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显示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较大;分别建立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均可在标准汤剂中追踪到,有11个可以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种成分。表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对金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U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了U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gilent ZORBAX R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以0.2 m 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50nm。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金银花的6种有效成分在8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6.88%~99.16%,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06%。UHPLC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在药用、香料、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有极大的需求量,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探索海螺沟适生金银花品种,从山东、河南、河北和四川引进21个主流栽培品种进行引种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金银花花蕾、茎和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如下:1)花蕾中绿原酸含量为1.617~3.394%,高于药典规定值(1.5%);茎和叶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613~1.712%和1.257~2.475%。花蕾中木犀草苷含量为0.009%~0.184%,山东的中金1号和蒙金1号的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0.009%和0.029%,低于药典规定含量(0.050%);茎和叶中木犀草甘含量分别为0.017~0.076%和0.406~0.562%。2)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花蕾、茎和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山东鲁峰王3号得分最高,具有较高的品质,且生长茂盛,产量高,为可以引进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季节‘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的花蕾、茎、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金银花含量测定项规定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都是绿原酸含量在花蕾中最高,木犀草苷含量在叶中最高。两个品种金银花的花蕾中绿原酸含量从5月到9月都迅速减少,而茎、叶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两个品种的花蕾、茎和叶中木犀草苷含量从5月到9月都逐渐减少。结论: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较佳的采收季节都是5月份。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烟叶95%乙醇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通过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色谱对烟叶提取物中多酚类、黄酮类、萜烯类等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0.5 g/m L(工作浓度5 mg/m L)的两种溶剂提取物对11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同浓度的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优于95%乙醇提取物。根据不同材料提取物及几种纯物质溶液的抑菌特点,推测西柏三烯二醇可能是烟叶提取物中主要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SPME-GC/MS联合HPLC-DAD法分析表征金银花新品种花和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金银花新品种提供数据支持。采用SPME-GC/MS对该品种花及叶片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并采用HSDE-HPLC-DAD对该品种花及叶片中有机酸、黄酮、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最终从该品种金银花中检测出54种挥发油成分,定量测定出四种有机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两种黄酮(芦丁、木犀草苷)、两种环烯醚萜苷(马钱酸、当药苷)共八个化合物的含量。该方法以金银花中四类主要成分为指标,全面系统的对该金银花新品种花及叶进行分析测定和质量评价,为新品种金银花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平卧菊三七、金银花、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为选择合适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提供参考。采用纸片扩散法,探讨平卧菊三七、金银花、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分别对几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探讨平卧菊三七、金银花、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分别在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绿原酸提取物对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0 mg/m L时,平卧菊三七绿原酸提取物、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圈分别可达21.4、23.6、24.7 mm。同时,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不明显;且各供试物的抑菌强弱顺序为: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平卧菊三七绿原酸提取物。三种植物中绿原酸提取物中,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能力均高于其他两种绿原酸提取物。本文揭示了在平卧菊三七、金银花、杜仲叶这三种绿原酸提取物中,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季节的灰毡毛忍冬茎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为综合利用茎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蒸制晒干法对灰毡毛忍冬的茎叶进行干燥处理,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样品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不同季节的灰毡毛忍冬茎叶中差异明显.绿原酸含量依次为花>叶>茎,以秋季(11月份)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最高(3.031%),是花蕾中含量的96%;木犀草苷含量总体趋势为叶>花和茎,以冬季(2月份)叶片样品中的含量最高(0.558%),是花蕾中含量的4.6倍;二者均高于2010版《中国药典》对山银花和金银花指标物质含量的规定.结论:秋冬季节对灰毡毛忍冬进行休眠期整型修剪,副产物叶片资源丰富,药源成分充足,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灰毡毛忍冬花蕾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晒法、烘干法、蒸制生晒法和蒸制烘干法对灰毡毛忍冬花蕾进行干燥处理.参照《中国药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扫描(UV)法测定干燥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测定干燥样品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结果:蒸制烘干法处理的灰毡毛忍冬花蕾中绿原酸含量和皂苷总量最高,分别为3.705%和11.834%,木犀草苷含量为0.103%,均高于《中国药典》对山银花和金银花指标物质含量的规定.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以蒸制烘干法最优.  相似文献   

10.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红花寄生(寄主桑树)叶的水、80%甲醇和80%丙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芦丁和BHT为对照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80%甲醇提取物清除.OH和O2-.活性最强,半清除率浓度ρ(SC50)分别为0.212、0.139 mg/mL,而80%丙酮提取物则清除DPPH.和ABTS.+活性最强,ρ(SC50)分别为0.198、0.580 mg/mL。此外,3种溶剂提取物经酸水解后,HPLC均检出槲皮素和山奈酚等2种黄酮醇苷元,其含量范围分别为39.90~73.03 mg/g、4.82~9.19 mg/g间。可见,槲皮素及其苷类衍生物是红花寄生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主要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11.
测定处于不同生长期的杜仲内生真菌DZJ03胞外多糖含量、发酵液中3种核苷含量,并对其菌株发酵液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按50μg/mL的浓度测定了发酵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等3种提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棉花枯萎病菌2种植物病原菌以及烟草青枯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DZJ03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到2.0410g/L,其发酵液中所含腺苷、尿苷以及鸟苷的含量分别为1.2647 mg/g、0.8586 mg/g、1.0493 mg/g;发酵液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率为71.92%,抗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21 mm。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能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连翘内生菌,从连翘新鲜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牛津杯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以连翘主要活性成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标准品为对照,HPLC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含量。结果表明从连翘新鲜组织中获得了5株内生真菌,其中4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株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3株菌为枝胞菌,另1株菌为曲霉菌,HPLC结果显示这4株菌的发酵上清液中均含有一定浓度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发酵液中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否与这三种物质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连翘内生真菌可以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这一结果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抑菌物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以花生壳为研究对象,探索其防治胃炎、胃溃疡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用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29. 5%,其中木犀草素占总黄酮的84. 6%。脲酶活性研究表明,花生壳提取物具有较好抑制作用,IC50达到48. 1±2. 7μg/m L,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动力学亲和分析显示花生壳与脲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KD为0. 11±0. 02μg/m L)。与木犀草素的折合活性相比,花生壳提取物具有更高的脲酶抑制活性,表明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物质,并与木犀草素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与脲酶活性点的Ni离子和周围的氨基酸残基存在强的配位键和氢键相互作用,占住脲酶活性点而导致脲酶失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金、山银花提取物绿原酸进行体内、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来比较研究两者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HPLC法各自测定金银花、山银花各3批的绿原酸含量。体外抑菌实验:利用金、山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计算金葡菌回收率,来比较体外抑菌作用;体内抑菌实验: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来比较金、山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对感染小鼠死亡干预和保护作用。结果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在抑制细菌方面,两者之间的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的功效,在营养保健、化妆品等行业应用广泛,阐明金银花的生物功效及作用机制有助于推动金银花产品开发和促进产业发展。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水、金银花水提液、金银花醇提液及其主要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昆明小鼠肠道微生物和肠粘膜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发现,金银花提取液(水提,醇提)对肠道结构没有破坏作用,且它们能促进有益菌、抑制潜在致病菌的生长来改善肠道微生物,还可显著降低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并通过调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 A的含量和细胞因子IFN-γ/IL-4来增强肠道免疫屏障,促进宿主健康。提取液中主要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在改善肠道微生物和调节肠道免疫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高度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 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在青海达里加山地区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趋于增高的明显变化趋势,但在拉鸡山地区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内在变化规律尚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鉴定和测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黑茶提取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或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QTOF-MS/MS谱图及与标准品对照,确定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芦丁和异槲皮苷。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无须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可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为杜仲黑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砂生槐是我国西藏高原一种特有植物,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获得氯仿、95%乙醇、75%乙醇和水提取物,用琼脂扩散实验测定其抑菌活性和用MTT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表明氯仿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较强的是氯仿提取物.各种提取物显示出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效应,氯仿、95%乙醇、75%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系的LC50分别是4.5、1.4、1.9和41.7 mg/mL,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较强的成分是砂生槐种子95%乙醇提取物.这一发现为开发砂生槐这一宝贵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倩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0,50(9):1180-1184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等对木犀草素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木犀草素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木犀草素作用16h,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减少64.54%,DNA含量减少48.44%,RNA含量减少39.35%,木犀草素的浓度为1.6mg/mL时,拓扑异构酶I和II的活性可完全被抑制。【结论】木犀草素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菌体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