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长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组(简称联合组,N=90)和单用利培酮组(简称单用组,N=110),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4.44%vs.64.54%,P<0.05);两组治疗后BPRS、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如,联合组BPRS评分(23.02±6.26)vs.(45.01±5.78),PANSS评分(54.42±10.11)vs.(84.71±10.31),P<0.05;单用组BPRS评分(25.86±6.59)vs.(44.78±5.47),PANSS评分(57.70±10.15)vs.(85.96±10.13),P<0.05];治疗后,联合组BPRS、PANSS评分低于单用组[如,BPRS评分联合组(23.02±6.26)vs.单用组(25.86±6.59),PANSS评分联合组(55.42±10.11)vs.单用组(57.70±10.15),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康复期的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测验。测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得分分别为:27.13±4.25、10.98±2.27和85.13±2.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得分为13.78±3.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运用团体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简称难治性精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分症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照组的77.78%(P0.05)。两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81%(P0.05)。结论: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分症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利培酮、喹硫平和齐拉西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妊娠患者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孕妇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培酮组(27例)、喹硫平组(36例)、齐拉西酮组(34例),均治疗8周。记录临床疗效、不良用药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检测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检测治疗前后体质量(BMI)及糖脂水平。结果发现,3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不良用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治疗后PANSS、BPR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BG)、胆固醇(TC)无明显变化(p0.05);3组治疗后BMI、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均有所改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喹硫平组BMI上升幅度较齐拉西酮组明显(p0.05),利培酮组FINS下降,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均上升,利培酮组FINS低于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孕妇的精神分裂症状改善疗效一致,但易致糖脂代谢紊乱,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1)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单纯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NS评分、阴性因子评分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NS评分及阴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NS评分、阴性因子评分改善幅度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N=45)和奥氮平组(N=49),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和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帕利哌酮组BPRS评分(23.15± 4.12)vs.(47.45± 3.87),PANSS评分(51.06± 6.87)vs.(87.96± 4.16),P<0.05;奥氮平组BPRS评分(26.96± 4.30)vs.(45.11±3.18),PANSS评分(58.42± 5.72)vs.(84.71± 10.31),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BPRS、PANSS评分低于奥氮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PSP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帕利哌酮组效果较奥氮平组效果更好(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42例)与MECT组(42例),两组分别在奥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或rTMS进行治疗。在治疗2、4、8周末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rTMS联合组在改善患者记忆功能、执行能力方面效果优于MTCT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但联合rTMS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其中帕潘立酮组43例,利培酮组53例,疗程12周。分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BAR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体格检查对药物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在疗效方面,对PANSS、PSP量表评分进行两组总体疗效轮廓分析或协方差分析,两组药物在总体疗效、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药物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药物对体重的影响均较小,无明显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心电图指标、体格检查以及生命体征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华生关怀理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华生关怀理论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MMSE和MOCA评分显著升高,ADAS-Cog、ADL和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变化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华生关怀理论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心理压力,而且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总胆汁酸(TBA)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LD-C)、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体重增加、口渴及便秘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机体糖脂代谢及肝功能影响较小,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Raji, a human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has the ability to activate the complement cascade by alternate pathway mechanisms with subsequent fixation of C3 to receptors on the Raji cell membrane. Using this property, we examined the role that complement plays in mediating a cytolytic event betwee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and Raji cells coated with C3b, antibody, or both. Presence of C3 was confirmed by immune adherence. IgG bound to the Raji membrane was quantitated using I125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assay. The presence of alternate pathway-activated C3 on Raji cells failed to produce monocyte-mediated cytotoxicity. These same target cells subsequently coated with antibody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200 to >600,000 SPA molecules per Raji cell produced neither enhancement nor inhibi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DCC was enhanced by complement when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binding of C3 to the cell surface occurred by classical pathway mechanisms. ADCC of 32% ± 3.2 occurred with undiluted antiserum (625,000 SPA molecules bound/Raji cell) with enhancement to 52% ± 1.1 in the presence of C3. IgG inhibition of ADCC was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membrane-bound C3.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在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脂肪生成.众多的研究显示抵抗素可诱导脂肪、肝脏及肌肉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损伤机体的糖脂代谢功能.由于胰岛素抵抗在一些其他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介入了这些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简要介绍抵抗素的结构、分布及表达调控,并重点分析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