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贺安勇  谢俊琴  甘燕青  谢丹  杨卫 《生物磁学》2011,(17):3329-3333
目的:探讨湖南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20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293株,占69.7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居首位;革兰阳性菌105株,占25.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为最多;真菌占22株,占5.23%。分离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8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中,18例经确诊出现肺部感染,占15.65%。感染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38.89%。1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恶臭假单胞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和APACHEII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2种,气管切开,定时吸痰,APACHEII评分为影响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n=358)的临床资料,统计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例数,并据此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8例肺癌患者中,有32例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8.94%。3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株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比63.27%。革兰阳性菌15株,占比30.61%。真菌3株,占比6.12%。其中前五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4.49%、阴沟肠杆菌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12.24%、铜绿假单胞菌10.20%、鲍曼不动杆菌10.2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肺部感染与长期吸烟史、手术方式、切口疼痛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P<0.05);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切口疼痛评分4~6分、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年龄≥60岁、手术方式为常规手术、手术时间≥3 h(P<0.05)。结论:切口疼痛评分、长期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手术方式均是导致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积极处理措施,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给予合理的预防性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518例,统计所有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例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有腹水、Child-Pugh分级、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是否有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的关系,并检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1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8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与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关(P0.05),年龄、病因、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腹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芏60岁、住院时间芏2周、有侵入性操作、有腹水、Child-Pugh分级为C级、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8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比54.84%,革兰阳性菌37株,占比39.78%,真菌5株,占比5.38%。结论: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因心血管病入院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154例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16.23%。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6株(占59.26%)、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及真菌4株(占14.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天)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检查结果。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2例,发生肺部感染者2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45.16%。共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株,占67.74%;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9.35%;真菌4株,占12.9%。经药敏试验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呋喃妥因高度敏感。经单因素分析,气管切开操作史、住院天数延长、基础疾病、休克、呼吸机使用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发生率较高,针对病原菌特点采用敏感抗生素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娟  王蓉  蒋铭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2):198-200, 204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合并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0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5)与非感染组(n=64),分析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5例血肿清除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1.11%),共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68.67%),革兰阳性菌17株(20.48%),真菌9株(10.84%)。感染组患者血清MDA、AOP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SOD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MDA、SOD、AOPP水平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感染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防止血肿清除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ACBT)联合系列排痰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在长沙市第三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63例老年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将入选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31例和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系列排痰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ACBT,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呼气峰流速(PEF)]、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感染窗控制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FVC、MVV、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CT、CRP、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BT联合系列排痰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PCI术后发生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血液标本,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此外,将所有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存在ISR分成ISR组120例与非ISR组34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SR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比34.21%,革兰阳性菌22株,占比57.89%,真菌3株,占比7.89%。ISR组男性、糖尿病、吸烟史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ISR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糖尿病、吸烟史、TC(较高)、UA(较高)、hs-CRP(较高)均是影响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引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随着TC、UA、hs-CRP水平的升高,PCI术后ISR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导致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0例行ERCP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60例)。检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6.1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40.79%、13.16%、9.21%、6.58%。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利福平、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敏感。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病变、ERCP2次及以上、胆胰管汇流异常、术后胆管引流不畅是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存在一定胆道感染风险,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注重对高危因素预防,有必要术后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3800例,收集临床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CHD术后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800例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13%(119/3800),共分离出菌株172株,G-菌、G+菌、真菌分别占55.81%(96/172)、26.74%(46/172)、17.44%(30/172)。肺炎克伯雷菌、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且仅对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保持敏感。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体重、病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动脉高压、吸痰次数、静脉营养、应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有关(P<0.05),且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120 h、吸痰次数≥5次/d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菌、G+菌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上升极为明显,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次数多的CHD患儿医院感染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病原学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对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1000 mL、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共培养出54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42.59%)、革兰阴性菌28株(51.85%)、真菌3株(5.56%),主要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敏感率低,均低于17.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均低于或等于25.00%,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或等于80.00%。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以及发生了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及耐药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细菌培养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细菌培养确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5.1±17.0)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为100例和2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原发肺部疾病的患病率、ICU入住率、气管切开比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患病年龄等均高于非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比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率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选择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5.0%/30.4%,P〈0.05)。结论原发肺部疾病、入住ICU、气管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年龄大是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是非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使用敏感抗生素可以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例2015年8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后路脊柱术治疗且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对其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药敏性。对浅层切口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而深部感染者在早期进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32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7株,占47.22%,革兰阳性菌19株,占52.78%。前四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耐药率为0.00%;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耐药率均为0.00%。浅层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愈后均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病例。结论: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对深部切口感染患者行早期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耐药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与肺部感染、胸水葡糖糖(Glu)水平的相关性,为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并发胸腔积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术后无并发症,观察组患者40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Pearson分析法对上述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胸水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一般资料进行Pearson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与SP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呈现正相关,胸水Glu与SP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呈现负相关(P0.05)。17例感染病例中,革兰氏阴性菌为11例,构成比64.71%,革兰氏阳性菌为6例,构成比35.29%,无真菌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与胸水Glu水平呈现负相关,与肺部感染呈现正相关,且肺部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相对较多,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