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瘤胃分离菌株静息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黄豆苷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牛瘤胃胃液中分离了一株在厌氧条件下能利用其生长细胞将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高效还原为二氢黄豆苷原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菌株Niu-O16。研究了菌株Niu-O16静息细胞体系转化黄豆苷原的最佳转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Niu-O16静息细胞转化黄豆苷原的最佳条件是:初始pH6.0~8.0,静息细胞浓度32~64mg/mL(湿重),加入底物浓度0.8~1.2mmol/L。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静息细胞浓度、加入底物浓度及转化时间的最佳组合为:静息细胞浓度32mg/mL、加入底物浓度0.8mmol/L、转化时间24h;最佳转化条件下底物转化率最高为63.9%。该结果为厌氧菌的静息细胞转化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山药皮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研究考察了料液比、加酶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时间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酶添加量4 U/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0℃,醇沉时间4 h。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确定料液比1∶35,酶添加量5 U/m L,温度48℃时,SDF制备率最高达22.87%,较初始SDF含量7.96%提高近3倍。同时对制备的SDF性能进行测定,其持水性可达到10.74 g/g,溶胀力为6.45 m L/g,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氨气敏电极-动力学法测定了33种我国常见豆类及果、蔬种籽中脲酶的分布,发现其中脲酶活性较高的有刀豆、徐州毛豆、豌豆、青豆、黄豆及新澄一号和苏密一号西瓜籽等7种。它们的脲酶相对活性次序为刀豆>徐州毛豆、新澄一号西瓜籽>豌豆、青豆、苏密一号西瓜籽及黄豆。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对石韦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石韦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优化条件下,对不同石韦药材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分析。石韦中绿原酸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12(g∶m L),超声温度80℃。这为中药石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固定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甙,并对固定化条件的选择、固定化酶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条件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寻求最佳固定化条件,以转化率为指标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浓度1.5%,吸附时间9h,交联时间12h,戊二醛浓度1.0%,吸附温度O℃,酶活力回收率达74.38%.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介质pH 5.8醋酸缓冲液/叔丁醇(1:9),底物浓度酩醇5g/L,D-葡萄糖与酪醇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50h,反应温度50℃,红景天甙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71.9%.结论:固定化酶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转化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取海马总蛋白并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将海马粉碎后采用水提法提取海马总蛋白。分别选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不同酶解p H、时间、温度和E/S条件下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海马总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BCA法来分别检测不同条件下的酶解情况及其蛋白含量,根据蛋白水解度来确定其最佳的酶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从10 g干海马中提取总蛋白为1.056 g,蛋白浓度为0.106 g/m L。海马总蛋白的最佳水解酶为碱性蛋白酶,其最佳酶解条件为:p H 9,E/S为5%,温度为50℃,时间为3 h,获得海马总蛋白的最大水解度为96.9%。研究获得了海马总蛋白及其最佳酶解条件,并为海马多肽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闪式提取与超声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纯化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GR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7.5,料液比1∶5,闪提时间45 s,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的GR比活力达到655.9 U/mg pr.,纯化了32.3倍,回收率为58.4%。利用SDS-PAGE电泳测得蚯蚓GR的分子量为110 k Da。GR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0℃。  相似文献   

8.
利用酵母菌细胞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钺  陈琦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28-331
对利用酵母菌转化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方法进行了菌株筛选、菌体细胞培养、转化反应条件以及产物提取等方面的探索。从13个属的71株酵母菌中选到转化生成L-苯丙氨酸较高的粘红酵母(Rhodosorula glusinis)As 2.102菌株。经实验得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含有1.5%酵母膏、1%葡萄糖、1.5%蛋白胨、0.05%L-苯丙氨酸、0.05% KH_2PO_4、0.5%NaCl、pH5.0的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20小时;最佳转化条件为1.5%肉桂酸、8mol/L氨、0.1?sO_4 pH10.0 30℃振荡转化反应24小时。每升转化液可生成10.78克L-苯丙氨酸,肉桂酸重量转化率为71.8%。产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提取,所得结晶经纸层析单斑试验、生物测定、熔点、旋光、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项鉴定结果证实是L-苯丙氨酸,纯度超过99%。  相似文献   

9.
白蜡虫卵蛋白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白蜡虫(Ericerus pela)卵蛋白的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木瓜蛋白酶为适宜的水解用酶,最佳用量为1.5%;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9.0,酶解时间24 h,原料与水比例为1∶20;试验结果还表明原料在酶解前经过预处理,蛋白水解率可提高20.7%,预处理条件为原料在20倍的1 mol/L盐酸溶液中,80℃恒温加热30 min;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对白蜡虫卵进行预处理和酶解,蛋白水解率可达58.4%。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闪式提取与超声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纯化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GR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7.5,料液比1∶5,闪提时间45 s,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的GR比活力达到655.9 U/mg pr.,纯化了32.3倍,回收率为58.4%。利用SDS-PAGE电泳测得蚯蚓GR的分子量为110 k Da。GR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0℃。  相似文献   

11.
豆渣对平菇和灵芝发酵产生木质素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豆渣(1%~5%)对平菇和灵芝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生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豆渣)相比,浓度为3%、4%的豆渣显著提高平菇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漆酶(Lac)的活性也在豆渣浓度为2%~4%时得到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3%的豆渣显著提高了MnP和LiP的活性;浓度为3%~5%的豆渣也可显著提高灵芝发酵基质中Lac的活性,其中豆渣浓度为3%时,平菇与灵芝单菌发酵中Lac的活性都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2.3倍、1.67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油污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而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NH_4Cl 4.0 g/LL,K_2HPO_4 1.5 g/L,pH 8.0,NaCl 15.0 g/L。在最佳条件下,浓度为1 mL/L的原油可在4 d内降解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多酶复配制备海藻糖。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多酶复配生产海藻糖的最佳条件:以15%(m/V)大米淀粉为底物,催化温度45℃、pH 6. 0、DE值16、α/β-CGTase加量为1. 4U/ml、催化28h后糖化处理12h,海藻糖转化率由双酶法催化的50%提高至73%。在底物浓度为25%(m/V)时,海藻糖产量最高达到182. 5g/L,随后对高浓度海藻糖进行分离提取,分别考察了活性炭脱色、离交分离、浓缩结晶等对海藻糖提取效率的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转hTNF-α基因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 7120)中表达产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并研究目标蛋白hTNF-α对温度耐受度和硫酸铵盐析的条件,对总蛋白和目标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TNF-α的最佳溶出条件为:0.05 mol/L、pH7.5Tris-HCl缓冲液,NaCl的浓度为0.2 mol/L;当温度为55℃时,处理30min,其hTNF-α提取量下降不明显,回收率达到92.08%,可除去约40%的杂蛋白;先用饱和度为30%的硫酸铵沉淀杂蛋白,再用60%的硫酸铵沉淀目标蛋白,又可除去部分杂蛋白。  相似文献   

15.
新疆紫花苜蓿单宁提取工艺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新疆紫花苜蓿中提取单宁酸.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中盐酸的浓度、提取时间、及温度四因素对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立了新疆紫花苜蓿单宁酸最佳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2.5%,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50℃,回流提取5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新疆紫花苜蓿中单宁提取量为2.15mg/g.  相似文献   

16.
优化新疆石榴皮多酚的提取工艺,并研究石榴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丙酮体积分数70%、超声波功率200 W、提取温度40℃、料液比1∶35 g/m 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石榴皮多酚得率为23.77 mg/g。同时测定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石榴皮多酚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2 mg/m L时,对酪氨酸酶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44.05%。该研究为从石榴皮中提取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球藻高密度培养及油脂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密度培养小球藻及优化油脂提取条件。【方法】通过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及环境因子对其细胞生长影响,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进行正交实验对藻粉油脂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对椭圆小球藻Y4进行异养培养,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0 g/L,硝酸钾2 g/L,适宜的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接种量分别为29°C、180 r/min和2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 L发酵罐培养实验,获得了干重18.25 g/L的生物量。通过对油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Y4的油脂提取率由优化前的25.0%提高到60.2%,提高了35.2%。【结论】优化了小球藻的培养条件及油脂提取条件,促进了小球藻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18-82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从黑皱鳃金龟中提取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柠檬酸溶液依次对黑皱鳃金龟干粉进行处理后,用紫外吸收法和干法灰化法分别测定提取物中残余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以检验脱除效果,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甲壳素样品,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酸碱法提取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8%、固液比1∶10、温度85℃、时间4 h,柠檬酸浓度1.6 g/L、时间25 h、固液比1∶12、室温,对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甲壳素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并计算其得率为24.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并对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浸提法提取凤眼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40,总黄酮提取率4.30%;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5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40、超声功率320W,提取率5.09%;凤眼莲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比甘露醇强,而清除.O2-的能力低于Vc。结论:超声波法是提取黄酮类物质较为理想的途径,凤眼莲总黄酮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氨基甲酸乙酯( EC)是大多数发酵制品中的潜在致癌物,而尿素是EC的最主要前体物质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发酵制品中尿素的含量。向酒体中添加脲酶具有安全、高效和处理条件温和等优点,是FDA推荐的降低EC 含量的优先方法。微生物是脲酶的主要来源,可利用其实现脲酶的大规模生产。本文以产脲酶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OAH-0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证明该菌株产脲酶属生长关联型,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产酶量,此外还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该菌发酵产酶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蛋白胨20,酵母粉5,葡萄糖5,FeCl30.54,Na2HPO40.5, KH2 PO40.5,NiSO40.1,起始 pH 7.0。在最适条件下发酵16 h,菌悬液中脲酶酶活可达1.077 U/mL,为优化前的2.4倍。超声破碎后细胞上清中的脲酶活性为0.419 U/mL,为优化前的4.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