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剂量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59例使用高剂量比阿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PaCO_2、SaO_2、PaO_2/FiO_2、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O_2、PaO_2/FiO_2、PaO_2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比阿培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B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患者PaO_2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PaO_2显著高于B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患者的胸部X线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12 h和24 h胸部X线评分均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PEEP/cmH_2O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Fi O_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生儿患者的的O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且且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_2、FIO_2、OI均较治疗前降低,PaO_2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观察组PaCO_2、FIO_2、OI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相比,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可以更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14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8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推注,B组采用甲泼尼龙80 mg/d静脉推注,C组不使用甲泼尼龙。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去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B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的mMRC评分、PaCO_2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而PaO_2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m MRC评分、PaCO_2均显著低于A组,而PaO_2显著高于A组(均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TNF-α以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40 mg/d甲泼尼龙相比,短期80 mg/d甲泼尼龙静脉推注可更显著减轻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降纤酶,10U/次,1次/2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评价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9.8%(30/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APTT、PT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够延长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时间,降低血清CRP水平,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7例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第28h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34例)和存活组(n=63例),同时按照肺炎严重指数(PSI)和CURB-65评分将患者分为Ⅳ级组(90~130分)(n=29例)和V级组(130分)(n=68例);CURB-65评分2分组(n=31例)和CURB-65评分3~5分组(n=66例);比较各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CURB-65评分、PSI、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SI中V级组,CURB-65评分3~5分组中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亦高于Ⅳ级组和CURB-65评分2分组。血清hs-CRP水平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患者死亡的ROCAUC分别为0.844、0.914、0.772,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51.76 mg/L、92.56 mg/L及49.38 mg/L。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血清hs-CRP变化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肺栓塞患者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分型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肺栓塞的112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高危肺栓塞组(49例)和中低危肺栓塞组(63例),比较两组间的血浆BNP、CRP和血气分析结果,分析BNP、CR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对高危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高危肺栓塞组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中低危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肺栓塞组血浆BNP、CRP及PaCO_2均显著高于中低危肺栓塞组(P0.05);高危肺栓塞组患者的PaO_2显著低于中低危肺栓塞组患者(P0.05)。高危肺栓塞组血浆BNP、PaCO_2、PaO_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低危肺栓塞组(P0.05),两组CRP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BNP、CRP和血气分析联合检验诊断高危肺栓塞灵敏度为97.96%,特异度为77.78%。结论:肺栓塞时血浆BNP、CRP、血气分析出现异常,三者联合检验对肺栓塞诊断和临床分型有一定价值,对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联合检测对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RP、PCT及WBC水平。采取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将观察组的7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n=63例),CURB-65评分3分,以及高危组(n=13例),CURB-65评分≥3分;依照观察组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0例)以及死亡组(n=6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URB-65评分与PCT、CR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t=0.532,0.497,P均0.05)。结论:CRP、PCT以及联合检测可以为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且CRP、PCT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_2、SaO_2、pH均升高,而PaCO_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O_2、SaO_2、pH水平较高,PaCO_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FEV1%pre和FEV1/FVC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观察A组(n=30)与观察B组(n=30)。对照组采用阿米卡星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3 mL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6 mL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B组和观察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对照组,且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aO2均升高,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P<0.05),PaCO2均降低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WBC、GRA、PCT、CRP、ESR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效果显著,但采取6 mL剂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考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ure ventilation,NIPPV)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无创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IPPV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24 h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气管插管率、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对患者入院的第1、3、7 d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1 h和24 h,无创组患者呼吸、心率、PaCO2、PaO2/FIO2和PH均显著的改善(P<0.05),显示NIPPV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减慢呼吸频率、提高氧和指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第1 d两组患者的PCT、CRP和suPAR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第1 d,两组患者第3 d和第7 d的PCT、CRP和suPAR水平均明显的降低(P<0.05);相对于常规组,第3 d和第7 d无创组患者的PCT、CRP和suPAR水平有显著的降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无创组患者的插管率、ICU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结论:NIPPV能显著改善SCAP患者的呼气情况,降低血清PCT、CRP和suPAR水平,对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ICU住院天数,降低患者死亡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及血样饱和度(Sa O_2)水平的变化,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Pa CO_2水平均降低,Pa O_2、Sa O_2水平及氧合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Pa CO_2水平较低,Pa O_2、Sa O_2水平及氧合指数较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重症肺炎患儿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体位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仰卧组(n=52)和俯卧组(n=68),对比仰卧组、俯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仰卧组、俯卧组的死亡例数、脱机成功和脱机失败例数,计算死亡率、脱机失败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俯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改善时间短于仰卧组(P<0.05)。两组治疗5 d后 PaO2、MAP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俯卧组的PaO2、MAP高于仰卧组,PaCO2低于仰卧组(P<0.05)。两组患儿死亡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俯卧组的脱机失败率低于仰卧组(P<0.05)。在120例患儿中,死亡7例,根据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将剩余113例分为脱机成功组(n=72)和脱机失败组(n=41),脱机失败组、脱机成功组在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病程、先天性病史、D-二聚体(D-D)、白蛋白(ALB)、血乳酸、脑尿钠肽(BNP)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APACHE II评分偏高、D-D偏高、ALB偏低、先天性病史均是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机械通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和脱机成功率,且患儿的脱机结局受到年龄、APACHE II评分、D-D、ALB、先天性病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氯雷他定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CD3~+、CD4~+、CD4~+/CD8~+、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肺泡灌洗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2例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IPPV联合FB肺泡灌洗治疗,n=42)与对照组(单独NIPPV治疗,n=40)。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静脉滴注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值(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H、PaO_2、SaO_2明显上升,而PaCO_2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H、PaO_2、SaO_2明显较高,而PaCO_2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FEV1、FVC、PEF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FB肺泡灌洗治疗对老年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静脉滴注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心肌酶变化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120例,其中有55例出生后未出现窒息,将其纳入观察1组,另外65例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则纳入观察2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血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水平,并分析血乳酸与心肌酶、PaO_2、PaCO_2的相关性。结果:出生时、出生后5d,观察2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且观察1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观察2组的PaO_2水平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Pa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水平与CK、CKMB、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与LDH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LDH、CK、CKMB与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且出生后存在窒息的新生儿中更为明显,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心肌酶水平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分别联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NIPPV联合微创PS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nHFOV联合微创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吸气三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暂停发生率、通气失败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2)观察组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气促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72 h时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和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和通气失败率为16.00%和10.00%,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 %(P<0.05)。结论:与NIPPV联合无创PS比较,nHFOV联合微创PS更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MP-7、CC16、SF水平、血气指标[氢离子浓度指数(p H)、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aO_2/Fi O_2)]的变化,通气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儿血清BMP-7、CC16、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pH、PaO_2/Fi 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C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p H、PaO_2/Fi O_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BMP-7、CC16、SF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