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2.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鸟类寄生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我们在江苏省太湖地区进行了以水禽为主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共剖检20种鸟181只,其中感染有线虫的18种87只,占检查总数的48.07%(表1)。发现线虫15种,分隶于7科8属,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个新纪录;并发现10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4.
1975年10—11月间,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了鸟类寄生线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135只,隶于3科5属13种,其中有线虫害生的鸟91只,占检查总数的67.4%(表1)。由于此次调查主系水禽类鸭科鸟类,寄生部位多在砂囊,故虫种比较单一。共发现线虫11种,分隶于5科6属(表2),其中包括瓣口属(Epomidiostomus)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由于新种两交合刺在形态特征上及大小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5.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鱼类寄生线虫,过去徐锡藩(1933)、伍献文等(1941、1942)、李淑颖(1941)、伍惠生(1956、1964)、汪溥钦(1975、1976、1981)等,先后曾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检查一些鱼类,获得我国过去未报告的线虫有6种,分隶于4科6属,其中有1新属5新种。兹报告于后。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几种海鱼寄生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赠与我所一批海鱼的寄生线虫标本,经分析鉴定,其中大部分为线虫幼虫,仅少数标本为成虫。共有4种,分隶于3科4属,其中包括1新种,3种新纪录和4新宿主。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唐崇惕 《动物学报》1989,35(2):196-204
作者于1983年4月及1986年4月二次在香港检查该地区20个村庄11种淡水螺(共11680粒),及14个海区包括红树林地带和无红树林的海滩中的22种海产贝类(共12580粒)。查获26种吸虫幼虫期,其中12种见于淡水螺(5种〕,8种寄生于红树林地带的海螺(7种),5种寄生于无红树林海区的贝类(6种),1种见于在红树林地带和无红树林海滩生存的海螺(5种)。寄生淡水螺的吸虫幼虫期分隶于Cortrematidae;Maseniidae;Schistosomatidae;Notocotylidae;Strigeidae;Paramphi-stomidae;Plagiorchidae;Philophthalmidaes;Microphallidae及Heterophyidae等科。寄生于海产贝类的吸虫幼虫期分隶于Philophthalmidae; Heterophyidae;Fellodistomidae; Cyathoco-tylidae;Echinostomatidae;Opecoelidae等科及Plagiorchioidea总科。  相似文献   

8.
江豚的寄生线虫一新种和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的寄生线虫,我国伍献文(1929)、徐锡藩和 Hoeppli(1933)曾报道过厦门两种分别寄生在肺和鼓室的Halocercus pingi Wu,1929和Pseudo-stenurus auditivus(Hsu et Hoeppli,1933)Yamaguti,1961。近年苏联、日本和加拿大等国也有新发现和报道。 作者于1981年3月18日获采自辽宁锦州和江苏南京两地江豚的寄生线虫标本。经鉴定有三种,隶于伪翼科 Pseudallidae Railliet,1916的三属。其中一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纪录。现报道于后。文中测量单位均为毫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尖尾类线虫(Oxyurata Skrjabin,1923)种类很多,我国很多生物学工作者曾进行过研究(徐锡藩1933,李希杰1933,顾瑞岩1939,伍献文、龚建章1944—1945,徐(山乃)南1957,尹文真1966)。我们于1963年开始在福建各地采集各种脊椎动物检查,从6种哺乳类、7种鸟类、6种爬虫类和5种两栖类动物的肠中,检得这一类的线虫有30种,分隶于8科16属。其中6种是我国人畜常见的寄生虫,11种是我国过去已报告的种类,6种是我国新纪录,7种是新种。兹将新种和新纪录(包括1宿主新纪录)记述如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1—12月,我们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禽类寄生蠕虫调查。共解剖野生鸟类137只,分隶于3目3科7属15种,其中有绦虫寄生的鸟类共103只,占剖检总数的75.1%;所获绦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0种,隶于膜壳科(Hymenolepididae)的7属,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78年3—4月在广东省广州、江门、肇庆等地进行了野生动物寄生蠕虫的采集。从几种两栖类、鸟类、兽类体内获得一批吸虫标本。经鉴定,共有7种(包括1新种),分隶于7属6科,并发现1个宿主新纪录(详见表1)。现仅将新种描记于后。文内量度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德宏地区兽类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共同组成考察队,曾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腾冲县和保山专区进行兽类的野外考察,对33种兽类共189只进行了解剖,其中107只兽类感染了线虫。经分析鉴定,共有线虫21种,分隶于16科19属。包括2新种,5种国内新记录和2个未定种。此外,尚有23个新宿主(表1)。 本文仅对上述标本中的二新种及首次发现的少棘奇口线虫Rictularia oligopectina Wuet Hu,1938雄虫作了详细描述。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1963年2—4月,结合江苏省无锡和南京两市的群众性灭鼠工作,无选择地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各种鼠类,进行体内寄生蠕虫检查。两市共查小哺乳动物212只(啮齿目动物197只,食虫目动物——麝鼩15只),其中34只发现有吸虫寄生。所发现的吸虫共6种(表1),分隶于4个科、5个属。其中包括两个新种:江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kiangs-uensis,新种)和陈氏后穴吸虫[Opisthioglyphe(Lecithopyge)cheni,新种]。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1]。它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这两种线虫由于杀虫能力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共生菌存在于线虫的肠道内,线虫携带共生菌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将共生菌释放到昆虫的血腔中;共生菌在昆…  相似文献   

15.
孔肠科Opecoelidae Ozaki,1925吸虫是海鱼及淡水鱼的主要寄生类群之一,据Yamaguti(1971)记载,包括4亚科、52属、444种,近年来又有许多新种报道。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李慧珠(1960),唐崇惕等(1975),汪溥钦(1977、1981、1982、1984、1985),申纪伟(1982、1985,1987),顾昌栋等(1983),王溪云(1983),佟永永(1984)。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渤海鱼类的吸虫进行调查,共采获孔肠科吸虫15种,分隶于2亚科6属,其中包括1个新属、3个新种、10个国内新记录和15个宿主新记录,兹报告于后。 虫体与器官测量以mm为单位,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水螨又称河蚲Water mites,Hydrachnid mites,Hydracrina,其幼虫是蚊类特别是按蚊体上最易发现的一种体外寄生虫。Munchberg氏(1936)证明本属有8种能寄生于蚊体。1935年内田亭氏发表日本水螨类计130种,分隶于30属,12科,并确定寄生于日本及我国按蚊体上的水螨幼虫为Arrhenurus madaraszi Daday。  相似文献   

17.
自1975年以来在江西省各地所采集的鸟类双腔科(Dicrocoeliidae)吸虫,经初步鉴定共32种,分隶二亚科10属,其中包括6个新种。本文将记载已知26种的名录(表1)和6个新种的描述。文中测量单位均为mm。模式标本存于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寄生于家鸭台湾鸟龙线虫(Avioserpens taiwana(sugimoto,1919),隶于龙线科(Dracunculidae),首先是杉本正笃(sugimoto,1914)在我国台湾从家鸭和番鸭(Cairina moschata)下颔的柔软组织中发现,检得雌虫作简短的记载,至1919年定名为台湾丝状线  相似文献   

19.
四川捕食性线虫(单齿科)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齿科(Mononchidae)线虫是土壤和淡水中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捕食微小生物及其他线虫等。其中某些种类尚能控制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而有益于农作物;在生态平衡和土壤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单齿类的分类,自Bastian(1865)创立单齿属起,由Filipjev(1934)将其提升为科,经过许多工作者的研究,这个科现已约有25个属。国内对这类线虫仅有极少的报道。近年来,作者在四川调查自由生活线虫的种类和分布时,采集到一些单齿科线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图见封二)。一、截形单齿线虫MononchustruncatusBastian,1865(图1—3)雌虫(n=7)L=1.8(1.…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