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闻香识茶     
《生命世界》2010,(2):47-47
茶叶审评,其实分为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两方面,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及的审评主要还是感官审评,理化检验一般在教学研究或茶叶贸易中用到。茶叶感官审评主要分为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两部分,而内质审评就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酚类物质的红茶滋味特征分类与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以多酚类为指标对茶叶滋味类型进行鉴别的可靠性,以中国13种红茶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感官审评结果为:13种红茶在滋味上可分为甜醇温润、清甜鲜爽、甜醇浓烈和小种4个类型。化学分析结果为:以茶多酚、茶三素和7种儿茶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茶叶感官审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相似度77%;以感官审评分类结果为依据进行判别,判别准确率达92.3%。因此,根据多酚类含量可区分和判别红茶的滋味类型。本试验可为茶叶滋味分类和鉴别提供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饮品之一,但茶叶中掺杂其他植物成分的现象时有发生。依靠传统的感官和理化检验方法难以准确判断茶叶中掺杂的植物种类。报道一种基于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rbc L)基因序列进行茶叶掺杂定性检测的方法,包括rbc L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等步骤。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7份茶叶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岳阳黄茶(黄茶)和信阳毛尖(绿茶)未掺杂其他植物成分,而正山小种(红茶)、铁观音(乌龙茶)、太姥银针(白茶)、六堡茶和普洱茶(黑茶)均一定程度上混杂有其他植物成分。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样品的需求量小,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靠性高,能定性检测各类茶叶中是否掺杂及掺杂了何种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辐照处理对茶叶卫生质量、感官品质、内含物的影响以及农残降解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辐照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辐照技术在茶叶上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影响绿茶季节间品质差异的生化因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31份茶树材料春、夏、秋3季1芽2叶时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同时制作烘青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影响绿茶品质季节间差异的主要生化因子。结果表明,有27份材料的茶叶品质呈现出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变化趋势。对27份材料生化成分与品质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氨基酸、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大,是导致绿茶品质季节间差异的主要生化因子。其中氨基酸表现为正向影响,在季节间呈现春季高、夏秋季降低的规律;花青素和叶绿素表现为负向影响,在季节间呈现春季低、夏秋季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5,(8):59-59
喝茶里边有大学问,买茶叶同样不能马虎。虽然这些知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学到手,但是不妨学一些简单的选购方法,以便有助于挑选到真正优质的茶叶。挑选茶叶除了根据饮茶者对茶叶不同品种的爱好、馈赠对象的不同、饮茶地区和季节的不同以及经济状况而定外,还应学会一些感官识别常识。识别茶叶,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四觉,即:一看外形,二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的藤茶质量。方法:参照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办法》对采自郴州市宜章地区不同月份的藤茶进行感官审评,同时运用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其中的二氢杨梅素含量,综合评价藤茶质量。结果:藤茶的感官品质呈逐月递增趋势,6月份的最佳,感官评分为73.97;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呈逐月递减趋势,4月份的最高,达34.06%,6月份的最低,为28.19%。结论:4~6月份的藤茶品质均较好,其中4月份的藤茶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更适合用于二氢杨梅素提取;6月份的藤茶感官品质最佳,更适合用于藤茶饮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 FDA 于 2014 年 11 月 18 日发布的政策与程序手册“对基于问题审评的申报资料的药学审评”进行介绍与讨论,包括发 布该手册的目的、背景、采用基于问题的药学审评的优势、相关政策、各自职责与程序等,以及原文附件中与原料药及制剂申报相关的 技术问题,以便于药学工作者了解与药学审评相关的问题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正> 氨基酸(Amino acid,AA)是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茶叶中AA的含量与组成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及药理功效。一、茶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特点茶叶中蛋白质(protein,Pr)高达15~  相似文献   

10.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成分变异系数平均为16.53%,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茶叶感官审评红茶品质总分达87.5分~94.2分,绿茶品质总分达78.8分~91.5分,茶树品种红、绿茶适制性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2和0.9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红茶,第Ⅱ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绿茶,第Ⅲ类为生化成分特异性品种。并从中筛选出18份优异品种资源,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1.
茶叶多糖是茶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茶叶多糖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茶叶多糖治疗糖尿病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模拟酸雨和铝(Al)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Al积累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3个酸度水平(pH 3.0、4.0、5.0)和4种Al浓度水平(0、10、20、30 mg L-1),用溶液培养法研究茶叶的主要化学指标和Al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酸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氨基酸、儿茶素和...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经济是全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立足国内茶叶市场,采用产业集中度、区位基尼系数、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对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市场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并与国内主要产茶省(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影响四川省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茶叶产业优势与不足并存,茶叶生产规模和产业聚集度趋于稳步提升,但茶叶生产效率偏低、产值效益偏弱、品牌影响力不强以及出口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川茶产业“大而不强”特征突出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提升茶叶种植效率、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塑川茶品牌和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展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可增强茶叶生产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本文根据浙江省64个气象站1971—2010年茶叶气象灾害和农业统计资料,应用模糊数学和加权指数求和方法构建了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将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个等级;并在浙江省茶树栽培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基础上,生成了浙江省茶树种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精细化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浙西北和浙中北,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浙中和浙东北,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浙南;浙江省茶树种植农业气象灾害低风险适宜区主要位于浙东南和浙西南。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塔拉凉嗓含片的毒理试验、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以检测其安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塔拉凉嗓含片对受试动物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大于10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塔拉凉嗓含片对小白鼠骨髓细胞无致微核作用;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全部在国家相关产品所允许的指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幽幽茶香     
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暖洋洋的午后,沏一杯茶,那袅袅香气是让人如此陶醉。日本著名学者,国际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女士说过:“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命根子。”的确,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档次和价格。  相似文献   

18.
饮茶与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册 《生命的化学》2003,23(1):44-46
包含各种多酚化合物的茶叶类黄酮类和茶氨酸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其功能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脑神经递质代谢、降血压等。茶叶的有效成分多数溶于水、无毒害又易被人体吸收,因此是一类有益健康、防衰老的绿色保健品。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化茶叶种植大县安溪县为例,通过评估各乡镇茶叶种植专业化水平,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筛选出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距交通道路距离4个主要影响安溪县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的因素,并探讨其对茶叶种植专业化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 安溪县各乡镇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以县城为中心,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由近及远呈现出“低-中-高”的形似杜能农业区位模型的圈层结构;GWR的拟合度(0.624)高于OLS(0.595),且前者对空间数据的解释力更高;与杜能农业区位模型的市场距离决定机制相悖,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受山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明显较社会经济因素更大;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呈正相关,而与距交通道路距离总体呈负相关;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主要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则呈相反的规律,而距交通道路距离则主要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幽幽茶香     
<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暖洋洋的午后,沏一杯茶,那袅袅香气是让人如此陶醉。日本著名学者,国际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女士说过:"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命根子。"的确,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