在餐桌上也是以鲜食为主,当做蔬菜食用,精深加工较少。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马铃薯主食化目标,本研究从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潜力以及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出发,从政府政策导向、膳食观念转变、科学技术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推动马铃薯主食化的思路和对策。迄今为止,浙江省马铃薯主食化已取得阶段性突破,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种薯本地化生产以及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以及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研发有了不断的创新;通过采取优化品种结构、丰富主食产品、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加速推进了马铃薯主食化的进程。本研究以浙江省这样一个马铃薯既非主粮又非主食的省份作为研究案例,对华东地区具有相似自然资源以及膳食习惯的省份,全面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初步构建马铃薯供能比评价指标,比较以马铃薯供能比评价不同马铃薯原料添加程度的适用性,分析发现,马铃薯供能比与马铃薯质量占比之间差异最大可超过35%,二者间回归系数为0.958 4~0.999 9。以马铃薯供能比作为评价指标可较好地反映不同马铃薯原料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能量贡献程度,而不受其原料形态的影响。建议在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监管等马铃薯主食产业各环节中,引入马铃薯供能比评价指标,用以对马铃薯主食产品中马铃薯原料添加程度的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和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中国特色马铃薯主粮化应在加强宣传和引导消费、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多样化、加速马铃薯主食专用品种的选育的同时,降低成本,让马铃薯产品价格与其他主粮一样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使参与主粮化的各个利益主体受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马铃薯将有望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文中从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功效、消费现状及其主食产品类型等方面论证马铃薯及其主食产品开发的营养可行性。分析认为,马铃薯具备主粮食物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将其发展为主食产品,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食物来源。马铃薯营养和健康功能受其品种、加工方式、食物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对马铃薯营养与健康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市实地调研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了解程度、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知水平及其购买行为,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及其健康功效认知参齐不齐,甚至存有误解。在购买行为上,七成以上的被调研者有购买过马铃薯主食,消费者比较强调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安全性和口感,对其价格也较为敏感。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对马铃薯主食的了解渠道不多,消费者主要依靠马铃薯主食推广活动宣传单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是电视和朋友介绍。因而,大力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须在扩大马铃薯主食生产规模,提高其市场覆盖率的同时,加强对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宣教,补齐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结构的短板,变随机被动消费为日常主动消费,从而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比分析世界与中国马铃薯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单产水平较低、消费结构单一、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且贸易市场集中在周边国家。因此,在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背景下,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应着力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加快研发马铃薯主食产品、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加大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力拓展马铃薯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对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的影响。方法: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某两所寄宿制中学选取952名中学生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食用的营养健康功效研究。1所学校的学生为食用组(451名),1所学校的学生为对照组(501名)。对照组学生正常饮食,食用组学生每天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馒头或面条)1餐,连续食用6个月。在食用前后分别对所有参与学生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血红蛋白、血脂、尿钾)。结果: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6个月后,食用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营养不良率及血压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用组学生的尿钾在食用后上升(P<0.05);排便用力情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可适当升高中学生的尿钾水平,对中学生的营养和健康无其他影响,可部分替代传统的主食。  相似文献   

11.
正团队在印遇龙院士的带领下,围绕生猪健康养殖开展了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开展亚热带区域集约型养猪业产品健康与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研究营养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规律及其调控机理,近年来获省部级和国家科技奖共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24项,印遇龙院士入选汤森路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粮食“量”与“质”协调发展的矛盾也开始凸显。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正在推进的“健康中国”建设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给马铃薯育种和食品加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中维生素含量是最全面的,但市场上尚缺乏“量”与“质”俱佳的马铃薯品种和产品,因此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研究潜力。着重介绍了马铃薯维生素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在马铃薯营养代谢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以健康为导向的营养强化研究做好技术储备,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我国加工企业依赖原料进口和加工型品种缺乏的难题,筛选适宜我国云南栽培的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方法:从美国引进一批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生长适应性、薯条加工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引自美国的16个薯条加工型品种在云南3个试验点的表现具有:晚疫病抗性不强,需要人工防治辅助;薯型的长度最长为M3,长宽比最接近1.75的为M2、YS401;在块茎炸条后质地上表现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M3、M2、M6。3个点综合评价,得分排前4名的品种/系为M3、YS401、M2、M6;目前超过对照品种YS401的品种/系为M3。结论:初步筛选出适宜云南种植的美国引进薯条加工型品种/系为M3、M2、M6。该结果可为我国引进美国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而提高食物的蛋白质营养将能够缓解这一状况。将人体高必需氨基酸蛋白基因(HEAAE)导入马铃薯以改善马铃薯主食地区的蛋白质营养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经过PCR和RT-PCR分析,HEAAE与GUS融合基因在马铃薯块茎专一性高表达class Ipatatin基因启动子驱动下在转基因马铃薯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马铃薯种质资源耐盐性强弱,采用添加NaCl的MS培养基模拟盐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4份不同熟性耐盐代表材料的株高、总生物量、芽鲜质量和生根率的影响,确定耐盐筛选适宜浓度为100 mmol/L。利用该浓度胁迫52份马铃薯种质,采用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耐盐性鉴定,综合评价得到极端耐盐材料为陇薯5号和LZ111,极端盐敏感材料为青薯9号、陇薯8号、中薯14号和04P48-3。本研究建立的马铃薯耐盐性离体鉴定方法和筛选获得的不同耐盐种质,将为耐盐育种及机理研究奠定技术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简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茶叶研究方面的应用:生长发育、茶树品种及产地溯源、加工过程在线检测、茶类判别分析、茶叶等级及质量评价、茶叶年份与季节预测等。最后,提出了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茶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通过对新疆南北疆不同马铃薯主产区域、不同民族主食消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新疆农村居民主食消费现状及马铃薯消费习惯,从而为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在新疆地区整体推进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访谈、集中调研等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调查了南疆泽普县、疏勒县,北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农村居民220户。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近一年的早中晚一日三餐的主、辅食食用情况以及马铃薯的食用方式。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共192份。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归纳总结了三餐主食食用率,小麦面粉、大米及玉米的人均食用频次以及马铃薯的食用方式。结果:新疆南北疆农村居民对于谷物(小麦面粉和大米)的人均食用频次差异不大,但对小麦面粉与大米的消耗量差异较大,小麦面粉是大米的1.6倍。马铃薯在新疆已基本达到全民消费,但在南疆地区消费量不高,且食用方式单一,仅作为菜用食用。北疆地区食用广泛,既可以做粮,也可以做菜。结论:新疆南北疆农村居民的主食消费以小麦面粉为主,对马铃薯主食化发展而言可替代性强,马铃薯主食化在新疆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除了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外,有些乳酸菌还具有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已证明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等具有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能力。本文综述了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模型及其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的最佳配方为:小麦面粉与紫色马铃薯全粉质量比为3∶2,其中紫色马铃薯全粉40g、小麦面粉60g、鸡蛋360g、黄油50g、白糖80g、植物油40g、盐2g、泡打粉1g、塔塔粉1g。烘烤温度:上火180℃、下火180℃、烘烤时间30min。该方法加工的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具有独特的马铃薯风味,薯香浓郁、口感润泽、无甜腻感、内部组织细腻、松软有弹性、感观品质和质构特性优良。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开发了紫色马铃薯主食化的新途径,既提高了传统蛋糕的营养价值,又增加了蛋糕的花色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大西洋马铃薯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炸片型加工品种,逆境胁迫下,易产生褐变、空心等问题,影响加工品质。为获取抗逆境胁迫的优质转基因新品种,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大西洋马铃薯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快速,简便,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从共培养到转化植株获得只需7-8周,转化频率达80%。结果表明茎段是较好的转化受体,硫代硫酸银可以有效促进不定芽分化并提高再生频率。PCR、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马铃薯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该转化体系为大量开发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进而筛选优质的马铃薯炸片加工型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