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工作实践中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GINA方案)在基层医院的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解决办法。方法:对门诊及病房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问卷及必要的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正规治疗与非正规治疗的患者的花费情况具有明显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地91.2%支气管哮喘曾经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不规范,曾吸入激素治疗的占全部患者的18.1%,曾经和正在口服私人配制的平喘药物(粉剂或胶囊)的占65.8%;病情复发时给予输液、利用抗生素治疗的占73.6%;给予大剂量激素、不规范治疗(包括长期用激素治疗、不逐渐减量)治疗的78.7%;结论:当地哮喘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形式非常严峻,有待于进一步加大GINA治疗方案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状况,并分析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所有患者疾病认知状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对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根据ACT结果将患者分为哮喘未控制组(n=57)和哮喘控制组(n=43)。分析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认知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在60%以上,但仅有12%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完成ACT,其中完全控制17例,控制良好26例,未控制57例,分别占比17.00%、26.00%、57.00%,哮喘控制率为43.00%。由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与性别、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家族史、吸烟史、居住处是否空气污染、病程、哮喘用药依从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居住处空气污染、吸烟史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而哮喘用药依从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哮喘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85)和轻度组(n=80)。收集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并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血清CRP、TNF-α水平与哮喘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占36.51%;革兰阴性菌38株,占60.32%;真菌2株,占3.17%。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占47.8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4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3.68%,流感嗜血杆菌占26.32%。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及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CRP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同时其血清CRP、TNF-α水平也较高。CRP、TNF-α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2%VS 80.9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青龙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激素联合伊曲康唑在APBA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PBA)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肾上腺激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15例显效,占70%,3例好转,占15%,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与对照组(7例显效,占35%,7例好转,占35,总有效率为75%)(P0.05);实验组治疗后18例对疗效、服务等满意,满意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16例满意,满意率率为80%)(P0.05);实验组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P0.05)。结论: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PBA)患者采用肾上腺激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5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70例,好转6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130/150),哮鸣音消失时间为(5.17±0.64)d、ACT评分(27.85±3.86)分、住院时间为(5.73±0.75)d。治疗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嗜酸性粒细胞(EOS)、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150例患者中,发生支气管痉挛2例,咽喉部疼痛3例,无猝死、大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血清IL-5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 E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Ig A、Ig 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和FVC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且作用可能与改善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哮喘控制"是指可在患者中观察到的,通过治疗减少或消除的哮喘症状程度。支气管哮喘全球倡议指南(GINA)通过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和控制评价量表等工具来评价患者哮喘控制程度。其中,哮喘控制评价量表在疾病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哮喘控制概念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不同阶段国内外哮喘控制评价量表,总结量表临床应用研究的主要结论,对未来制定更全面、更符合临床的哮喘控制量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血嗜酸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取信必可治疗,观察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CRP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9%(65/68),与对照组[79.41%(54/68)]相比显著上升(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日间与夜间哮喘评分、外周血EOS计数、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2周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值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促进哮喘症状缓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8、IL-10及INF-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以及健康人(3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IL-8、IL-10和INF-γ的水平。结果:①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与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②在缓解期,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血清中IL-8水平仍高于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的水平(P<0.05)。③在急性发作期,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和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在缓解期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④三组间血清INF-γ水平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IL-8是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并且始终参与其中。IL-10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抑炎因子,其缺乏可能是导致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琢-细辛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哮喘患儿血清中COX-2、IL-8、IgE 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哮喘 患儿96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琢-细辛脑注射液,观察患儿的 临床症状并测量血清中COX-2、IL-8、IgE 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52, P=0.0207);实验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OX-2、IL-8 及IgE 因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琢- 细辛脑注射液 辅助治疗哮喘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儿血清COX-2、IL-8 及IgE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三联吸入雾化治疗方案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收治的哮喘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5例,研究组患儿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吸入雾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急性发作随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值、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rate,PEF)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治疗后7 d,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3例食欲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1%(4/105),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出现轻度腹泻,4例食欲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6/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三联吸入雾化法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吸入给药方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同吸入给药方式的疗效。为临床寻求科学高效的给药方法。方法:选取90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例,随机、均衡分3组,A组使用沙丁胺醇(万托林)、普米克气雾剂用手控式定量型雾化器(MDI)吸入治疗。B、C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的万托林溶液和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B组将药物加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后雾化吸入。C组将药物加入氧驱雾化器后雾化吸入,比较三组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速度。结果:吸入治疗15分钟B、C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明显优于A组(P〈0.05),而B、C两纽间无明显差异(P〉0.05)。咳嗽、气喘、哮鸣音持续时间比较,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两两比较,B、C两组较A组显著缩短(P〈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加入氧驱雾化器和空气压缩泵后雾化吸入缓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都是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各医疗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健康患儿40例(近1年均无服用维生素AD史)作为研究对象。将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AD组)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组补充口服维生素AD1粒qd,疗程共6个月。分别比较三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随访6个月、1年内喘息的控制情况(喘息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咳嗽程度、有无夜间症状或夜间憋醒、有无活动受限)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哮喘组≥4岁患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评价哮喘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喘息发作时间、夜间症状、夜间憋醒、活动受限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及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70例处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5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并复查肺功能。结果:B组总有效率90.59%显著优于A组总有效率69.4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912P0.05);治疗后,B组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可迅速缓解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且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析γ-干扰素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MUC5ac表达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γ-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和MUC5ac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L-8、IL-17、hs-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6MWT、FVC、MMEF和PEF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UC5ac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UC5ac水平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哮喘患者采用γ-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及MUC5ac水平,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设计"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问卷调查表"。采用多阶段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地区常住(5年及5年以上)居民,年龄在5-70岁,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居民。共调查人数为2052人:调查分三个阶段:问卷调查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筛选AR可疑对象、对AR可疑对象进行专科检查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以确诊。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放问卷总数为2400份,有效问卷为2052份,有效率为85.5%,青岛地区5-70岁居民AR患者248例,其中20例合并支气管哮喘,AR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为8.06%,其中男7.14%,女9.26%,男女AR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 P>0.05)。结论: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为8.06%,初步了解青岛地区人群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现状,为临床医生对其综合治疗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组,OVA/RSV-YYH组(即淫羊藿苷治疗组)及OVA/RSV-非YYH组(即未经淫羊藿苷治疗组)。卵蛋白致敏RSV感染诱发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建立后,予以淫羊藿苷2.5 mg连续腹腔注射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血清及BALF中PGD2表达水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淫羊藿苷治疗后,哮喘小鼠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D2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类白细胞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现象较前明显改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前减少。结论:淫羊藿苷可有效降低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体内炎性介质PGD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重塑,减轻小鼠的哮喘症状,它可能是以后哮喘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