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菟丝子属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芝玉  郭澄  苏中武  李承祜   《广西植物》1991,11(4):308-311+393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SEM)对国产菟丝子属(Cuscuta L.)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具3沟萌发孔的花粉为本属基本类型。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外壁纹饰等特征,该属花粉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具3沟,外壁具穿孔,表面散生小刺状突起;(2)具3—5沟,外壁具网状纹饰,网脊上散生小刺状突起;(3)具3—6沟,外壁具小刺状突起,穿孔偶见。本文观察结果与刘炳仑等曾报道过光学显微镜(LM)下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最后,对菟丝子属的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以及属内亚属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对国产茄科天仙子亚族6个属、12种植物的花粉,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透射电镜观察了它们外壁雕纹、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层次的结构。 本亚族花粉以无萌发孔 和三孔沟类型为主,其次为三沟和拟沟类型。根据花粉资料,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于论证该亚族内属的界限和属间系统发育的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樱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樱属(Cerasus)9个种和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结合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樱属花粉的极面观为圆形或近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三孔沟,外壁纹饰多为条纹状。属内特征基本一致,但种间存在着花粉大小、外壁纹饰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5.
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和牛儿苗属Erndium植物计2属,14种,2变种及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本科花粉形态进行了分类处理,编制了花粉形态科种检索表。结果表明,本科花粉如按萌发孔类型、外壁雕纹式样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三孔沟,外壁雕纹瘤状(Geranium)三沟,外壁雕纹网状(Erodium)。在老鹳草属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处理中,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度、外壁覆盖层网眼均匀性、直径大小、网脊上纹饰及外壁雕纹瘤纹突起均匀性、大小及瘤上纹饰都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花粉形态分类与经典分类对本科分类群的处理意见相吻合。大大丰富了本科分类微形态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泡桐属(Paulownia)花粉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桐属(Paulownia)花粉,均为近球形,具3(拟)孔沟,外壁外层有清楚的异胞网状雕纹,沟界极区明显。这些共同特征,说明泡桐属是一个种间亲缘极近的自然的属;其萌发孔类型,可作为泡桐属归入玄参科的证据之一。通过花粉形态的比较,对兰考泡桐、宜昌泡桐和建始泡桐的分类地位,提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泡桐属(Paulownia)花粉,均为近球形,具3(拟)孔沟,外壁外层有清楚的异胞网状雕纹,沟界极区明显。这些共同特征,说明泡桐属是一个种间亲缘极近的自然的属;其萌发孔类型,可作为泡桐属归入玄参科的证据之一。通过花粉形态的比较,对兰考泡桐、宜昌泡桐和建始泡桐的分类地位,提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花族Ruellieae芦莉花亚族Ruelliinae 2属7种、假杜鹃亚族Barlerinae 1属3种和马蓝亚族Strobilanthinae 16属34种植物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芦莉花亚族的地皮消属Pararuellia和喜花草属Eranthemum的花粉均为圆球形,具3孔或3孔沟,外壁为不同的网状结构; 假杜鹃亚族的假杜鹃属Barleria的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亦为网状结构;马蓝亚族植物(包含广义的马蓝属Strobilanthes s.l.)花粉形态多样,结构复杂.依据花粉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马蓝亚族16属植物和上述两亚族3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归纳成3大类型: 1. 具3孔类型.其中又有(1)外壁具网状纹饰者,见于地皮消属; (2)外壁具芽胞状纹饰者,见于黄猄草属Championella; (3)外壁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Paragutzlaffia、叉花草属Diflugossa和假蓝属Pteroptychia.2. 具3孔沟及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其中又有(1)具3孔沟和网状纹饰者,见于喜花草属和假杜鹃属; (2)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叉花草属和假蓝属; (3)具3孔沟与假沟,外壁纹饰具节隔、肋条带状或网状,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者,见于耳叶马蓝属Perilepta、马蓝属Pteracanthus(大部分)、金足草属Goldfussia、紫云菜属Strobilanthes(部分)和合页草属Sympagis; (4)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状,但不具节隔,外壁纹饰网状,网眼不成行或不明显纵向排列,网内无细网纹者,见于尖蕊花属Aechmanthera、板蓝属Baphicacanthus、马蓝属(部分)和糯米香属Semnostachya; (5)具双脊及细网状纹饰者,见于环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 cycla.3. 具(4-)5孔沟及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外壁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见于腺背蓝属Adenacanthus.另外兰嵌马蓝属Parachampionella、山一笼鸡属Gutzlaffia和肖笼鸡属Tarphochlamys的花粉有无萌发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利用花粉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区分高级分类群如亚科、族以及亚族,有时也有助于阐明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也能用于区分属、种和阐明其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芸香科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7,7(3):11-5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21属52种2变种芸香科(Rut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研究,其中对6属6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具沟孔,是花粉单类型的科之一。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和外壁纹饰特点,本文将芸香科的花粉分为具3孔沟和4-6孔沟两个花粉类型,并根据各属花粉形态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检索表。此外,本文还对花椒(Zanthoxylum L.)和Fagara两属的合并问题及花椒与吴茱萸(Evodia Scop.)两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国产芋属花粉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芋属(Colocasia Schott)6种、1变种、1品种的花粉形态,其中贡山芋C.gaoligongensis,龚氏芋C.gongii,李氏香芋C.lihengiae,花叶芋C.bic-olor4个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为圆球形,无萌发孔。外壁纹饰分为两类:大野芋C.giga-ntea外壁光滑无刺,其余各种均具刺。花粉大小为20.07—32.76μm。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紫草科破布木属花粉形态和外壁超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深入探讨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分类问题,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科破布木属(CordiaL.) 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外壁超微结构。发现该属花粉具三孔、三孔沟、三拟孔沟和三合沟4种萌发孔类型。外壁表面具微刺状纹饰、刺状纹饰、网状纹饰和不规则的条纹网状纹状。破布木属的花粉特征表明,该属花粉在紫草科中既是独特的分类群,又是比较原始的属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4属的1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描述了各属、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拟网状至浅网状。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Vleisia作为角果藻属Zannichellia的近缘属处理的观点。茨藻科植物花粉外壁光滑、稍皱波状或为疣状,具颗粒状纹饰,萌发孔的有无在种间存在变异。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藻科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近缘,茨藻科可能与水蕹科Aponogetonaceae或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中具单沟花粉的类群有一定联系,而与角果藻科和眼子菜科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苹果属Malus 26种及5个杂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形态特征的 变化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作了推论,指出外壁纹饰类型具属内分组意义。苹果属花粉在形状。大小、沟孔位置及数量、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外壁纹饰的主要演化趋势可能是:由密的细条纹型到具有穿孔的、较少条纹型。杂种的外壁纹饰对于判断亲本种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属内种间的杂合导致了多倍体种、新变种、栽培种的大量出现,甚至是新种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观察了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4属2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为三沟类型,无三拟孔沟类型,形态及外壁雕纹属间差异明显。根据花粉资料,探讨了属间的进化关系和分类地位及本科植物花粉外壁的演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荞麦属花粉形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国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根据沟膜的有无,花粉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具沟膜者和不具沟膜者2类。透射电镜下显示,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的花粉外壁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及柱状层组成,无基层。对花被片腹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根据细胞形状和表面纹饰,这些种类的花被片可分为3类。对果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纹饰也可分为3类。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荞麦属的种间关系及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一些微观性状的演化趋势。荞麦属的花粉形态极为一致,其外壁纹饰均为细网状,萌发孔为三孔沟,这支持将荞麦属从蓼属中分出独立成属的观点。本文还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讨论了国产荞麦属的种间关系,探讨了一些特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学显著 和扫描电镜,对新疆产双属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属花粉大多近球形,萌发孔多数,孔膜上有疣状突起,外壁纹饰为颗粒状,夹杂有小穴散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8,8(3):23-42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4属30种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柽柳属的代表种, Tamarix elongata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本科花粉为三沟, 少数属种为三拟孔沟。根据扫描电镜观察, 柽柳属花粉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 以及界于这两个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水柏枝属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 细网状纹饰, 小穿孔以及小的蠕虫状突起。红沙属和枇杷柴属均为细网状纹饰。 本科柽柳属花粉与杨柳科中柳属的花粉特征较相似, 本文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