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银凤 《蛇志》2009,21(2):163-16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往往需终生治疗。作者总结了3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几年的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不仅和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等有关,还和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有关。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子参与机体代谢,并且肠道菌群的紊乱也成为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就肠道菌群的改变及调节与1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提高,患病者苦不堪言。糖尿病还有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足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并对其预防方法与早期治疗方法做出了一个简介。  相似文献   

4.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并发症作为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影响着患者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的认识有所提高.糖尿病共患疾病是与糖尿病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的疾病,糖尿病发生机制复杂,与多种疾病和代谢异常相关,糖尿病共患疾病因为可能与糖尿病存在相关的发病机制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糖尿病及其共患疾病的研究目前也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部分内分泌科医务工作者及糖尿病患者对之了解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对糖尿病与共患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 一。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也从对传统机制的药物研究过渡到对具有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其中基于这些新靶点设计 的新型非胰岛素类糖尿病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或已上市,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按作用靶点和机制分类对较有开发 前景的非胰岛素类糖尿病治疗新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淑娟  崔文平  周锡芳 《蛇志》2002,14(2):64-65
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逐年增高 ,其病变常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多个器官。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1 充分认识糖尿病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做好胰岛素的注射及尿糖的自我监测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急慢性并发症 ,从而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 ,并延长生命。2 学习糖尿病相关的知识  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掌握检测尿糖和注射胰岛素的知识及预防有关并发症 ,治疗方案和饮食控制的知识。医护人员也应重视对病人及病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传统药物治疗的盲目性以及副作用,人们亟需去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对营养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通过营养素的干预可降低因个体易感基因缺陷所带来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这种个体化的非药物性治疗,有针对性且副作用小。本综述总结了主要以近年来已报道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及其与营养素间的交互作用,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健康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明  习阳  步世忠 《生命科学研究》2016,(4):365-370,376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两者可能存在相关性。现主要从两者共有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差异、不良的生活方式、疾病家族史和胰岛素的治疗情况等,及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高胰岛素血症、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长链非编码RNA及细胞自噬等角度阐述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并有效治疗糖尿病成为医疗工作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最常用、安全以及经济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总结了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中药及其制剂等降血糖药物对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对2008-2010年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重组人胰岛素使用量逐年增加.口服降糖药中,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喹酮连续3年DDDs位居前3位. 结论 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机制,而这两者均与胰岛、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线粒体DNA突变、衰老、氧化应激、生物合成下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基因下调、自噬异常、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 UCP2)过表达等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中药通过调节线粒体而缓解2型糖尿病病程,且具有副作用低、疗效稳定等特点。本文对线粒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中药调节线粒体而缓解2型糖尿病的作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8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喜梅  刘芳 《蛇志》2005,17(3):230-231
老年糖尿病(DM)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DM病人。DM是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身行为改变,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上升,患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因此,对老年DM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是整体医疗护理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0-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80例老年2型DM病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保健技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将对80例2型DM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数的90%以上。糖尿病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表现是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的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间质胶原蛋白的过度降解或产生,导致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心肌细胞间质纤维沉积产生的。本文就影响心肌纤维化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覆盖全球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发挥重要病理生理学效应。目前研究发现,硫化氢在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热点。本篇综述就H_2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并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在临床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二者并发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药物治疗方面,虽然双胍类药物和SGLT-2抑制剂等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受限于疾病发病机制不清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一般。研究发现,microRNA的异常表达、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2型糖尿病并发PCOS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调节microRNA的异常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PCOS的关键因素。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已引起各级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我国已经从原有的单纯的西药治疗逐渐将目光转向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本研究旨在评价宁波市某区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的效果,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左茵  衣宏燕 《蛇志》2002,14(4):5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由于长期的代谢紊乱 ,导致部分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 ,在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 ,还要做好长期的护理工作 ,才能起到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在来我院疗养的中老年干部中糖尿病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 ,针对他们的病情需要及疗养特点 ,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0例 ,男 43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6 0岁 ,血糖 7.2~ 1 0 mmol/L。病程 2~ 8年 ,其中 48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甚至本是中老年人才高发的疾病,正悄悄地盯上了许多年轻的上班族。单从发病率来说,糖尿病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疾病之王。世界糖尿病联盟对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估算,美欧发达国家将逼近10%左右的发病率水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20%左右的超高发病率。按照最近的数据,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高达11.6%,绝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和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同期5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进行测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找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患者对疾病了解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正相关,而慢性并发症种类多、有睡眠问题、焦虑抑郁标准分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其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控制血糖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肾病进展。近年来发现,慢性低水平炎症和免疫系统激活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炎症机制将有助于确定新的潜在靶点及研发抗炎治疗策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肾病的高血糖和蛋白尿,并能延缓其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证实中药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具有调节炎症介质的作用。本文旨在归纳总结文献中与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相关的炎症分子和途径,并探讨中草药靶向抗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