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HEV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但随着HEV输血传播病例的报道,HEV给输血安全带来的风险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戊型肝炎现有的诊断手段,以对献血员的HEV筛查提供借鉴作用,这对输血安全中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常用的戊型肝炎检测指标主要包括:HEV RNA、HEV抗原、抗-HEV IgM、抗-HEV IgG。核酸检测是戊型肝炎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免疫缺陷人群及无肝炎症状的HEV感染者都有着特别优势。HEV抗原作为HEV现症感染指标,对于血站HEV筛查和急性戊型肝炎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抗-HEV IgM是HEV近期感染的标志,不能作为HEV现症感染的单一指标。而抗-HEV IgG只能指示HEV既往感染,不适用于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目前,献血员HEV检测主要以核酸检测为基础,而HEV抗原检测可能弥补HEV RNA的检测不足。在未来,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对于献血员HEV筛查的价值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戊型肝炎病毒现/近期隐性感染的筛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大学新生戊型肝炎病毒(HEV)现/近期隐性感染的状况,探讨引起隐性感染与急性戊型肝炎(HE)的HEV毒株间有无差异,本实验利用ELISA一步法检测了正常大学新生血清标本中抗-HEV IgM,对抗-HEV IgM阳性者检测抗-HEV IgG,并进行HEV逆转录-巢式PCR(RT-nPCR). 结果2223份血清中抗-HEV IgM阳性18份,阳性率0.8%,P/N值在2.0~3.0之间.17份标本抗-HEV IgM、IgG同时阳性,1份抗-HEV IgM单独阳性,但用RT-nPCR检测抗-HEV IgM阳性标本, HEV RNA均阴性.提示正常大学新生中存在HEV现/近期隐性感染,应注意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HEV隐性感染时,产生的抗体滴度或亲和力较低,病毒血症时间短,病毒滴度低,或毒株的基因序列与引起急性HE的毒株的序列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区野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市采集256份野鼠肝脏和对应的血清211份,采用HEV抗体(HEV-Ab)酶联免疫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对血清样本进行抗-HEV检测,并对不同地区HEV抗体阳性率进行χ2检验。采用HEV核酸荧光PCR试剂盒对肝脏样本进行HE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11份野鼠血清抗-HEV的抗体阳性率为6.6%,其中百色市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4.1%,其他地区抗体阳性率均在10%以下。256份野鼠肝脏中未检测到HEV核酸。由此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市的野鼠中存在HEV感染,但其是否为HEV的自然宿主及在戊型肝炎传播中起何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戊型肝炎(HE)是一种经粪-口传播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发达国家也存在戊型肝炎问题.该病主要威胁青壮年,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我国自1982年起就有HE的报道,新疆是HE的高流行区.由于HEV的组织培养研究尚不成熟,因此其诊断手段主要是利用RT-PCR检测病毒RNA,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而用于血清学检测的抗原主要来自HEV ORF2和ORF3的产物,并且用ORF2产物建立的检测法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自Meng[1]1997年从美国猪体内克隆出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后,我国以及加拿大,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也都克隆出本国猪HEV基因.虽然我国也进行了猪HEV的检测,但在1988年爆发过人源戊型肝炎的新疆地区猪群感染HEV的情况还不清楚.本研究调查了HEV在猪群的感染状况,对新疆不同地区,猪场,年龄段及品种的猪进行HE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鼠源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定量参考品,建立小鼠HEV IgG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制备鼠源抗-HEV IgG参考血清MS1,以世界卫生组织人源抗-HEV Ig标准品(NIBSC code:95/584)对其进行标定并检测其稳定性;以标定的参考品为标准,建立小鼠HEV IgG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对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度等进行验证,并对戊肝疫苗免疫后小鼠血清进行HEV 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制备的MS1血清含量为30.9U/m L(95%CI:±1.1),CV为4.8%;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冻融稳定性试验中,MS1含量CV均15%。建立的小鼠抗-HEV IgG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在0.01~0.15 U/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灵敏度为0.007 U/m L;对高、中、低3份不同含量抗-HEV阳性小鼠血清重复检测3次,CV均10%;加样回收率为83.8%~107.7%。戊肝疫苗免疫1 w,3 w,5 w时,小鼠血清HEV IgG抗体均值分别为0.3 U/m L、39.4 U/m L、345.4 U/m L。戊肝疫苗初次免疫小鼠1 w后抗体阳转率为100%,但抗体均处于较低水平;血清抗体水平随着免疫针次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制备的鼠源HEV IgG抗体定量参考稳定性良好的,建立的小鼠HEV IgG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及准确度,可用于小鼠实验中戊肝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新生戊型肝炎病毒(HEV)现/近期隐性感染的状况,探讨引起隐性感染与急性戊型肝炎(HE)的HEV毒株间有无差异,本实验利用ELISA一步法检测了正常大学新生血清标本中抗—HEV IgM,对抗—HEV IgM阳性者检测抗—HEV IgG,并进行HEV逆转录一巢式PCR(RT-nPCR)。结果 2223份血清中抗—HEV IgM阳性18份,阳性率0.8%,P/N值在2.0—3.0之间。17份标本抗—HEV IgM、IgG同时阳性,1份抗—HEV IgM单独阳性,但用RT-nPCR检测抗—HEV IgM阳性标本,HEV RNA均阴性。提示正常大学新生中存在HEV现/近期隐性感染,应注意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HEV隐性感染时,产生的抗体滴度或亲和力较低,病毒血症时间短,病毒滴度低,或毒株的基因序列与引起急性HE的毒株的序列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ALT异常(按血站标准,以大于25赖氏单位为异常)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萧山地区2004年8~11月无偿献血者中,ALT异常的102例血清标本,进行抗-HEV IgM抗体检测;同时对照检测450份ALT正常的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结果 在102例ALT异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阳性为6例,阳性率为5.88%,在450份ALT正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1.11%。结论 在无偿献血者ALT异常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检出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散发性戊型肝炎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为102份抗-HEV阳性血清中抗-HEV·IgM+72份(占70.6%)、IgG+21份(占20.6%)、双阳性9份(占8.8%);IgM阳性与急性期病程和ALT异常呈现正相关.认为抗-HEV·IgM/IgG临床判断IgM为诊断标志、IgG为感染标志;疫区急性期内再感染可能性极少;城市散发戊肝食源性感染是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提示应加强饮食服务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 IgM反应性,方法 用HEV E30、E42、E33合成肽和HEV ORF-2重组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抗-HEV IgM。结果60份抗-HEV阳性血清中,用E30、E42、E33及重组抗原包被检测抗-HEV IgM,阳性率分别为76.6%,26.6%,18.3%,66.7%。用E30抗原进一步检测肝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抗HEV IgM阳性率为90%及3.3%。结论 以HEV E30为抗原的EI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戊型肝炎早期诊断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东北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背景和特征,本实验用抗-HEV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了不同样品血清中的抗体;对样品用RT-PCR检测HEV RNA,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序列进行分析。对49个呈RNA阳性的样品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HEV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2.2%~100.0%;同时,还与其它四种基因型戊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别在75.6%~81.6%、77.7%~80.9%、73.6%~81.0%和80.9%~95.7%之间。本实验还针对吉林省内的动物源HEV与人源HEV的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其同源性在86.2%~100.0%之间,其中有5对序列完全相同。本研究获得的44个核酸片段结合HEV基因Ⅳ型中已知亚型的12个基因序列进行了亚型分类。结果 44个核酸片段对应3个分支,包括Ⅳa、Ⅳb亚型及另一支独立分支,表明本实验所获得的独立分支里包含的病毒分离株可形成新的亚型,本实验中将其命名为Ⅳh亚型。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流行的HEV基因型为Ⅳ型,并且人源HEV与动物源HEV有极高的同源性,同时,还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流行着国内已有报道的Ⅳa、Ⅳb亚型外,存在着一个新的亚型。  相似文献   

11.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 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HEV 239是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V)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该文旨在研究HEV239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情况.将5μg HEV 239蛋白疫苗(239-Pro)、加铝佐剂疫苗(239-Vac)或加弗氏佐剂疫苗(239-CFA)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3次,第8周检测鼠血清抗HEV抗体及其亚类,同时用ELISPOT方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结果显示:239-Vac诱导的抗体滴度与239-CFA相当,高于无佐剂的239-Pro.239-Vac诱导的抗体中,IgG1/IgG2a比值显著高于239-CFA和239-Pro,主要为Th2型应答.除239-CFA之外,239-Vac和239-Pro也可诱导出一定的HEV抗原特异性I型Tc应答.提示:重组抗原HEV 239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应答及一定的Tc1应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途径群体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情况,探讨HEV疫苗接种的必要性。采集HIV感染者的血清或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EV IgG抗体、IgM抗体及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EV核酸,Roche高纯化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检测HIV感染者的HIV载量。比较分析不同HIV感染途径群体中HEV流行率的差别。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中HEV 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7.4%,静脉吸毒、成分献血和传播途径不明HIV感染群体的HE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3%、39.5%和30.4%。HEV核酸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种HIV感染群体之间HEV 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5)。HEV IgG阳性与阴性感染者之间HI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为保护HIV感染者免受HEV感染,应考虑接种HEV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HEV、HBV感染以及HBV重叠HEV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重叠感染HEV病例多分布青壮年,且女性多于男性;重叠感染患者的年龄高峰都在21~40岁;HEV感染组与HBV-HEV重叠感染组比较,ALP、TB IL存在明显差异,胆汁淤积增多,黄疸程度加深,肝细胞损伤明显。结论 HEV主要侵犯青壮年,HBV重叠HEV感染后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并评估分别检测戊型肝炎(戊肝)病毒IgM与IgG抗体的捕获法及间接法ELISA。以原核表达的多聚化重组HEV蛋白为抗原,建立戊肝捕获法IgM ELISA(E2-IgM)和间接法IgG ELISA(E2-IgG).利用29只实验感染猴系列血清及多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正常人血清以及单克隆抗体评估所建立的方法的敏感法与特异性,并与商品化试剂(Genelabs公司抗-HEV IgG和IgM试剂,GL-IgM/GL-IgM)进行比较。29只恒河猴E2-IgM和E2-IgG的阳转率均为100%,其中75%在感染后4周内阳转,均早于ALT异常时间。E2-IgM持续2-14周,平均6周;E2-IgG在70周时仍无一阴转。GL-IgG阳转率为79.3%(23/29),多数晚于ALT异常时间,平均持续约18周,但最长为1只在感染后70周时仍为阳性。用E2-IgM试剂盒检测928份正常人血清,仅2份OD值略高于0.2。检测510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可明显将其区分为2个部分,一个部分OD值小于0.2,其OD值分布与正常人相似;另一个部分OD值大于0.4,共131份,其中109份大于1.0。可能分别对应于急性肝炎中的非戊肝患者和戊肝患者。119份非甲-丙急性肝炎中,E2-IgM阳性57份,GL-IgM阳性29份(E2-IgM均阳性)。5060份普通人群血清的E2-IgG OD值在0.2以下,形成一个近似对数正态峰,均值为0.022,在OD值0.4以上则分布均匀。用E2-IgG试剂检测200份临床急性肝炎血清,结果OD值0.2以下也形成一个与普通人群类似的近似对数正态峰,但OD值在大于1.0-4.0间形成另一个尖峰(峰值在OD2.5处),其中多数E2-IgM阳性。抗-HEV单抗可明显阻断E2-IgM及E2-IgG,单抗Fab段的阻断效果与完整抗体类似,提示这种阻断是表位特异的。建立的戊肝IgM试剂和IgG试剂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IgM试剂适用于临床戊肝诊断,IgG试剂适用于既往戊肝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链核糖核酸构成的无包膜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会导致人类的急性肝炎。当前市面上无戊型肝炎疫苗(HEV)可用。HEV繁殖缺乏合适的细胞培养系统,HEV假衣壳(ORF2蛋白)既可以在大肠杆菌、也可以在昆虫细胞中产生,在猴子抗病毒和避免人感染HEV方面这种伪衣壳都是有效的。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新的抗HEV感染的疫苗,其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HEV衣  相似文献   

17.
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 IgM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戊肝抗原检测抗-HEVIgM反应性。方法用HEVE30、E42、E33合成肽和HEVORF-2重组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抗-HEVIgM。结果60份抗-HEV阳性血清中,用E30、E42、E33及重组抗原包被检测抗-HEVIgM,阳性率分别为76.6%,26.6%,18.3%,66.7%。用E30抗原进一步检测戊肝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抗HEVIgM阳性率为90%及3.3%。结论以HEVE30为抗原的EI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戊型肝炎早期诊断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类病毒性肝炎。自从20世纪80年代HEV被发现以来,近30年里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不断深入。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最近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等感染HEV,甚至普通人感染后,均可能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E,CHE)。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治疗慢性戊型肝炎的特异性药物及方法,本文将对国内外临床上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及潜在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缅树鼩作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上,尤其是病毒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动物自身病毒感染会影响动物健康和干扰实验结果,甚至危害实验人员生命安全.所以,实验动物病毒检测一直是动物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中缅树鼩研究迄今缺乏清晰的病毒自然感染资料.为调查中缅树鼩的病毒感染状况,采集野生俘获和人工繁殖的中缅树鼩血清样本272份,全部血清样本通过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总抗体,以及戊型肝炎病毒(HEV)、腺病毒(AD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的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LISA初筛HBV表面抗原有3份阳性样本,但通过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进一步确认为阴性:抗HCV抗体和抗HEV、ADV、HSV-1 IgO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抗HSV-2 IgG检测有1份阳性样本.提示仪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指标检测树鼩肝炎结果并不能反应个体携带病毒的状态,应该再进行病毒学指标确认.同时建议中缅树嗣繁殖群应进行HSV-2的筛选,以便杜绝和控制该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