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至今为止对其的诊断、病理机制、治疗及预后已有一定的了解.一部分科学家的对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53在其发病机理、治疗、预后中的作用的探讨.p53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肿瘤抑制基因,它所编码的转录蛋白因子主要调节一系列与细胞周期抑制、衰老、凋亡、DNA的修复、新血管生成的反应相关的基因.主要就近几年对乳腺癌的研究中,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p53做为分子标记在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它的突变和等位基因的性质,以及以p53为基础的各种治疗手段中其与药物及其他基因最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44+CD24-/low与ALDH1+都是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细胞与ALDH1+细胞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又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该文主要就CD44+CD24-/low与ALDH1+之间的相同点、两者在乳腺癌干细胞特性方面的差异及其与乳腺癌基因亚型、预后、转移和耐药之间的不同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测定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86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提供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结果:血浆uP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uPAR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呈显著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0.73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与分子亚型密切相关,他们和分子亚型联合,可能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静  鞠放  清水汪  冯丹  颜芳  王宁  王雅杰 《生物磁学》2011,(21):4058-4060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测定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86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提供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结果:血浆uP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uPAR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呈显著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0.73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与分子亚型密切相关,他们和分子亚型联合,可能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细胞染色质开放区域上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然而,在单细胞层面,这些调控元件如何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45 216个正常和肿瘤乳腺组织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ingle-cell ATAC sequencing, scATAC-seq)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标记基因在细胞群的基因活性得分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后得到7种乳腺细胞类型。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和正常乳腺样本的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染色质可及性差异,且乳腺上皮细胞存在高度样本间异质性(PCC=-0.07),暗示其是乳腺肿瘤的主要恶性细胞类型。为了探究正常和恶性乳腺上皮细胞的差异可及性区域中转录因子结合基序的富集情况,在提取上皮细胞群后对4个上皮细胞亚型的特征开放区域进行了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乳腺上皮细胞有194个转录因子显著富集(P<0.001),它们可能涉及乳腺肿瘤发展和转移等调控过程。对上皮细胞亚型中富集程度较高的转录因子进行活性分数计算及转录组数据验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这些差异调控元件可能与乳腺细胞恶性发展相关。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中年、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分型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40岁、40岁-60岁、≥60岁)乳腺癌的基因分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5岁与35-40岁患者的基因分型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乳腺癌人群的基因分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老年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并不乐观,需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基因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RCA基因在维护染色体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功能上看,BRCA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它的关键区域突变使其抑制功能失去,因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伴随诊断和靶向治疗是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BRCA基因突变型为家族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为其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主要对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临床诊断方法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分子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检测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对其致病基因的检测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热点基因,并对相关基因的分子诊断技术、检测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首次评述了数字PCR方法用于乳腺癌分子检测的进展.全面对比不同分子诊断技术的差别与优缺点,为乳腺癌关键基因的检测提供指导建议与理论支持,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汇院区和临港院区收治的359例原发性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根据Luminal B型乳腺癌分子亚型分为人表皮生长受体2(Her-2)阴性组(266例)和Her-2阳性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er-2阳性组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PR阴性、Ki-67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Her-2阴性组(P<0.05)。Her-2阳性组5年DFS、OS生存率分别为12.90%、40.86%,分别低于Her-2阴性组的24.06%、59.77%(Log-Rankχ2=14.500、12.860,P=0.000、0.000)。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PR阴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和PR表达存在差异,同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PR阴性是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控。随着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基因被揭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如BRCA、FGFR、ATM、ZNF365、Pokemon基因等。基于流行病学研究,这些易感基因可被分为高外显率易感基因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其多态性对乳腺癌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对其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良恶性鉴别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乳腺癌的临床生物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这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