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今年8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11届硒与生物学和医学国际研讨会"暨"第5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上,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330位代表中1/4来自中国,近30位中国学者在大会上分享了硒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天然生物营养强化计划(Natural Biofortification Program,NBP)也得到各国科学家的热烈回应。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提议组成"中国方阵",发出"中国声音"。硒,作为一个在生命体中只占千万分之一的微量元素,正在树起"中国信心",燃起"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自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硒相关课题近20项。有关硒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在恩施富硒碳质岩中发现了多形态自然硒与系列硒矿物;(2)阐明了环境样品中硒的分布、结合态及形态特征,揭示了高硒表生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富硒功能农业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硒资源高效利用及特色优质富硒农产品研发。自2013年以来,本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广西科学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硒相关项目50多项。有关硒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揭示了以广西典型土壤为代表的土壤硒素特征;(2)阐明了硒在水稻、玉米等多种特色作物中的积累与分布特征;(3)探明了硒  相似文献   

4.
富硒大蒜含硒蛋白的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富硒大蒜含硒蛋白的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富硒大蒜水溶性蛋白多为酸性蛋白。通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出两种分子量约为30,000和33,000的酸性含硒蛋白。大蒜含硒蛋白和亚硒酸钠一样,具有提高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生理效应。实验结果提示,富硒大蒜有可能成为良好的补硒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本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硒学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开展茶树响应硒的分子机制以及富硒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先后选育出无性系优良茶树品种6个,其中国家级品种2个(鄂茶1号、鄂茶5号),并收集保存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 200余份;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国家专利20余项,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0余项。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与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于2009年9月26~28日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井冈山大学承办,江西省生态学会和江西省植物学会协办.来自国内外40多个高校和研究单位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23位国内外的植物生态学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7.
回眸2021年.恰逢《广西植物》创刊40周年.共有550位专家学者参与《广西植物》同行评议,为《广西植物》稳步提高学术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创办一流学术期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展望2022年,期待再与您携手共进、一起向未来!真诚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顺利!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8.
70年代末,化学元素硒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当时,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硒与克山病关系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80年第二届“硒在生物和医学中作用”国际讨论会上公布了我国的研究成果。从此,各国学者对硒的研究兴奋点不仅有纵向的硒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而且有横向的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广泛探讨。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硒讨论会达到了高潮。“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公认。  相似文献   

9.
《生物产业技术》2011,(1):78-78
2010年12月28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紫金山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硒是大多数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并与许多重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一直以来,关于硒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硒代谢机制和硒蛋白功能。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各类组学数据为硒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与机遇。主要介绍了当前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硒的代谢通路、功能和进化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这些研究,一方面发现了大量新的硒蛋白基因,并确定了众多物种的硒蛋白质组;另一方面揭示了新的硒代谢通路及相关新基因,完善了硒代谢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深入探讨了硒代谢通路、不同硒蛋白家族乃至硒蛋白质组的分布与进化规律,以期为进一步认识硒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11~13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吉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正> 瑞典著名古生物学家步林博士1990年在瑞典乌普萨拉病逝。他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创中国地质古生物学事业的一批杰出学者中最后离开我们的一位,这批学者还包括安特生、魏曼和斯丹斯基。 1927年,在魏曼的指导下,二十九岁的步林完成了研究中国长颈鹿化石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3.
罗元明  杨福全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0):3571-3580
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功能注释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多组学整合分析成为全面解析生物学机理的主要手段。本专刊邀请了国内多组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介绍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领域最新进展和应用成果,收录了相关文章28篇,以供从事多组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仁昌系统(蕨类植物门)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4,(4):289-307
<正> 在讲述秦仁昌系统之前,想先简略讲讲中国蕨类植物学研究历史的概况。 中国远在周秦时代,已有蕨、绵马羊齿等蕨类植物名称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也收入一些蕨类植物,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记载了三十多种蕨类植物,并绘图说明。但我国的蕨类植物真正的科学研究则始自林奈,在他的《植物种志》(1753)一书中,包括了中国的蕨类植物10种,这些植物系由瑞典商船上的牧师Peter Osbeck在澳门  相似文献   

15.
硒及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学研究是近年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领域。对硒的生物利用过程、硒蛋白合成机制、硒蛋白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胰岛素信号转导、血糖、血脂代谢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辞旧迎新,2004年新年伊始,《生物技术通讯》迎来了15岁生日。谨此,我们向关心本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生物技术通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国内不多的全面反映生物技术及其研究应用进展的学术刊物之一,在15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企业的大力支持,更由于各位作者和读者的关爱,使得刊物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教学领域的影响力日益上升。作为一本全面报道生物技术研发进展的刊物,本刊的来稿量不断增长,但囿于版面有限,使得不少动态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周少奇教授团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特色植物栽培相关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团队在硒学领域开展了土壤硒地球化学循环、硒微生物强化及富硒植物(茶)开发等研究。团队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研究生若干。团队负责人周少奇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二连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分会第13次学术年会暨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第4次学术年会,于2012年8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系统等80多家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成立以来参会代表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近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560多位会员及生物技术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衰老过程中硫硒配施对大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硒的施用显著提高大蒜干鲜重、鳞茎鲜重和横径,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处理200 d的Fv/Fm值与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大蒜的生长。硒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硫浓度下低硒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硫浓度下, CAT活性随硒浓度升高而升高;处理160 d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CAT相同,硒处理200 d时,低硫浓度下POD活性降低,高硫浓度下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硒处理提高了大蒜鳞茎Vc和大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硫浓度下随硒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在高硫浓度随之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恰好相反。综合各指标以低硫低硒处理(2 mmol·L-1 S+3μmol·L-1 Se)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