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吉奥胶囊口服。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RR及DCR分别为67.69%及87.69%,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34.43%及67.21%,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0.49%。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但可能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90例早期肝癌患者,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放疗组(n=95)及化疗组(n=95),2组患者分别接受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WBC、RBC、PLT、TBIL、ALT、PT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治疗后AFP、TMD均显著降低,放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9.48%,显著高于化疗组的43.16%(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1年复发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组2年、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能够有效降低早期肝癌患者AFP水平,缩小其肿瘤直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该方案对患者血液指标、机体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保障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56例鼻咽癌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6%和50.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联合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4.3%,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7%、42.9%(P<0.05).结论:联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严重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n=30)给予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B组(n=30)仅给予术前调强放疗治疗,C组(n=30)给予替吉奥化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TPS、CYFRA21-1水平变化情况,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生存率,保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8%显著高于对照B组的46.67%和C组的5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三组TPS、CYFRA21-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TPS、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复发、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3年复发、转移情况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组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保肛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好于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58例我院原发性肝癌病人,先通过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经实时验证参数后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并运用Cox回归模型对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和照射剂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35例,总有效(CR+PR)率为82.7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5%、43.10%、27.57%.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和照射剂量可影响3DCRT效果(P小于0.05),肝功能对3DCRT效果(P小于0.05).结论:肿瘤分期、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T)水平,分割方式、照射剂量和效应可影响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命质量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和研究组(n=43,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命质量、生存率血清VEGF、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9.77%(30/43),高于对照组的48.84%(21/43)(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血清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OL)、卡劳夫斯基(KP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E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放疗用于中重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9例中重度Graves眼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7)、B组(n=35)、C组(n=37)。A组患者单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B组患者则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C组患者则采用B组基础上联合球后放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保持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三组疗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的临床活动评分(CAS)及眼球突出度,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有效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C组眼球突出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4.29%、5.41%,A、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激素冲击联合放疗治疗中重度Graves眼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AS评分及眼球突出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甲状腺治疗或激素冲击治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甲组在麻醉诱导后以0.8 μg?kg-1?h-1的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乙组在麻醉诱导后以0.4 μg?kg-1?h-1的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丙组给予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应激指标、麻醉恢复时间、气腹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改良镇静-躁动评分(RASS)、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情况。结果:T0(麻醉诱导前10 min)时,三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5 min)时,甲组、乙组HR、MAP均低于丙组,甲组HR、MAP低于乙组(P<0.05);T3(术毕)时,甲组、乙组HR均低于丙组(P<0.05),甲、乙、丙三组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术后1 h、6 h、12 h时RASS评分均低于丙组(P<0.05),甲组术后1 h、6 h、12 h时RASS评分低于乙组(P<0.05);T1、T2、T3时,甲组、乙组去甲肾上腺素(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丙组,甲组NA、ACTH水平均低于乙组(P<0.05)。甲、乙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丙组,甲组短于乙组(P<0.05)。甲组、乙组、丙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00%(1/50)、10.00%(5/50)、24.00%(12/50),甲组POCD发生率低于丙组(P<0.05)。三组麻醉恢复时间、气腹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其中0.8 μg?kg-1?h-1右美托咪定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5 cm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NSCLC患者(肿瘤直径≥5 cm)。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适形调强放疗)和观察组(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生存质量、1年生存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的36.67%(11/3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66.67%高于对照组36.67%(P<0.05)。两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全身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5 cm 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IMRT)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期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适形放疗,40例)和研究组(IMRT治疗,40例)。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观察放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组间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剂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案将其分为IMRT组60例与3D-CRT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毒副反应、1年内的生存率、放射剂量参数,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IMRT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3D-CRT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血小板减少、Ⅲ度放射性食管炎、Ⅲ度消化道反应、Ⅲ度放射性肺炎、Ⅲ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内的生存率90.00%,高于3D-CRT组的75.00%(P0.05)。IMRT组CI值与HI值均高于3D-CRT组(P0.05),IMRT组与3D-CRT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IMRT组低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与3D-CRT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IMRT药物毒副反应少、放射剂量低,可能通过控制肿瘤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2例,对患者放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QLQ-C30)对患者放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统计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放射性肺炎组和非放射性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后患者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后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102例患者中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为32.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合并化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合并肺基础疾病、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全肺照射平均剂量(ML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肺基础疾病、V20≥30%、MLD≥1200cGy是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会对患者的肺部弥散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肺炎,其主要受年龄、肺基础疾病、V20、M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参一胶囊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 年4 月至2014 年6 月经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明确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单纯适形放射治 疗;治疗组在适形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参一胶囊8 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乏力症状,定期行血液学检查,完成治疗后4 周行胸部CT检查。结果:治疗组出现不同程度乏力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血常规检 验,治疗组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减低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相近,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乏力状况,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几 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放疗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68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热疗联合放疗组(实验组)。两组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为200 c Gy,1次/日,5次/周。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2小时内进行热疗,2次/周,共5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均通过超声及CT检查对两组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中发现,实验组11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对照组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两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总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疗可有效的杀灭复发的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可缓解放疗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B组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C组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和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胃管引流量、胃液PH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显效率为61.76%,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C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止血时间为(15.37±4.38)h,血压稳定时间为(7.23±1.18)h,胃管引流量为(236.59±29.81)mL,均显著少于A组和B组,而胃液PH值为(5.91±0.57),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提高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或奥曲肽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07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3例和54例,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55.56%、疾病控制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35.85%、56.60%(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职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应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减轻调强放疗导致的免疫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