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n=12)。实验第1日、8日、15日通过注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第22日吸入OVA连续激发5周复制哮喘模型,同时在激发前给予丁苯酞20 mg/kg进行干预,观测哮喘行为学、气道杯状细胞及黏蛋白5ac(Muc5ac)的分泌,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粘度,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Muc5ac、IL-13及TNF-α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打喷嚏、抓鼻及哮喘的程度显著加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Muc5ac的分泌显著增加(P<0.01),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5、50、100 mg/kg丁苯酞干预后哮喘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Muc5ac的分泌、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 0.01)。结论: 丁苯酞具有抑制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而平喘的作用,缓解IL-13、TNF-α异常高表达是其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气道粘蛋白Muc5ac和白介素13(IL-1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组.正常组8只,COPD组12只,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Muc5ac和IL-13的表达.结果:Muc5ac和IL-13蛋白表达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细胞胞浆呈棕黄色.COPD组大鼠肺组织IL-13和Muc5ac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IL-13是引起粘液分泌的重要因子,它可能上调Muc5ac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锌指Krüppel样转录因2(KLF2)在豚鼠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0只健康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观察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肺组织中KLF2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KL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哮喘组豚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明显气道重塑改变,而地塞米松治疗组BALF炎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哮喘组明显减轻;(2)KLF2mRNA和蛋白在哮喘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KLF2蛋白以及mRNA与肺泡灌洗液炎细胞总数及EOS%,NEU%呈负相关。结论:KLF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模型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地塞米松治疗后KLF2的表达上调,提示KLF2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当归对阴虚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TNF-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溴索组、当归低、中、高剂量(2、4、8 g/kg)组(n=12),采用卵蛋白与甲状腺片复制阴虚哮喘模型,观测当归对小鼠哮喘症状、IgE、TNF-α以及肺组织Muc5ac与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2、4、8 g/kg当归能明显缓解阴虚哮喘小鼠的哮喘症状,降低血清IgE与BALF中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Muc5ac与NF-κB的过度表达。结论: 当归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而缓解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其平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著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著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XB130在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和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36只C57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CON)、哮喘组(Asthma,AS)、腺病毒载体组(Ad-vector+AS)和腺病毒过表达XB130组(Ad-XB130+AS)。采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后两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Ad-vector和Ad-XB130。最后一次雾化吸入后24小时进行气道高反应试验,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 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XB130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的含量。直接计数法计算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数量。ELISA方法用于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FN-γ的分泌。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中XB130表达减少,过表达XB130其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XB130降低醋甲胆碱(methacholine,Mch)诱导的气道高反应。与载体对照组(48±3)相比,XB130过表达(17±4)EOS数量显著减少。同时,过表达XB130(0.051±0.002)较载体对照组(0.128±0.007)Ig E含量减少。此外,XB130抑制哮喘小鼠中IL-4、IL-5和IL-13并促进IFN-γ分泌。结论:过表达XB130可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方法: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正常对照2周组,正常对照4周组,哮喘模型2周组,哮喘模型4周组。以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并予以卵白蛋白雾化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24h后,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前列腺素D2水平;收集BALF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2周及4周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加重,EOS计数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BALF中的前列腺素D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哮喘病程的延长,即哮喘模型4周组较2周组的肺组织病理损害更为严重,EOS计数升高更为显著,血清及BALF中的前列腺素D2增多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对照4周组与2周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D2水平在哮喘模型中有一定的表达水平,而且随着哮喘病程的延长,前列腺素D2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对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30只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三组,PBS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分别在第0、7、14天经小鼠腹腔注射100μL含100μg/mL Der f1的致敏液[含2%Al(OH)3的PBS液],PBS组以PBS液[含2%Al(OH)3]代替。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自第21天起,雾化吸入上述致敏液,PBS组雾化吸入上述PBS液,每天雾化30min,连续雾化7d。免疫治疗组在第25~27天雾化前30min,经腹腔注射100μg/mL的Der f1T细胞表位蛋白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PBS组以PBS液代替。最后一次雾化吸入24h后处死小鼠,收集每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并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取肺组织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取脾脏分离脾细胞加入Der f1共培养制成脾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和IFN-γ含量及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IgG2a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镜检说明,免疫治疗组比哮喘组炎症明显好转,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为免疫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BALF中IL-13含量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结果为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IgG2a变化水平与IgE变化正好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结论 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能有效缓解哮喘小鼠的炎症反应并纠正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锌指Krüppel样转录因2(KLF2)在豚鼠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0只健康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观察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肺组织中KLF2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KL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哮喘组豚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明显气道重塑改变,而地塞米松治疗组BALF炎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哮喘组明显减轻;(2)KLF2mRNA和蛋白在哮喘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KLF2蛋白以及mRNA与肺泡灌洗液炎细胞总数及EOS%,NEU%呈负相关。结论:KLF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模型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地塞米松治疗后KLF2的表达上调,提示KLF2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喘固本合剂治疗组(C),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及平喘固本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E)。用鸡卵蛋白(OVA)致敏建立昆系小鼠哮喘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并给与药物治疗10天。对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种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及IL-4、IL-4/IFN-γ明显降低(P<0.05),IFN-γ明显升高(P<0.05)。对于IL-4、IL-4/IFN-γ水平的比较C组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组与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C组、D组、E组较单纯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及黏膜肺组织水肿等炎症表现明显减轻。结论:平喘固本合剂对哮喘昆系小鼠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4的表达、炎性细胞聚积及促进IFN-γ的表达有关,并且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烟草烟雾暴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chemokine receptor 6(CCR6)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哮喘组和哮喘+烟雾暴露组,每组10只。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和哮喘大鼠烟草烟雾暴露模型,采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气道CCR6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69.0±3.5;4.1±1.0;8.9±2.0)、哮喘+烟雾暴露组(86.7±5.2;2.2±1.0;19.0±2.8)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10.1±3.8;1.3±0.7;2.2±1.1)、烟雾暴露组(47.7±6.8;0.5±0.3;2.7±1.4)(P均〈0.05);哮喘+烟雾暴露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高于哮喘组,嗜酸粒细胞低于哮喘组(P均〈0.05)。②哮喘组(8.15±0.88;0.452±0.013)、哮喘+烟雾暴露组(15.16±0.87;0.531±0.024)CCR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52;0.299±0.027)、烟雾暴露组(5.55±0.54;0.442±0.018)(均P〈0.01);哮喘+烟雾暴露组明显高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烟草烟雾暴露可通过促使气道CCR6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加重哮喘大鼠气道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NF—α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及对ASMCs上ERK1/2mRNA、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哮喘模型大鼠ASMCs培养,分别以0.2μg/L、1.0μg/L、20μg/L TNF-α干预ASMCs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NF—α对ASMCs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ASMCs上ERK1/2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哮喘组ASMCsS期比例、A值、ERK1/2mRNA、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34.45±2.08)%、(0.550±0.010)、(0.995±0.118)、(130.77±4.16),与对照组(11.17±0.96)%、(0.292±0.008)、(0.576±0.098)、(163.82±1.38)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各TNF—α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ERK1/2mRNA和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哮喘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1),0.2μg/L和1.0μg/LTN-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20μg/L TNF-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鼠相比,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经TNF—α干预后,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增殖减弱,TNF-α可能抑制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TNF—α可下调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上ERK1/2mRNA及p-ERK1/2表达,TNF-α可能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道的活性对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光散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5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实验组。模型组和药物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药物组在最后一次致敏后每天灌胃给予通光散汤0.72mL(相当于0.04g生药);对照组以等体积的Ns代替OVA致敏、激发。末次激发48h后处理小鼠:无创法测定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观察气道阻力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药物组小鼠气道阻力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②药物组BALF白细胞总数和Eos(%)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③模型组小鼠肺脏组织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向支气管和血管迁移,上皮细胞部分有脱落,部分可见黏液栓,血管壁明显水肿;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腔黏液分泌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气道粘液的分泌量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通光散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雅妹  张薇  梁蕊  巩翠珂  周慧会 《生物磁学》2012,(24):4633-4637
目的:观察COPD大鼠模型中瘦素(1eptin)、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探讨leptin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②COPD模型1组:分别于第(1、14)d经气管内注入内毒素200ug,熏5%香烟(第1、14d除外),2h/d,共4周;⑧COPD模型2组:单纯熏5%香烟2h/d,共12周。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leptin、IL-8在支气管肺组织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血清leptin及IL-8浓度。结果:细胞因子leptin及炎性因子IL-8在支气管肺组织阳性表达。LPS联合熏烟诱导COPDl组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52.67±04.72)和IL-8(59.56±3.94)表达较单纯熏烟诱导COPD2组leptin(38.89±2.57)和IL-8(55.22±3.4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及IL-8表达较正常对照组leptin(16.90+1.52)和IL-8(28.00±4.24)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COPD1组血清中leptin(3.26±0.95)ng/mL和IL-8(107.51±13.38)pg/mL较COPD2组中leptin(2.42±0.69)ng/mL和IL-8((94.07±11.20)pg/mL明显增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leptin及IL培浓度较正常对照组leptin(0.95±0.56)ng/mL和IL-8(39.48±6.35)pg/mL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Leptin与IL-8表达水平呈显著~-ffn关(r值分别为0.720.670.84均P〈0.05)。经过q检验,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ptin和IL-8均参与cOPD炎症反应过程,并且具有相关性,LPS促进二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哮喘豚鼠肺部炎症和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和染料木黄酮干预组(B组),以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蛋白复制哮喘模型。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其分类数,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支气管重塑指标,免疫纽化方法测磷酸化酪氨(p-tyrosine)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与C组比较明显增加,B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细支气管嗜酸性粒细胞(E)数和淋巴细胞(L)数较C组明显增多,B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细支气管重塑较A组明显减轻(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p-tyrosine在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上皮、血管滑平滑肌及炎性细胞均有表达,尤其以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及炎性细胞明显,A组比C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TK对哮喘豚鼠肺部炎症和支气管重塑具有促进作用: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哮喘豚鼠肺炎症和支气管重塑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LR4和NFκB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O2高CO2 2周组(2HH组)和低O2高CO2 4周组(4H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3区细胞TLR4和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TLR4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2HH组(CA1:0.1275±0.0242,CA3:0.1156±0.0376),4HH组(CA1:0.1522±0.0187,CA3:0.1427±0.0453),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NC组大鼠海马CA1/3区可见NFκB/p65少量表达于胞浆,而模型组可见NFκB/p65在细胞核内不同程度表达,2HH组(CA1:0.1326±0.0324,CA3:0.1301±0.0112),4HH组(CA1:0.1612±0.0428,CA3:0.1578±0.0365),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4HH组为著。结论:TLR4和NFκB激活可能在慢性低O2高CO2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文辉  钟荣钟  林洁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3):2525-2527,253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1)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结肠组织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CRFR)1及CRFR2的表达,探讨其与IBS发病的关系,从而为靶向治疗IBS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15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15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人结肠组织标本,采用Elivision(TM)PLUS/HR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测定CRFR1、CRFR2在各组结肠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CRFR1和CRFR2免疫组化染色以浅黄色为主,分布范围局限,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54±0.099)和(0.201±0.030);D-IBS组中CRFR1以深或棕黄色为主,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平均光密度值为(0.384±0.048),显著高于C-IBS组(0.144±0.077)及正常对照组(P〈0.01);C-IBS组中CRFR2染色以深或棕黄色为主,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平均光密度值为(0.322±0.022),显著高于D-IBS组(0.162±0.023)(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IBS组CRF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IBS组和正常对照组;C-IBS组CRFR2表达高于D-IBS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不同亚型IBS患者其CRFR表达的亚型亦不同,提示不同亚型IBS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结肠组织中CRFR1、CRFR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