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取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真菌,从福建省不同地区分离得到8株寄主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幼虫僵虫的绿僵菌Metarhizium,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8株绿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其中菌株FJMR2和FJXY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在5×107个/mL孢子浓度下,FJMR2和FJXY7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8.76%和82.13%,对蛹的致死率分别为86.57%和84.00%;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81 d和4.93 d,对蛹的LT50分别为4.94 d和4.83 d。经鉴定菌株FJMR2和FJXY7均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本研究获得2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具有高致病力的莱氏绿僵菌菌株,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水稻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f2-132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f2-132由60Co-γ辐射诱变粳稻品种F2-285A获得。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已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2个Indel标记C4-Z3和C4-Z4之间,物理距离为46 kb。该区间内包含一个已报道的多分蘖基因D17/HTD1,对f2-132中的D17基因测序发现编码区第395位的碱基由T突变为C,导致第132位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成丝氨酸。D17/HTD1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CCD7,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7),是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s,strigolactones)合成途径中的重要酶之一。利用SLs的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处理f2-132,其多分蘖表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4.
植物中的核质转运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各个生命过程的有序进行需要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选择、有控制地转运.而细胞核膜的存在为大分子的自由穿梭设置了屏障,因此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转运要依赖于一些受体蛋白.输入蛋白β(importinβ)是首先从人类细胞中发现的生物大分子向细胞核输入的受体,其后相继鉴定出多个与输入蛋白β具有同源性的细胞核转运受体,命名为类输入蛋白β.这些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过程在生物有机体之间高度保守,在动物及酵母中调控核质穿梭以及各个信号过程的组分与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清楚,但在植物中相对匮乏.本文在介绍细胞核转运受体共有结构特点和转运机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植物细胞核转运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受体在植物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源植物罗布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无菌苗的叶、茎和根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与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中,罗布麻叶和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可达到100%;但进一步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进行不定芽分化时,叶和茎来源的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有很大不同,茎来源的愈伤组织虽可在多个培养基中有不定芽分化,但最高诱导率仅达20%;而叶片来源的愈伤组织虽仅有4个激素组合培养基中有不定芽的分化,但最高分化率可达到35%。因此,构建罗布麻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应选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NAA0.1 mg/L+6-BA 1.0 mg/L;不定芽在1/2MS+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佳,不仅根群质量好,且生根率也高达100%;此再生苗的移栽成活率也最高,在适宜条件下可达75%。  相似文献   
6.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分枝类型, 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枝/分蘖数由叶腋处侧生分生组织的数量和侧芽的活性共同决定。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 但是如何调控植物的分枝/分蘖数还未见系统报道。该综述归纳了表观遗传调控侧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和侧芽向外生长两个方面, 并展望了表观遗传在调控植物分枝/分蘖中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改良作物品种的育种途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黄色粘球菌是研究原核发育的一种模式生物,对其膜蛋白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方法】利用6种预测软件,在黄色粘球菌的基因组中筛选编码外膜蛋白(OMP)的基因。根据报告基因lacZ,检测这些基因在营养性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表达。【结果】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11个编码外膜蛋白的基因。其中2个基因(MXAN3106和MXAN3883)在发育阶段表达量上升,它们分别编码Secretin家族和Fimbrial usher protein (FUP)家族转运蛋白。其余9个基因在发育起始阶段表达量降低或保持较低水平,它们均编码TonB依赖型受体或外排蛋白。【结论】这些数据提示,黄色粘球菌由生长到发育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膜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黄艾美耳球虫(Eimeria flavescens)的内生发育史,用不同接种剂量感染20只无球虫兔,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研究。共观察到4代裂殖生殖和1代配子生殖。每一代裂殖生殖阶段都含有2种类型的裂殖体:粗型和细型。第1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60~72h,主要位于空肠的腺上皮;第2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84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腺上皮;第3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96~120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第4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144~153h,位于结肠和盲肠的腺上皮。感染后167h,开始配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出现于感染后215h。本研究中对于裂殖生殖代数划分与文献报道不同,并观察到2种形态的裂殖体。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生物型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表皮毛是存在于地上部分表皮组织的一种特化的、典型的单细胞结构。近几年,对其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克隆出大量的控制表皮毛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解析揭示出表皮毛发育及生长调节的内在分子机制。该文对拟南芥表皮毛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关于表皮毛的研究方向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