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作为色谱技术的核心,高效色谱介质的研制与开发是提高生物大分子纯化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纤维素微球是最早应用于生物分离的色谱介质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为多糖化合物,表面含有大量羟基,易于修饰功能配基,且非特异性吸附弱,特别适合不稳定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本文综述了纤维素微球色谱介质的研究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纤...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产物的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制造过程的重要单元,关系生化产品的质量与制造成本。大多数生化产品需要综合利用多个分离纯化技术才能确保终端产品质量达标。近年来,我国在相关介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针对生物大分子蛋白、生物乙醇和丁醇、发酵调味品、1,3-丙二醇、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典型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  相似文献   

3.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过去、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大分子包括多肽、酶、蛋白质、核酸(DNA和RNA)以及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以及色谱,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展望了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进展——亲和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血浆中分离纯化各种药用蛋白质仍然是生物技术的重要产业。分离纯化技术的进展使得一血多用成为可能 ,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其中 ,亲和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过 2 0多年的进展 ,亲和层析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产业化 ,以其高选择性、高活性回收率和高纯度等特点 ,成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血浆分离中 ,以乙醇沉淀或离子交换层析预处理后血浆组分为原料 ,用亲和层析可高效地获得目标血浆蛋白。综述了近年来各种亲和层析在血浆蛋白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并展望了血浆蛋白分离纯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产业》2006,(6):91-91
在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中,分离纯化技术对生物技术产品的形态。收率和成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小分子为主的传统发酵工业中,分离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而在现代基因工程产品中,分离成本高达90%。因此分离纯化技术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生物产业中应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决定于2007年举办以工业生物技术及分离纯化技术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报告的同时,为科研院校(所)及企业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和化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产品的原始产物都是混合物,这就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处理,才能最终获得所需产品。现在很多的生物技术产品都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而获得,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简要的分析一下几种生物产品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磁粒崔亚丽李铮甘化民赵文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西安710049;美国美联(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710043)关键词生物磁粒分离技术生物磁粒(biomag,又称磁珠)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分离技术,它利用表面修饰的磁性颗...  相似文献   

8.
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以亲和技术为基础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其它分离制备方法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活力回收等优点。本文着重讨论亲和色谱技术在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及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生物实验室系列》中的一本,是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覆盖了有关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诸多领域,从原始取材到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从基本原理到实验操作都作了深入而详实的全面阐述。全书包括生物制备和分析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在生化实验中的应用;还用较大篇幅着重叙述了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作为一本实验技术类的图书,  相似文献   

10.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生化制品下游处理技术的兴起,对现代分离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和开发各类生化物质特别是活性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现有的分离技术中,液相色谱,尤其是80年代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础上兴起的制备型HPLC,在大规模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1-5].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制备型HPLC分离装置,对牛血清白蛋白(BAS)和牛血清红蛋白(HG)的制备分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考虑了流动流速、柱超载方式、柱长等因素对BAS和HG分离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由于其对环境无毒害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然而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多种分离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凝胶电泳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片段的分析、分离、纯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虽然垂直(管柱型及板型)凝胶电泳早已被广泛应用,但它不能用低浓度琼脂糖凝胶分离大分子DNA。水平板型凝胶  相似文献   

14.
凝胶电泳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片断的分析、分离、纯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这样,就时常需要将某些大分子或片段从凝胶中分离纯化出来,所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渗滤法、连续电泳洗脱法、透析法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诸如分子大小、回收率、纯化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联邦德国 Schleicher and Schuell 公司最近推出了新型的电洗脱仪,用于从凝胶中分离生物大分子,并可对样品进行浓缩。经我们实验室使用,效果很好。现特作介绍,供国内同  相似文献   

15.
“超滤”、“膜分离”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如安全可用的净化水、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人工肾、发酵产物的分离、牛奶浓缩等。超滤由于成本低.通量高.易于放大的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滤技术在发酵液的澄清(固液分离)、生物产品的精制、药用蛋白的分离纯化以及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连续液-液色谱技术,具有无固相载体、样品无需严格预处理等优点。近10年来,在设备结构和溶剂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已推广应用于生物技术、医药、天然产物、环境监测、食品等领域。为适应生物大分子和活性细胞的分离,采用条件温和的双水相体系,研究开发相应的高速逆流色谱设备已成为热点。针对双水相体系的特点,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具有较高固定相保留率的新型高速逆流色谱设备,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成功地进行了多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本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色谱分离技术是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的核心技术。目前,95%以上的生物制品、75%以上的天然产物和80%以上的海洋药物是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完成的.该技术决定着生物制品和中药现代化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色谱分离技术就成了生物技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中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这是我国通过开放市场换不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研团队最近几年关于微生物产灵菌红素的科研成果,以灵菌红素系列产品为主线,引入分离纯化所涉及的不同单元操作,辅以其影响因素,尝试构建一套符合国家对应用型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产品分离过程中的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技术是材料科学和过程工程科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已成为现代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美国官方文件声称:“目前没有一项工业技术能像膜技术那么广泛地应用”.近年来新兴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速发展又为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众所周知.在生物技术研究及应用中.产物的分离提纯是生物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膜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能耗低、过程简单、条件温和、操作方便、环境污染少、易于和其他技术集成等突出优点.特别适合生物产品(尤其是热敏性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可有效克服传统分离方法周期长并易导致生化产品失活之不足。目前.膜技术已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从原料配制到产品浓缩、分离等各个环节.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表1是在生化产品分离提纯中应用较多的几种膜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硫酸盐还原菌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意义。系统地论述了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检测常用手段,如硫酸盐还原菌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检测遗传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特征化合物方法。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领域和深度并使对硫酸盐还原菌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