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HIV—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市场上的多种治疗AIDS的药物都是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水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但是发现有 2 0 %以上的病人不能在短期内承受这些药物的治疗 ,而且长期使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现已发现HIV 1的耐药变种已经出现并正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另外 ,这些药物不能直接清除感染HIV 1病人体内的病毒。所以现在需要发现新型的治疗AIDS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能补充或者部分代替已有的药物 ,而这就需要先找到HIV 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HIV 1病毒的生活周期是这样的 :病毒被膜和细胞表…  相似文献   

2.
精液中的AIDS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和与细胞无关的游离病毒。由于精浆内游离AIDS病毒可在无精液细胞感染下单独出现,其体内来源不明。精液中AIDS病毒是否在血清学阳性后出现,目前尚不能肯定,血清学阴性个体精液未必没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大部分研究者猜测,AIDS的主要病毒形式HIV1由黑猩猩传给人类。但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这一理论。因为科学家曾经从黑猩猩体内分离到的一个病毒与感染人类的HIV相似性很小,而在有些黑猩猩居住地没有发现AIDS感染病人。这些现象曾使研究者怀疑黑...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第1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以来,在临床治疗艾滋病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高效抗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alTherapy,HAART),即逆转录酶抑制剂加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使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程度。1998年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报告表明,高效抗病毒治疗不可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在病毒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5.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HIV天然药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均属核苷酸类药物,以HIV病毒的逆转录酶作为靶点。这些药物虽然对HIV病毒反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选择性较差,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大,有严重的副作用[7]...  相似文献   

6.
AIDS病是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发展一个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最终控制HIV蔓延的方法。目前对AIDS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在检验新型AIDS疫苗策略方面,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能较好地反映HIV感染人体过程,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在主要有三种非人类模型:HIV-1感染的大猩猩、HIV-2感染的恒河猴;SIV感染的恒河猴及SHIV感染的恒河猴。本文就AIDS疫苗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最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用楫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4):232-235
猴免疫缺陷病毒和艾滋病王用楫(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100024)1前言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与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糖蛋白gp41核心结构的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包膜糖蛋白gp41在病毒膜和靶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叙述了C多肽抑制剂研究成果、HIVgp41核心结构的特征及作用于gp41核心结构的抗HIV药物研究的最新发展。可望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针对HIVgp41核心结构的新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HIV-1感染和AIDS。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程序性T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AID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认为HIV感染机体后可能诱导CD4^+和CD8^+T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从而导致AIDS产生,并依此机制探讨有关抗HIV感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几种疾病基因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要回顾了基因治疗发展的历史及基本内容,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在AIDS,肿瘤,ADA-SCID这种3种疾病基因治疗的资料并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1.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4,6(5):20-24
艾滋病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十大热点问题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基础部650031)艾滋病是获得性兔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音译,为HIV感染的晚期表现。弄清AIDS发病机理的关键在于阐明AIDS发病前HIV的感染过程和HI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自首次报道AID...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胞辅助受体的研究进展谭伟赵翠萍综述李德富审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分类号R511前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可以在人类引起艾滋病(AIDS)。经过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对这类非细胞形态恶性寄生性病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简称HIV)尚无最有效方法控制和消灭它。特别是新型艾滋病病毒如HIV 1n出现、艾滋病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其他性病病毒的入侵等等 ,给防治工作确实带来难度。发现HIV近 2 0年来 ,尽管治疗艾滋病 (AIDS)的药物有之 ,但还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遏制HIV对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最重要的是 ,快速复制的HIV侵染人体细胞时有 3种酶即蛋白酶、逆转录酶和整合酶 (integrase) ,它们是导致HIV在人体内“作恶”的凶手 ,可以说 ,它们是最危险的“…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与机会性致病原虫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是当前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疑难病症,危及AIDS病人生命的机会性致病原虫感染,已引起高度重视。卡氏肺孢子虫可引起子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AIDS病人最危险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刚地弓形虫主要成弓形虫脑病,是导致AIDS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可引起严重腹泻,患者可因体质消耗而死亡,对这4种原虫感染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AIDS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鼠艾滋病模型的建立及用鹿肠道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鼠白血病病毒LP-BM5MuLV接种新生BALB/C小鼠,感染后4~6个月可出现与人类AIDS极为相似的病理变化和免疫缺陷的症状,包括血免疫球蛋白增高、淋巴结肿大、T辅助淋巴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等。通常作为小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小鼠艾滋病(MAIDS)的模型使用。本实验采用已证实具有溶瘤作用的鹿肠道病毒ECCO-18株对小鼠艾滋病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表明鹿肠道病毒ECCO-18可明显缓解艾滋病小鼠的淋巴结肿大和延长艾滋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提示鹿肠道病毒ECCO-18治疗小鼠艾滋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崔宁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5):198-201
用反义RNA/DNA片段阻断或抑制靶基因表达的反义技术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进展迅速,为AIDS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脂质体——一种理想的抗HIV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一种理想的抗HIV药物载体戎隆富秦德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关键词脂质体抗HIV药物针对AIDS的致病病毒HIV(Ⅰ型和Ⅱ型)复制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已研制出多类抗HIV药物,如:阻断HIV与靶细胞(CD+4T细胞、神经胶质...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原永兵,曹宗巽(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1)THEROLEOFSALICYLICACIDINPLANTS¥YuanYong─bing;T.H.Tsao(DepartmentofBiology,PekingUniversil...  相似文献   

19.
HIVNef的结构与功能李风庆黄仕和(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430060)关键词Nef豆蔻酰基化CD4下向调节Nef是Alan等在1985年从AIDS病人体内发现的,鉴定为HIV-1的一种蛋白产物。以后在HIV-2及SIV中也陆续发现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李满  陈辉 《生物化学杂志》1993,9(5):529-533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在抗感染及AIDS治疗药物的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靶分子,并且可作为工具酶应用于逆转录PC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本研究将HIV-1RT基因经PCR扩增并修饰后克隆入大杆菌表达载体pBV220,所获重组子所表达的HIV-1RT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8%左右,且经〔^3H〕dTTP掺入法证实该重组HIV-1RT具有RT聚合酶活性。用Q-Sepharose层析柱对重组HIV-1RT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