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所体现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在亿万年的地质历史中适应进化产生的,是现有农作物、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和人工培养微生物的资源宝库,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这些资源一旦消失,将不可逆转,并有可能在根本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的建立,抢救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同号文 《化石》2004,(2):30-33
人类驯化和家养动植物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一万多年前。2002年Diamond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章认为,对动植物的驯养是人类在过去13000年的历史中所取得的最重要进步。从某种意义来讲,人类社会的真正兴起与动植物的驯养是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家养,首先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  相似文献   

3.
李晶  张亚平 《生物多样性》2009,17(4):319-329
动物的驯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 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开展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人工选择下动物的进化过程, 而且有助于开展家养动物的良种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 因此该研究领域受到了人们的长期关注。近年来, 随着更多考古证据的发现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人们对于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家养动物的野生祖先、起源地、起源时间、建群者大小和扩散路线等问题; 第二部分则涉及家养动物驯化的条件、过程、性状改变及其遗传机制等方面。最后指出了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家养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都经历驯化而来,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下,适应了当地环境和人类需要,形成了各类品种。驯化、自然和人工选择都会在基因组上留下选择信号。对这些选择信号研究,可以直接挖掘到功能基因,是目前最重要的功能基因筛选策略之一。当前已经对猪、鸡、牛、羊、狗等家养动物开展了选择信号研究,并挖掘了大量功能基因。本文主要概述了选择信号的种类和检测方法,简述其在家养动物中的研究,并讨论了选择信号分析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周瑞  王以鑫  龙科任  蒋岸岸  金龙 《遗传》2018,40(4):292-304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功能必不可少的组织,与家养动物的产肉率等重要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鉴定了大量与骨骼肌生成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它们可作为调节因子在表观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lncRNA通过靶向关键因子参与调控骨骼肌发育的各个环节,包括骨骼肌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成肌细胞增殖、分化、肌管融合,肌纤维肥大和纤维类型转换等过程。本文重点归纳了lncRNA在人和小鼠骨骼肌发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介绍了lncRNA的研究方法,综述了lncRNA在家养动物骨骼肌发育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家养动物lncRNA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后展望了未来家养动物lncRNA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蔡新宇  毛晓伟  赵毅强 《生物多样性》2022,30(4):21457-4733
驯化动物伴随了人类上万年的进化历程。在驯化过程中, 家养动物表型和行为特征发生巨大改变, 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相适应。研究动物驯化问题对于了解遗传多样性及适应性进化, 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专注于动物驯化的初始阶段, 首先介绍了驯化起源的时间与地点、驯化途径和驱动因、驯化后的扩散和品种选育; 其次从驯化对象的角度着重介绍了考古学、分子和群体遗传学两方面的家养动物驯化起源的研究策略、优势与不足,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 我们综合多方面的证据, 介绍了在中国驯化的家猪(Sus domesticus)和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以及其他主要家养动物考古和分子水平上驯化起源的研究进展。本文整合多种证据为家养动物驯化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第九章动植物新品种的创造本章主要用我国古代和现代对动植物新品种创造的类例,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启发他敢想、敢干和科学分析的精神。同时认识我们党在创造新品种方面的政策。本章还通过许多具体例子认学生更进一步印证达尔文学说和米丘林学说,以及我们党在坚持米丘林学说方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磷酸盐化球化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20年来才相继发现的一类微体化石,主要产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和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含磷地层。研究初期其生物亲缘就存在动植物之争,但多数专家将其作为分类位置未定的球状化这年来,由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具有后生动物胚胎发育序列的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刺细胞动物域 两侧对称动物的胚胎化石,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尤其是藻类和疑源类专家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在总结球状化石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潘  郭本兆  王为义 《遗传》1980,2(2):39-42
两河源头是指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上游的 高原地区。这两条大河(简称两河流域)是我国文 化兴起的摇篮。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植物和选育 品种的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两河流域把许多野 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因此考察栽培植物野 生种对阐明我国栽培植物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禽类的移换蛋白实验开始于苏联学者1947年的工作。其后一系列苏、中、保、捷的学者继续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都表明移换蛋白能够引起禽类生活力提高和某些形态特征的变異。根据米丘林学说原理,这方面工作的成功和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点实验。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个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相信通过移换蛋白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变異。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根据了米丘林学说原理,还因为现在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發生部分阻塞以致增加呼吸氣體流通的阻力時,對呼吸運動就要發生影響,首先反映在氣管内的壓力變化以及氣流速度的相應改變。1928年及以後,Fleisch先後在人體以及犬和羊等動物進行實驗觀察,記錄這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中,他得出結論,認為這時的呼吸運動發生了適應性反應。在切斷迷走神經之後,這種反應仍然存在,因此,他認為:這反應是呼吸肌本體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性反應。1935年Van Niekerk和Braak不同意這種意見,他們在割斷狗的兩側頸迷走神經、交感神經、頸脊髓第三至第七節神經背根以及在頸脊髓第七節以下横切脊髓之後,觀察到當增加呼吸道阻力時,氣管的内壓與氣流適應性變化仍然存在,故認為此反應由於呼吸肌的彈性滯性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果蝇遗传的研究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进入遗传的“基因学说”是染色体学说更架深入和更加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和摩尔根与他的学生在果蝇遗传方面的研究分不开的。作为一种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果蝇有它特殊优越之点,而这些特点又大大帮助了研究者在实验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果蝇是一种温带的动物,它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南边陲。境内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高等植物1200余种,隶属于140余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30余种。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亚洲象为主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就建立在本县西部南滚河上游。该县是以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当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动植物资源息息相关,因此给多种动植物赋予民族语言的称谓,同时在历史上不少村寨、山川、河流、峰岩、溶洞等都以常见动植物命名,为我们今天研究该地区某些栽培植物和野生动  相似文献   

14.
家养动物多样性研究要素和成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养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多年来侧重于经济性状和生态多样性及品种多样性。近几年来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品种聚类、系统保种、遗传多样性与经济性状和生态多态性的相关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结果 ,有的已经做到数量性状基因定位、转基因和克隆动物检测等。家养动物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分析和利用野生种血液的育种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利用多样性鉴别技术已确认许多地方品种为中国特有种 ,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在7月4日举行会议,讨论苏联医学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生物科学部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曾讨论勒柏辛斯卡娅院士学说关於细胞与非细胞有机体形态发展的问题。赫鲁什佐夫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强调说:细胞从有机体中发展的这个新观念,能够说明支配动植物细胞及组织的发展过程的从未发现的一些法则。科学家们成功地发现了在受伤的或失去的器官的恢复过程中新细胞的构成。动物形态学研究所的工作表明勒柏辛斯卡娅的学说对有机界物种形成的原因及法则予以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毛泽東主席在矛盾論中指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有其新舊兩方面的矛盾,形成一系列的曲折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新的方面由小變大,上升為支配的東西;舊的方面由大變小,變成為逐步歸於滅  相似文献   

17.
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1750~1530 BC)中原腹地出现了都邑和大、中、小型四级聚落系统,东亚地区由此进入了早期广域王权国家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研究对于理解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演进的骤然提速具有重要意义。家养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管理和分配是生业经济研究和社会复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研究中,尽管学界已对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核心都邑二里头遗址和若干中小型聚落遗址开展了多项动物考古学研究,但是针对大型聚落的系统分析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属鉴定、数量统计、测量数据分析、死亡年龄推算等方法,尝试探讨居于大型聚落的先民对动物资源的消费和利用。结果显示,该遗址的家养动物有猪、黄牛、绵羊、山羊和狗,家养动物数量占多数。遗址的猪多数为未成年个体,说明肉食消费是遗址先民养猪的主要目的;绵羊多数为成年个体,说明获取羊毛是遗址先民养羊的主要目的。通过与二里头、南洼、煤山和皂角树等其他等级聚落遗址的比较可知,早期国家的都邑和大中型聚落的家养动物的种类更丰富,绵羊的数量比例随聚落等级的降低而减少,绵羊的身体尺寸随聚落等级的降低而变小,以获取羊毛为主要目的养羊业更容易在高等级聚落中出现。这一研究揭示了早期国家大型聚落和国家内部不同等级聚落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特点和差异,为从动物考古的角度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家养动物参考基因组组装的不断完善和群体重测序数据的持续增加促进了基因组中大量变异的发现。基因组上的变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两种类型。相对于数量众多,已经被广泛研究和用作分子育种标记SNP,目前已经被发现和经过实验验证其功能的CNV数量较少,鲜有被直接用作分子标记进行育种的报道。CNV片段长度大、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且比SNP变异覆盖的基因组范围更广,所以可能对农艺性状造成很大影响,其在畜禽基因组研究和育种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重点讨论了家养动物CNV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家养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9.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 2 0年来才相继发现的一类微体化石 ,主要产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和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含磷地层。研究初期其生物亲缘就存在动植物之争 ,但多数专家将其作为分类位置未定的球状化石。近年来 ,由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具有后生动物胚胎发育序列的特征 ,认为它们可能是刺细胞动物或两侧对称动物的胚胎化石 ,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 ,尤其是藻类和疑源类专家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在总结球状化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 ,对其当前的研究焦点 ,如归属问题、后生动物胚胎化石、保存机制及分类命名 ,进行了简略的评述 ;同时 ,简要介绍了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人類的發展過程 達爾文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他能够首先正確的说明了無論什麼有机體都不是不變的,而是在發展在複雜化,他並且說明了我們人類也像所有動物一樣是自然選择的結果,是逐漸進化來的。他更直接了當的指明人類的祖先,就是高度發展的早已絕滅了的遠古猿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