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10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成微波消融术组、常规手术组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术前后的血清指标(IL-6、CRP、TNF-α)进行检测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手术前后的CRP及IL-6变化程度不大(P0.05),术后TNF-α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微波消融手术出血量(12.34±0.99 m L)比传统手术出血量(28.75±2.15 m L)少,手术时间(28.46±2.63 min)比传统手术(84.05±6.95 min)短,术后住院时间(1.45±0.43 d)比常规手术(3.5±0.41 d)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对机体创伤较小,无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及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此外,将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成超声造影组31例和常规超声组30例。超声造影组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均予以超声造影配合,常规超声组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均予以常规超声配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造影情况以及术后1年结节复发情况。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增强强度为低增强、增强模式为不均匀、无环绕增强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均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78.69%、准确度为84.00%。治疗后超声造影组甲状腺结节最长径、体积均低于常规超声组(均P<0.05)。超声造影组术后1年结节复发率为0.00%,低于常规超声组的16.67%(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较高,且结合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结节的效果明显,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US-FNA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已做过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入院后先行常规超声(US)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US-FNAB)通过观察并记录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诊断结果:符合率及诊断结果:符合率与结节大小的关系,评价US-FNA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出恶性结节4例,良性结节33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出恶性结节8例,良性结节40例。US组中,15例误诊,8例漏诊中,诊断符合率为61.7%。US-FNAB组中,4例误诊,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80.0%。经统计学分析,US-FNAB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US组(P0.05),US组与US-FNAB组在各结节直径的患者分布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结节直径的患者分布上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组中,随着结节直径增大,诊断符合率略有降低。对直径10mm的甲状腺结节诊断率达100%。结论:US-FNB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诊断准确性受结节大小影响较小,对直径较小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gl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08例肝癌患者,共147个病灶经MWA治疗。根据患者在做常规超声检查时,是否有扫查不清晰的结节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多发结节等,分成CEUS族和对照组。CEUS组41名患者,年龄(57.9±7.8)岁,共57个病灶,平均直径(2.4±1.5)cm,经超声造影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67名患者,年龄(55.5±8.9)岁,共90个病灶,平均直径(2.6±1.7)cm,常规超声引导下同种条件行微波消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CEUS组的57个病灶均清晰显示其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完全消融的结节为55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为2个。对照组67名患者的90个病灶,完全消融的病灶78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12个。CEUS组完全消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96.49%VS86.67%;P〈0.05)。随访6~12个月后发现,CEUS组完全消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更好的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更精确显示病灶边界、范围,造影引导下MWA是一种有效提高完全消融效率的方法,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良性结节患者412例(良性结节组)和甲状腺癌患者68例(甲状腺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MMP-2、MMP-9水平检测,比较两组MMP-2、MMP-9水平,并比较超声检查与超声联合MMP-2、MMP-9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癌组MMP-2、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且甲状腺癌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多为3~4分,良性结节组则多为0~2分,两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MMP-2、MMP-9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阴性率和甲状腺癌的阳性率均高于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MMP-2、MMP-9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7%、85.2%、85.8%,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的76.5%、68.7%、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联合MMP-2、MMP-9水平检测能够有效鉴别甲状腺癌,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08 例肝癌患者,共147个病灶经 MWA治疗。根据患者在做常规超声检查时,是否有扫查不清晰的结节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多发结节等,分成CEUS 族和对照组。CEUS组41 名患者,年龄(57.9± 7.8)岁,共57 个病灶,平均直径(2.4± 1.5)cm,经超声造影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 对照组67 名患者,年龄(55.5± 8.9)岁,共90 个病灶,平均直径(2.6± 1.7)cm,常规超声引导下同种条件行微波消融治疗。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6~12 个月随访。结果:CEUS组的57 个病灶均清晰显示其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完全消融的结节为55 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为2个。对照组67 名患者的90 个病灶,完全消融的病灶78 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12 个。CEUS组完全消 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96.49 %VS 86.67 %;P< 0.05)。随访6~12 个月后发现,CEUS 组完全消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P< 0.05),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更好的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更精确显示病灶边界、范围,造影引导下MWA 是一种有效 提高完全消融效率的方法,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择来我院进行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恶性组)和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良性组),都进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恶性组结节多呈现单发、内部低回声、钙化形态不规则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内的血流最小流速明显小于良性组(P0.05),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弹性成像多为2~3分,恶性组多为4~5分,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良恶性有一些特异性的征象,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补充,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均采用局麻下并同时在甲状腺与颈动脉鞘及气管食管之间注射麻药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刀刺入肿瘤的中心位置开始消融,并通过彩色超声实时观察消融情况,直到肿瘤被强回声覆盖,完成治疗。结果:单点单次成功消融15例,两点消融11例,三点消融5例,最短需时5分钟,最长需时25分钟,平均(12.1+1.1)分钟。术中均未出现大的神经及血管损伤,未出现损伤周围组织等并发症。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微创治疗方法,彩色超声下实时引导并监控手术的动态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这种高发的甲状腺疾病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血管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的213例(267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病灶位置分为邻近血管组(76例,91个病灶)和对照组(137例,176个病灶),比较两组患者的微波消融次数、微波消融时间、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累计存活率及并发症。邻近血管组和对照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消融次数均为1~3次,两组平均微波消融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微波消融时间为5~28 min,其中邻近血管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波消融1个月后,邻近血管组的完全消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3个阶段(1随访1年,3年和5年)的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和累计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随访时间内分别有29例和53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肝癌进展、肝功能衰竭、血管曲张破裂、脑出血、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等。邻近血管组共有2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44例。主要并发症类型为腹腔积液、膈疝、出血、肝脓肿、气胸、肝区疼痛和发热。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907)。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血管的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可对邻近血管的危险病灶区域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人群中经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良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3-4月间所有在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群体,无论其是否有甲状腺疾病拟或是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良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结果:本研究期间共有1045例受检者完成甲状腺超声检查,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者573例,总患病率54.83%。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不同,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P0.01)。不同性别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亦不同(男49.8%vs女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表现为单一结节者233例(40.66%),多发结节者340例(59.34%),不同性别间结节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92例(16.06%)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其中诊断为恶性者28例,占所有结节患者的4.89%。超声检查边界欠清晰、钙化在恶性结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非选择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不同性别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特点有所差异,结节钙化、边界欠清晰等超声特点有助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7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复合麻醉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芬太尼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消融术中(T2)、手术结束(T3)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HPO_2)和VAS评分。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MAP(95.00±6.09,90.86±3.23)(P0.05)、HR值(65.19±3.52,75.03±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O_2水平(98.78±1.15,97.81±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5±1.38,1.69±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结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可有效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经影像学检查无意间发现的,即使是良性甲状腺结节,也有必要进行治疗。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或细胞学穿刺活检等检查结果尽可能明确诊断结节的良恶性。非手术微创治疗方法对于多数的良性结节行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如无水酒精注射(PEI)、激光光凝(ILP)、放射性碘消融(RFI)和微波消融(MWA)效果较好;而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及部分较大良性结节需行外科手术切除,根据结节的具体类型并结合各高危因素选择适当的切除范围,某些恶性结节术后还需进一步辅助碘131放射治疗并跟踪随访。本文综述了有关甲状腺结节的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重点阐述了美国甲状腺协会关于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指南的相关主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定量(VTIQ)、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技术联合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宁德市医院甲状腺不确定性质结节患者12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两组SWE、CEUS、VTIQ各影像参数及术前TSH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上述技术联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共检出128个结节,其中良性47个,恶性81个;恶性组SWE中弹性模量值(Emax、Emin、Emean)均大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良性组在CEUS中强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VTIQ中恶性组剪切波速度(SWV)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大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患者术前TSH水平高于良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WE、CEUS、VTIQ、TSH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19%、89.36%、86.72%、0.873。结论:SWE、CEUS、VTIQ、TSH联合对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T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2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超声检查和T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及TI-RADS分布情况,并采用ROC曲线分析TI-RADS分类对T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182例患者247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72个,占比69.64%,恶性75个,占比30.36%;良性TN中实性结节、极低回声、边界模糊、微钙化和纵横比<1发生率以及结节直径均低于恶性T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TN的TI-RADS分类主要为1类(59.30%)和2类(31.40%),恶性TN主要为3类(42.67%)和4类(46.67%),两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TN的AUC=0.939(95%CI:0.904~0.973,P<0.05),以TI-RADS 2类和3类为良性,4类和5类为恶性进行诊断,其灵敏度为0.893,特异度为0.907,准确率为0.903,一致性Kappa值为0.777。结论: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还存在一定误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及胸苷激酶1(S-TK1)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不同分成恶性结节组150例与良性结节组270例。比较两组各项超声图像特征,血清P53、midkine及S-TK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S-TK1或以上方式单独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能效。结果:恶性结节组超声图像特征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包膜,内部钙化以及血流分级为2~3级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血清P53、midkine及S-TK1水平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S-TK1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灵敏度为0.92以及特异度为0.88均高于上述方式单独检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及S-TK1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UE)定量参数及其与叉头盒A1(FOXA1)、Yes相关蛋白(YA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甲状腺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72例,72个甲状腺结节)与良性组(70例,70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行UE检查、组织活检。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SR)的差异,并分析恶性组的弹性评分、SR值与FOXA1、YAP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的弹性评分、SR值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FOXA1、YAP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弹性评分、SR值与FOXA1、YAP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弹性评分、SR值及FOXA1、YAP表达的差异显著,且恶性组的弹性评分、SR值与其FOXA1、YAP表达呈正相关,UE定量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癌患者的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18针与20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2018.8.6-2020.9.30共收治的1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18针穿刺组(n=86)和20针穿刺组(n=81),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18针和20针穿刺活检,比较不确定结果的发生率,包括非诊断性或异型性/滤泡性病变的未确定显著性,恶性肿瘤的诊断性能在最终诊断的结节中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超声引导下的核心针穿刺活检标本产率。结果:对比20针穿刺组和18针穿刺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结节形状、方位、回声强度、表现和钙化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20针穿刺组中43个结节和18针穿刺组中46个结节最终确诊。恶性结节的比例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最终诊断分析中,20针穿刺组有38个结节,18针穿刺组中有40个结节。在20针穿刺组,38个结节包括6个非诊断结果、18个不典型/滤泡性病变(未确定显著性)和14个滤泡性肿瘤。在18针穿刺组中,40个结节包括1个非诊断结果,22个不典型/滤泡性病变未确定的显著性,17个滤泡性肿瘤;18针穿刺组的未确诊率(包括非诊断结果和未发现显著性的异型性/滤泡性病变)较低(29.1 % vs 37.0 %),尽管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P>0.05)。然而,18针穿刺组的非诊断性结果发生率(1.2 % vs 8.6 %;P<0.05)显著低于20针穿刺组。两组的不典型/滤泡性病变的发生率(27.8 % vs 28.4 %)相似。20针穿刺组的CNB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75.0 % vs 66.7 %),更高的阴性预测值(NPV;83.9 % vs 75.9 %)和更高的准确率(78.3 % vs 74.4 %),虽然结果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两组的特异性(81.8 % vs 80.8 %)和阳性预测值(PPV;两者均为100 %)相似;18针穿刺组和20针穿刺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8针芯针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较20针更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情况,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53例)和恶性组(27例)。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超声造影并记录定量参数,检测血清TSH、Tg水平,计算NL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血清TSH、Tg及NLR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结果: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恶性甲状腺结节2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5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ceus)低于良性组(P<0.05),血清TSH、Tg水平及NLR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联合血清TSH、Tg及NLR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以上五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降低,且血清TSH、Tg水平及NLR增高,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联合血清TSH、Tg及NLR可提高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