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卫东 《生物学通报》1997,32(11):36-36
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中学生物课堂中,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生物教师所认识。本文以“水分代谢”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如何发挥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1教材分析“水分代谢”第一课时是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及部位;(2)吸水的方式;()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其教学重点为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教学难点为渗透吸水的原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条件,以及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因。2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环境中吸水。在中学教学中这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以及细胞的吸水原  相似文献   

3.
邵永波 《生物学通报》2002,37(11):46-47
1 课题的提出和引入初中学生学习细胞吸水原理的知识 ,仅限于对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了解 ,而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否与植物细胞一样 ,对学生来说仍是一未知领域。以此为出发点 ,设立研究课题——研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原理。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结结论 ,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原理 ,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在介绍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演示实验时 ,可做如下引导 :教师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 ,白菜叶柄的质量变化和外界水溶液的浓度有关。这种质量变化 ,是因细胞吸水或失水引起的。如果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4.
水分代谢中渗透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吸收水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矿质代谢等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用卵壳膜作为半透膜进行渗透吸水原理的实验获得成功,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5.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绿色植物水分代谢”中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因此,课本上安排了一个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演示实验。由于原实验在设备上存在一些弱点,常常给教学带来一些麻  相似文献   

6.
1课题的提出和引入 初中学生学习细胞吸水原理的知识,仅限于对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了解,而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否与植物细胞一样,对学生来说仍是一未知领域.以此为出发点,设立研究课题--研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原理.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总结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原理,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点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与水分的散失。重点是渗透吸水,难点是渗透吸水过程中的渗透压问题。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后,主要靠渗透吸水,渗透是由扩散引起的。 1.什么是扩散作用放实验投影(图1)。  相似文献   

8.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 1个重要知识点 ,是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渗透作用 ,常联系一些实际生活现象加以说明 ,以加深理解 ,如新鲜挺硬的萝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否发生了渗透作用 ?但联系此例时 ,老师如果理解不好 ,讲解不透彻 ,则会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误区。下面我们对萝卜失水现象做一简单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 (或其他溶剂 )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现象必须满足 2个条件 :1)必须具备半透膜 ;2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新鲜挺硬的萝卜在空气中放置时 ,萝卜内部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植物细胞的吸水,归纳起来有两种方式。一是被动吸水,这是水分顺热力学梯度的移动,包括渗透作用和吸涨作用。二是主动吸水,这是水分逆热力学梯度的传输,依赖细胞中的产能代谢过程。渗透作用是植物细胞吸水的基本机理。尽管对细胞渗透吸水研究较多,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争  相似文献   

10.
潘瑞炽和董愚得[1]编写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将细胞吸水划分为三种方式,即涨吸吸水、渗透吸水和代谢性吸水(或主动吸水)。按此划分,代谢性吸水只能是非渗透性(non-osmotic)的。我们在教学及从事果实膨大动力研究中,有感此划分有所不妥,特撰此文发表一管之见。代谢性吸水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代谢受到抑制后,细胞吸水和膨大生长也受到抑制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代谢性吸水的方式如何?尚未有定论。人们寻找非渗透性的代谢吸水的机制一直未果[2]。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代谢活动与吸水力形成有何关…  相似文献   

11.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植物生活需要水分,细胞吸水原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界条件对根吸收水分的影响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灌溉的道理。根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其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以及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本节课要讲的是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要想让学生理解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和过程,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的原理。由于学生对细胞吸水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着重知识的介绍,或照本宣科,或满堂灌,一味强调知识的记忆,忽视有关能力的培养。笔者将高中生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加以改进,采用探索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现就这节实验课的教学,谈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看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目的: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了解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原理。二、材料:紫色洋葱(培养几天至有根尖出),1%-60%的蔗糖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其余同课本。  相似文献   

13.
黄敏 《生物学通报》2002,37(7):38-38
1 设计思想“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1课时 ,主要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方式和原理。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 :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提供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旧知基础上建构新知 ,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学习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2 教材分析这一节教材重点介绍了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放水的原理与条件 ,为突破真实情景中根通过共质体与质外体途径吸水作充分的铺垫。在教学中若将教材所述演示实验“渗…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课本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部分内容,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极好素材,阐述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得出萝卜细胞液的浓度,以准确的数据作为一个已知条件降低"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这一知识点的难度,有利于实际教学。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再借助物理上的"气体扩散",以及实验中盐水溶液的具体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向浓度"高"处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测定细胞或组织吸水力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应用的有下列两类的方法:是把材料放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观察材料的体积变化或溶液的浓度变化。这两者都是依据如果植物细胞或组织与周围环境溶液处于渗透平衡时,吸水力S=O,  相似文献   

17.
曾群珍  李玉芳  徐雁平 《生物学通报》2010,45(10):48-49,F0003
人教版必修Ⅰ第4章第1节中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材选取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材料的选择局限于液泡必须有颜色。如果液泡没有颜色是否就无法观察到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呢?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相似文献   

18.
以"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实,构建概念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概念深入的理解,提高相关技能,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9.
“渗透实验”是类比推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的前提,是学生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基础。鸡蛋卵壳膜是渗透实验中充当半透膜的最佳材料,简化了人教版教材的渗透装置,优化了实验设计,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是如何工作的”研究旅程。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种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 ,是一种教学技巧 ,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素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通过具体实例谈谈生物学课堂提问的几个重要类型。1 启发式提问这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时 ,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示 ,引发学生联想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老方法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 ,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不是代庖 ,要启而不露 ,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 ,否则就会“启而不发”。例如 ,在夏至这天 ,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晴天 ,则同种植物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