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境污染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癌症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它和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占前三位。近几十年来 ,人们在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这种过去认为病因不明 ,神秘莫测的凶恶病魔 ,主要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原因引起 ,而是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80— 90 %以上的癌症极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2 环境致癌物的分类环境因素之所以与癌症的发病率相关 ,这是由于环境污染后会使不同的环境中含有不同的致癌物。通常环境致癌物可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  相似文献   

2.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且治愈率低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损伤、肌肉筋膜炎症等。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和了解LBP的发病机制、探索预防及治疗方法。本文就可诱发腰痛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来,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指出:多数人类癌症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者与个体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中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此国内外均予高度重视。在化学致癌因素方面,近来对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也有甚多文献。这里重点复习一下与上呼吸道癌肿有关亚硝胺类化合物研究中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有人估计,在人类癌症中至少有80一90%是由环境致癌物引起的,或与环境致癌物有密切关系,而其中化学致癌物约占90%左右。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而又无法很快消除的情况下,研究化学性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  相似文献   

5.
<正>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的性别比为1:(3~4)[1]。胆囊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营养代谢、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胆囊息肉以及致癌物接触。智利是目前全球胆囊癌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6.
1911年Peyton Rous发现禽肉瘤病毒,从而建立了肿瘤病毒学这一学科领域。20世纪30年代,Richard发现哺乳动物肿瘤病毒,60年代发现第一个人类肿瘤病毒--EB病毒,随后相继鉴定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乳头状瘤病毒(HPV)。肿瘤病毒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癌基因概念的确立和抑癌基因功能的发现,促进癌症疫苗的研究,后者可以抑制病毒的传染性并降低肿瘤的发病率。20世纪80-90年代发现了人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TLV-1),丙型肝炎病毒(HVC)及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目前已知6种病毒(EBV、HBV、HPV、HTLV-1、HCV、KSHV)引起世界范围10%-15%的癌症,因此,病毒不仅是许多人类癌症的病原体,还可以作为揭示人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估计当前全世界至少20% 人类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本文对反转录病毒诱发肿瘤的各种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根据致病速度的快慢, 反转录病毒被分为两大类: 能迅速诱导肿瘤产生的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和缓慢诱导肿瘤产生的非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通过其自身携带的癌基因快速诱导肿瘤产生, 而细胞原癌基因的插入激活则是非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引起肿瘤的主要机制。对反转录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机制, 包括原癌基因激活以及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等, 对探讨非病毒引起的人类肿瘤的发生机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一般认为鼻咽癌与EB病毒、化学致癌物及遗传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的病因发病学原理,至今不清楚。化学致癌物与人类鼻咽癌的关系已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鱼类食物中所含亚硝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的性别比为1:(3-4)。胆囊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营养代谢、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胆囊息肉以及致癌物接触。智利是目前全球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因某种因素(如内因的细胞DNA异化等和外因的致癌物诱发)而造成的恶果。一旦在机体内扩散而又未来得及有效遏制,无疑对机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防止癌细胞扩散是战胜癌症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个重要难题。国内外对癌细胞扩散的研究格外活跃。有两项成果值得注意:一、RNA可阻断癌细胞扩散: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利用RNA分子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基因,从而为至于癌症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李仕华 《蛇志》2013,25(2):222-224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患者中1/3有慢性乙肝病史.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HCC发生的最危险因素.HBV致癌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涉及病毒与宿主及环境的多阶段、多机制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认为一些HBV相关的因素可能与HCC发生有关,如HBsAg状态、HBV DNA载量、HBV DNA基因型、前核心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突变等.本文就目前一些流行病学因素及分子因素研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T1DM)大多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因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有关。早就有报道认为,感染因素是导致1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本文将就1型糖尿病发病概况、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病毒及证据、病毒可能参与的1型糖尿病发生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γ疱疹病毒科,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DNA病毒。EB病毒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诱导I型干扰素的大量释放和功能性的自噬机制,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然而,相对于其他疱疹病毒,EB病毒已进化出更为精细且错综复杂的机制来破坏和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如限制自身蛋白表达、活化宿主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干扰或逆转自噬与泛素化修饰等。这些机制会引发EB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失调,引发EB病毒相关疾病(如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因此,研究EB病毒特异性的免疫调控机制不仅对深入理解EB病毒的潜伏性感染和致癌性至关重要,而且还将为EB病毒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免疫预防与治疗鉴定出新的潜在靶点。此文主要阐述了EB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和逃逸先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肿瘤病毒——凡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诱发肿瘤或转化体外培养细胞的病毒叫肿瘤病毒。人类的肿瘤病毒是在动物肿瘤病毒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llerman和Bang首先(1908年)发现了鸡白血病,三年后Rous又发现了鸡肉瘤,30年代后相继发现兔、蛙、狗、鼠等种属的肿瘤病毒,特别是1951年Gross首先发现小鼠白血病病毒。近年来发现一些人类肿瘤和病毒的关系极为密切,如: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1964年)和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乙型肝炎病毒和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状瘤一些病毒株和子宫颈癌等都有些证据。更重要是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癌症作为近些年来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病毒介导在有关癌症的免疫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成效。笔者通过对以几个方面病毒介导免疫治疗的讨论,如病毒介导载体类型,对癌细胞的调节,以及对宿主细胞的调节,阐明了病毒介导对癌细胞发展的机制,对病毒介导的癌症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高荣  徐力  徐杰  任浩 《微生物与感染》2017,12(5):310-319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CV诱发的HCC是由病毒和宿主免疫介导的多步骤复杂过程,从慢性炎症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病毒和宿主因子共同参与此过程。其中,宿主基因突变是导致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全面了解HCV诱发HCC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这次会上有关肿瘤生化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肿瘤代谢特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生化等。其中以肿瘤代谢特点的论文最多,内容涉及到蛋白质、酶、核酸、脂质、糖及氧化磷酸化等方面。而成就较为突出的是比较肝癌的研究。近年来发现有两类移植性动物肝癌:一类的生长较快,其形态(包括细胞亚细微结构)和代谢(如酶型、能代谢等)都与正常肝有显著差别,如 Novikoff 肝癌、3’-甲基奶油黄诱发的大鼠  相似文献   

20.
胃癌(gastric cance, G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癌症中位居第二。G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 Hp)感染是GC发生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Hp感染在GC的发展过程中,会伴有一些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现就Hp感染引发GC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包括Hedgehog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信号通路等作一概述,为GC的预防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