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青杨天牛分离的几种致病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青杨天牛虫尸上分离出枝顶孢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真菌,其中枝顶孢霉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青杨天牛蛹对五种致病真菌进行了生物测定,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顺序为: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尖孢镰刀菌>轮状镰刀菌。青杨天牛不同虫期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易感性顺序为:1龄幼虫>蛹>老熟幼虫。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枝顶孢霉菌液田间防治青杨天牛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5.56%及48.72%。  相似文献   

2.
感染松墨天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文对分离自松墨天牛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以及从光肩星天牛、大蜡螟、伊藤厚丝角叶蜂和土蝽上分离的各1个菌株,共10个菌株的产孢情况、孢子萌发率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出金龟子绿僵菌1291、1349和2049三个菌株及球孢白僵菌F-263菌株,采用成虫跗节接种法和幼虫浸渍法进行室内松墨天牛及大蜡螟的毒力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绿僵菌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在接种15天后的感染僵虫率为76.9%~93.1%(1×107孢子/mL);成虫在接种20天后的僵虫率亦达57.9%~75.0%(6.5×105~3.4×106孢子/成虫);2049菌株表现尤其突出;对应的球孢白僵菌F-263对幼虫和成虫的僵虫率分别是96.3%(1×107孢子/mL)和55%(9.7×105孢子/成虫)。但这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大蜡螟的毒力较低,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这3个菌株今后在防治松墨天牛方面具有较大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虫生真菌群落的结构研究表明,长期接种式释放白僵菌的马尾松林中虫生真菌共有属7种.球孢白僵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为总数的63.22%;拟青霉次之,占25.86%;绿僵菌占9.20%;轮枝孢仅占1.72%.从寄主昆虫的多样性来看,球孢白僵菌和环链拟青霉的Brilloui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56和2.315,均匀度分别为0.81和0.865;粉拟青霉和蜡蚧轮枝孢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1和0.862,均匀度为0.963和1.000而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均较低.不同季节中被白僵菌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春秋高、夏季低的趋势,反映了白僵菌种群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刘晴  王芬  徐方旭  徐岩岩  董彩虹 《菌物学报》2021,40(11):2962-2980
蛹虫草规模化栽培过程中,真菌病害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本研究对人工栽培蛹虫草中真菌病害进行调研,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及致病性检验,并分析病害发生的特点。结果发现引起蛹虫草病害的病原真菌主要有虫草生齿梗孢、产扁虫菌素单端孢、镰刀菌、裂褶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粉红枝穗霉、卵孢单端孢、扩展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其中虫草生齿梗孢为引起蛹虫草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虫草生齿梗孢、产扁虫菌素单端孢、镰刀菌、裂褶菌和哈茨木霉主要为害蛹虫草子实体;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粉红枝穗霉、卵孢单端孢、扩展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主要为害栽培料与蛹虫草菌丝体。镰刀菌、裂褶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和粉红枝穗霉为引起蛹虫草病害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蛹虫草病害防控奠定基础,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虫草及其无性型中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在虫草及其无性型中发现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其中冬虫夏草、蛹虫草、大团囊虫草、单侧虫草、戴氏虫草和拟蛹虫草等虫草以及它们的无性型蛹拟青霉、细脚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等虫生真菌代谢物中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其结构包括多糖类、甾醇类、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多个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是新发现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枝膜叶蜂属Cladiucha种类,以幼虫取食危害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叶片,虫口密度大, 严重影响乳源木莲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为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防治资源。【方法】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黄氏枝膜叶蜂的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和生活史);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筛选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结果】林间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黄氏枝膜叶蜂幼虫取食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在福建永安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预蛹)在土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雌虫产卵高峰期,4月中旬幼虫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土室,入土深度30~150 mm。室内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1×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11 d后,不同菌株对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其中MaQZ-01, MaYTTR-04-05, Ma3和MaFZ-13 4个菌株感染的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MaFZ-08感染引起的黄氏枝膜叶蜂僵虫率最高,为60%;其次是MaYTTR-04-05,引起的僵虫率为50%。金龟子绿僵菌各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相差不大,在6 d左右,其中MaYTTR-04-05菌株的LT50最短,为5.090 d。【结论】黄氏枝膜叶蜂在福建永安一年发生1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为预蛹越夏越冬。本研究筛选出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强的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05菌株,在其防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危害区的天敌种类调查表明,寄生于红脂大小蠹的病原真菌共有5种,其中幼虫期有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拟卵孢霉Ovulariopsis sp.,成虫期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4种,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的致病能力最为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西岳蛇蛉Agulla xiyue Yang et Chou、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ionicus Mayr、中华红林蚁Formica sinensis Wheeler、蚁形郭公甲Thanasimus formicarius(L.)及纤细阎甲Platysoma attenuata(LeConte),它们对红脂大小蠹均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主要有1种寄生蝇和1种茧蜂。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白僵菌以及3种杀虫剂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低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3种杀虫剂混配后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4种昆虫病原菌菌株均对樟巢螟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效果,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孢悬液处理后,死亡高峰期在3~4 d;白僵菌GDLY9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浓度为1×109孢子/mL下LT50和LT90分别为3.01、3.95 d,金龟子绿僵菌Ma09、3297效果相当,黄绿绿僵菌Mf985的LT50相对低一些,但是LT90优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和3297。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苯氧威、除虫脲和短稳杆菌混配后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协同指数分别为20.43、27.53和33.13。  相似文献   

10.
用布氏白僵菌、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5种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种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95 d和4.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2%;对3龄幼虫的致病力低于2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9.67 d和19.63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和52.2%.玫烟色拟青霉、球孢白僵菌两菌株也有一定的致病力,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89 d 和6.34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和71.4%.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调查了粗放经营状态下黄山毛峰茶园根际土壤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及其时间生态位水平.于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选择粗放经营茶园采集土壤样品140份,经稀释平板法分离共获得昆虫病原真菌1041株.结果表明: 昆虫病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为丰富,经鉴定分为6属13种.其中,淡紫紫孢菌、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为优势种群,其菌株数分别为309、255和101株,占总数的29.7%、24.5%和9.7%.茶园土壤中淡紫紫孢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球孢白僵菌最小.昆虫病原真菌之间以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1.965;而爪哇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小,仅为0.374.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报道较多的蛴螬病原真菌 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系统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其在偏低的自然气温下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参照菌的培养要求接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种供试的培养基中,PPDA为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SDAY.在偏低的温度环境下绿僵菌大孢变种对蛴螬的毒杀能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土壤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虫生真菌分子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生真菌侵染寄主昆虫的复杂过程可分为体表附着、体壁穿透及体内定殖和致死等不同阶段。近年来, 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代表的基因功能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虫生真菌的分子致病机理; 同时,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昆虫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和选育高毒力杀虫菌株开辟了新的途径。对近年来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分子对策及基因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就进一步研究虫生真菌的毒力基因及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龟子绿僵菌在森林土壤中的分布及对松墨天牛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墨天牛是重大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于2005年8月~2006年8月从福建、江西两省共110个林分样区(其中松林88个样区)采集土壤样品330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的金龟子绿僵菌。从21个样区的26份土样中分离出的金龟子绿僵菌占采集样区的19.1%和样品的7.9%,成菌落数(CFU)500~72500CFU/g,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在森林土壤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对分离到的9个产孢量高的菌株,采用浸渍法(1×10~7孢子/mL)接种3~4龄健康松墨天牛幼虫,采用跗节接种法接种2~15日龄健康成虫,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MaYTTR-03、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均有较高致病力,表现出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千层塔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华  冯俊清  周树良  洪亚辉 《生物磁学》2009,(14):2641-2644,F0003
目的:为从千层塔中分离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奠定基础。方法:新鲜千层塔茎段,经酒精和升汞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千层塔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内生真菌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枝状枝孢霉属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枝状枝孢霉的ITS序列相似,鉴定该菌株属于枝状枝孢霉;内生真菌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黄青霉的特征相符合,鉴定该菌株属于黄青霉;内生真菌I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尖孢镰刀菌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相似程度高,鉴定该菌株属于尖孢镰刀菌;内生真菌Ⅳ菌落形态与盾壳霉相似,ITS序列与GenBank中6条属于盾壳霉的ITS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鉴定该菌株属于盾壳霉。结论:从千层塔中分离和鉴定出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枝状枝孢霉、黄青霉、尖孢镰刀茵和盾壳霉。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 (J.E.Smith)是一种新的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多个省区,严重危害玉米。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地区草地贪夜蛾僵虫的自然发生率,并分离出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白僵菌,测定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发生普遍,田间僵虫率最高为20.99%,累积僵虫率达43.21%;结合僵虫、致病菌菌落、显微超微等形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从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的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离培养的分生孢子和僵虫体表洗脱的分子孢子对幼虫致病力相近,有效致死浓度为1107 cfu/mL,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78.57%。研究表明,该白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可作为生防真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 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 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 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 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MaYTTR-04, BbFZ-17, MaZPTR-01和BbTK-0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接种后, 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接种白僵菌7 d后, 成虫校正死亡率全部达到100%; 接种MaZPTR-01和MaYTTR-04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 成虫死亡率分别为80.3%和78.8%。而且接种白僵菌后, 叶甲成虫的僵虫率显著较绿僵菌高, 尤其以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较好, 分别达到85.7%和75.8%。BbXJ-01, BbFZ-17和BbTK-01 3个白僵菌菌株的LT50最小, 分别为3.0, 3.3和3.4 d; MaYTTR-04和MaZPTR-01两个绿僵菌的LT50分别为6.0和6.2 d。结果说明, 白僵菌对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较强, 尤其是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 不仅致死率高, 且致死速度快, 僵虫率高, 同时这2个菌株生长速度快、 产孢量大, 具有优良的生产特性, 在黑足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蝉科昆虫在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是果树等林木的刺吸性害虫,同时蝉与真菌组成的虫菌共生体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近十年来,通过对我国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共采集获得102株蝉科昆虫罹患病原真菌标本,并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昆虫病原真菌研究中心(RCEF)。本研究从蝉科罹患病原真菌标本中分离得到81株菌株,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不同培养基的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ITS、SSU、LSU、TEF、RPB1和RPB2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寄生蝉科的菌株属于3科6属15种。本研究重点描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高水紫孢菌;此外,一些类棒束孢属菌株被修订为蝙蝠蛾萨姆森菌;除上述物种外,还鉴定出球孢白僵菌、绿色绿僵菌、蝉花虫草、柱孢绿僵菌、环链虫草、玫烟色虫草、澳洲白僵菌、布氏白僵菌、细脚虫草、棕色绿僵菌和长座细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蝉花虫草和绿色绿僵菌是优势种,多度达总数的58%。而其他12个物种分离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是重大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于2005年8月~2006年8月从福建、江西两省共110个林分样区(其中松林88个样区)采集土壤样品330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的金龟子绿僵菌。从21个样区的26份土样中分离出的金龟子绿僵菌占采集样区的19.1%和样品的7.9%,成菌落数(CFU)500~72500CFU/g,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在森林土壤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对分离到的9个产孢量高的菌株,采用浸渍法(1×107孢子/mL)接种3~4龄健康松墨天牛幼虫,采用跗节接种法接种2~15日龄健康成虫,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MaYTTR-03、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均有较高致病力,表现出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真菌,从福建省不同地区分离得到8株寄主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幼虫僵虫的绿僵菌Metarhizium,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8株绿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其中菌株FJMR2和FJXY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在5×107个/mL孢子浓度下,FJMR2和FJXY7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8.76%和82.13%,对蛹的致死率分别为86.57%和84.00%;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81 d和4.93 d,对蛹的LT50分别为4.94 d和4.83 d。经鉴定菌株FJMR2和FJXY7均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本研究获得2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具有高致病力的莱氏绿僵菌菌株,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