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胰腺β细胞离子通道的一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eng XH  Lou XL  Qu AL  Wu HX  Zhou Z 《生理学报》2000,52(2):98-102
实验以单个Wistar大鼠胰腺β细胞为对象,用穿孔膜片箝和细胞贴附式记录技术研究ATP敏感K^+通道(KATP)、延迟整流型K^+通道(KDR)、Ca^2+通道和Na^+通道的有关特性。结果表明:⑴KATP通道的内流电导约65pS,外流电导约31pS,反转电位在-60mV左右;⑵KDR通道在延迟20ms后达到最大激活,KDR电流约为KATP的1/3;⑶钙电流在0mV左右达到40-60pA的峰值,L  相似文献   

2.
任俊  陈助华 《生理学报》1996,48(3):256-262
用膜片箝技术的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在机械分离的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上,记录到ATP激活的离子通道。此通道的电导为32pS,对Na~+,K~+和Cs~+无选择性通透,而对Cl~-不通透。通道开放时间分布直方图多数需用双指数拟合,少数可用单指数拟合;通道关闭时间分布直方图均需用双指数拟合。通道的平均开放时间和开放概率均不依赖于膜电位;但通道的开放概率随着激动剂AT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电极内液无ATP时,无通道电流。六烃季胶和美加明不能阻断此通道。上述结果表明,新生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胞体可能存在ATP激活的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3.
用膜片箝技术的细胞贴附式(cell—attached)和内面向外式(inside—out),在机械分离的新生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上,记录到ATP激活的单通道电流。按电流幅度可以分为三类,其电导分别为20pS、32pS和58pS,各占全部开放事件数的12%、67%和21%,其中32pS为优势电导。三种电导状态之间可直接转换。32pS和58pS以及32pS和20pS之间的转换最为常见。结果表明: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上存在ATP激活的多电导单通道。  相似文献   

4.
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自发内向阳离子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片箝技术的细胞贴附式(cel-atached),在酶法分离的大鼠尾动脉平滑肌细胞上记录到一种自发的内向阳离子通道。结果发现:1、在实验条件下(池子液:Krebs,电极液:高钾),该通道电导为26.5±4.1pS,且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时间依赖和Ca2+依赖的特性;2、该电流具有极显著的内向整流特性;3、离子替换实验表明,该通道对Na+和K+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对Cl-的通透则很差;4、胞外加入4-AP(2mmol/L或5mmol/L),BaCl2(1mmol/L)和CsCl(20mmol/L)均不能抑制该电流;5、内向阳离子电流可与Ca2+-激活K+电流在同一细胞上交替活动,提示这两种电流可能在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基本活动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大鼠右肾切除、左侧肾蒂夹闭60min继之再灌流不同时间动物模型,用光镜组化、电镜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TAD(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光镜下Na+、K+┐ATP酶主要分布在髓质外带、髓袢升支粗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电镜下Na+、K+┐ATP酶分布在细胞基部质膜内褶的胞浆面。60min肾缺血后再灌流15min、24h可致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呈进行性降低,给予自由基清除剂TAD后,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损伤有所减轻。结果提示:自由基可能损害肾上管上皮Na+、K+┐ATP酶活性,TAD可能保护肾小管Na+、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抗人p53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对CNE-2Z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7.69±2.97。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2×10-6mol/L和4×10-5mol/L诱导细胞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44±4.25和29.19±2.39,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用终浓度为2×10-6mol/L的TPA和终浓度为4ug/ml的OAG分别作用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75±4.34和68.18±4.42,前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后者变化不明显。阳性细胞中对照组和OAG组以胞核和胞浆均着色为主,而SS、ST和TPA组以胞核着色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在CNE-2Z细胞中有较高表达;通过抑制细胞PKC活性和耗竭PKC含量后,均可降低p53基因的表达;PKC激活剂OAG对该细胞p53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钠素前体分子内调控对心肌Na^+—K^+—ATP酶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利钾尿肽及心钠素前体分子内调控作用对心肌Na+K+ATP酶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匀浆后,分别加入利钾尿肽、心钠素以及利钾尿肽+心钠素,用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将大鼠心脏悬挂于Langendorf灌流装置,分别以利钾尿肽、心钠素、利钾尿肽+心钠素为灌流液,灌注心脏,用四道生理仪观测左心室内压、左心室收缩最大速率,左心室舒张最大速率,心率及冠脉流量。结果:心钠素虽然对Na+K+ATP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6.2%),但是,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钾尿肽显著抑制酶的活性(抑制率46.5%,P<0.01)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心钠素抵消(抑制率17.6%,P>0.05)。利钾尿肽可以增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最大速率以及左室内压,而这种强心作用可因心钠素的加入而消失或减弱。结论:利钾尿肽可以抑制心肌Na+K+ATP酶的活性,产生强心作用,心钠素可以抵消以上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龙藤 (Biondiahenriyi,BH)为萝科青龙藤属植物 ,具有活血舒筋 ,理气祛风的功能 :主治跌打损伤、下肢冷痛、风湿手足麻木、牙痛。在其它实验中我们发现青龙藤提取物可以刺激胰岛 β细胞单位放电增加 ,促进胰岛素分泌 ,使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中的胰岛素水平由 (18.8± 2 .3)mu/L升高到 (4 3 .2± 3.5 )mu/L。已知当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 β细胞膜上KATP通道关闭 ,引起胰岛素分泌。为探讨作用机制 ,用记录小白鼠胰岛 β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电流为指标 ,观察对KATP通道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细胞的分离 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低氧性脑损伤发生过程中,Na^2+-Ca^2+交换体在内钙超载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在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上观察低氧对Na^2+-Ca^2+交换电流的电流-电压(I-V)曲线的影响。结果 在整个膜电位水平,Ba^+-Ca^2+交流电流幅值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正膜电位水平呈现一显著的外向电流。10mv时,电流幅值从(92.83±20.8)pA上升到(130.67±26.88  相似文献   

10.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旨在观察在体大鼠短暂缺血后心肌膜ATP酶活性的变化及粉防己碱(Tet)的作用。分离缺血15min、再灌注2h后及在缺血再灌注前给Tet的大鼠心肌粗制质膜和内质网,测定质膜Na+-K+-ATP酶和内质网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心肌缺血15min后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分别为假结扎组的63.6%和72.6%(P<0.01),再灌注后Na+-K+-ATP酶活性有所恢复,再灌注30min时为假结扎组的72.1%(P<0.01),而Ca2+-ATP酶活性则进一步下降,再灌注30min时为假结扎组的50.4%(P<0.01),再灌注后2h二酶活性分别升高至假结扎组的80.9%和65.3%(P<0.01)。在缺血前20min分别给予Tet64.2和96.3μmol/kg及硝苯啶(0.23μmol/kg),能明显减少内质网Ca2+-ATP酶活性的降低。结果提示心肌膜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参与了短暂心肌缺血所致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Tet可减少缺血和/或再灌注时内质网Ca2+-ATP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颈髓损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变化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颈髓损伤后颈髓线粒体系列酶活性变化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采用Alen法造成猫颈髓损伤,观察颈髓损伤后线粒体Ca2+,Mg2+-ATP酶、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颈髓损伤后2h至72h,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SOD活性明显降低,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也明显下降。表明颈髓损伤后Ca2+,Mg2+-ATP酶、Na+,K+-ATP酶、SOD活性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提示颈髓线粒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在颈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氰化物阻断细胞呼吸链模拟缺氧模型,采用膜片钳技术的记录方法,对急性分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膜上ATP敏感K ̄+通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在急性分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膜丢极化激活时,可记录到一类被优降糖(ATP敏感钾通道阻断剂)阻断的钾通道,可能属新型ATP敏感K ̄+通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流、钙激活钾(BKca)通道的影响及其信息传递机制。方法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技术,记录细胞能液内灌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阻断剂以及第二信使及相关蛋白激酶拮机剂对猪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爱道活动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增加BKca通道活性(P〈0.01),并可被CA-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完全阻断,但不受β2受体阻断剂普藉洛尔的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O  相似文献   

14.
将KGM和Sepharose 4B凝胶在相同条件下活化、偶联接上染料Cibacron Blue F3GA制成了KGM和Sepharose 4B染料亲和吸附剂,并用来与牛血甭白蛋白(BSA)作用,每毫升KGM亲和吸附剂可吸附BSA 28mg,用NaSCN洗脱时间为84.5%,而Sepharose 4B染料样和吸附剂每毫升可吸附BSA 15.3mg,用NaSCN洗脱时间收迷81.7%,并对两种凝胶的染  相似文献   

15.
Chi XX  Feng JQ  Chen PX 《生理学报》1998,50(2):222-226
用新生SD大鼠小脑皮质细胞进行培养,用Ara-C抑制非神经元生长,以H2O2诱发神经元凋亡。用膜片细胞贴附式观察了凋亡神经元膜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凋亡小脑皮质神经元膜K通道在不同箍位电压下,通道电流(IK)幅度小于正常神经元的,单位电导小于正常神经元的,通道的平均开放时间,开放概率、短开放及长开放时间常数亦均小于正常神经元的。说明小脑皮质凋亡神经元K通道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16.
用膜片钳技术对培养的纹状体神经元膜上的乙酰胆碱激活的离子通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通道电流为内向电流,随着超极化程度增大而增加,随着去极化程度增大而减少;翻转电位为15.0±6.1mV,电导为82.71±16.17pS;通道的开放时间分布直方图和关闭时间分布直方图均需双指数拟合,开放时间分布直方图的时间常数分别为1.93ms和5.73ms,关闭时间分布直方图的时间常数则为0.528ms和2.32ms;通道的平均开放时间和开放概率均与超极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由于电极液中含ACh和K ̄+通道阻断剂Cs ̄+而不含Na ̄+或Ca ̄(2+),且浴槽液中含Na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因此可排除内向Na ̄+流、Ca ̄(2+)流和K ̄+流,提示内向电流为ACh激活的通道电流。  相似文献   

17.
心房钠尿肽对大鼠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隔离灌流的大鼠主动脉弓-主动脉神经标本上,观察了心房肽Ⅲ(atriopeptinⅢ,APⅢ)对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主动脉弓内压保持13.3kPa条件下向灌流液中加入APⅢ(2.0μg/ml)后,主动脉神经传入放电较对照值增加64±27%(P<0.001);升降灌流压时,主动脉神经传入放电随之增减,饱和压(SP)由22.5±0.5降至21.3±0.5kPa(P<0.05),工作范围(OR)由12.1±0.4降至10.6±0.4kPa(P<0.05),阈压(TP)无明显变化;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曲线的最大积分值(PIV)由508±66%增至730±52%(P<0.05),曲线最大斜率(PS)由55.6±7.5增至93.2±6.8%·kPa-1(P<0.05);冲洗掉APⅢ后,主动脉神经传入放电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主动脉弓内压保持在13.3kPa条件下,向灌流液中加入硝普钠(NP,1.0μg/ml),主动脉神经传入放电虽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降灌流压时,TP,SP,OR均无明显变化,对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及PS也无显著影响,而PIV由667±78降至502±74%(P<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骨骼肌疲劳亚细胞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采用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观察大鼠骨骼肌运动后不同时相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运动后即刻线粒体钙含量、细胞膜丙二醛(MDA)值明显增加,ATP含量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运动后24h线粒体钙含量、MDA值增加最明显,ATP含量仍未恢复,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基本恢复,线粒体体密度、平均体积比运动前明显增加,比表面缩小;运动后48hATP含量完全恢复,线粒体钙含量、MDA值开始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运动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强、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异常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生成可能是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亚细胞机制之一。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水两相法纯化的高粱根质膜嵌入平面脂双层膜,可以测得离子通道电流。记录了典型的单离子通道。TritonX—100使质膜蛋白溶解,除去不溶物后,加入AmberliteXAD—2使膜蛋白重组为蛋白脂质体。将蛋白脂质体嵌入脂双层,测定了脂双层上K+通道电流逐渐出现的过程,该典型的通道电流记录的通道电导为112pS。通过改变前后槽KCl浓度,测定蛋白脂质体嵌入脂双层后的稳态电流一电压关系,近似计算稳态逆转电位,由GHK等式得K+和Cl-的选择通透比Pk:Pcl为8.6主要是通透K+。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低氧性脑损伤发生过程中,Na+Ca2+ 交换体在细胞内钙超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在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上观察低氧对Na+Ca2+ 交换电流的电流电压(IV) 曲线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膜电位水平,Na+Ca2+ 交换电流幅值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正膜电位水平呈现一显著的外向电流。10 mV 时,电流幅值从(92 .83 ±20.8)pA上升到(130 .67 ±26.88)pA( P<0 .05) ,而在50 m V,其电流幅值从(- 74 .67 ±11 .84)pA上升到(- 58 .5±10 .71)pA(P< 0 .05)。结论:低氧时Na+Ca2+ 交换电流呈外向性,这种改变有利于低氧后通过Na+Ca2+ 交换的外向转运方式排出细胞内钠,并交换钙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