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采自陕西安康的一个簇孢霉属 Sporothrix 新种:安康簇孢霉 Sporothrixankangensis M.Z.Fan,C.Guo et T.Y.Zhang。该种与本属绝大多数已知种的区别在于其初生分生孢子可产生次生分生孢子。与其相似种菌生簇孢霉 S.fungorum de Hoog et Vries的区别,在于其分生孢子呈短棒状或长椭圆形,而不为近球形、短圆柱状或椭圆形。而与链生簇孢霉 S.catenata de Hoog et Constantinescu 的主要不同点为本种的分生孢子链很短,一般二孢,极少数三孢。主模式标本及干制培养物存放于西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孢霉属两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山西和新疆的土样中分离到两个金孢霉(Chrysosporium)菌株。经培养鉴定,是国内未见报道的两个新记录种,即印度金孢霉(C.indicum)和裂叶金孢霉(C.lobatum)。作者对它们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和图解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报道分离自中国土壤的漆斑霉属Myrothecium的3个新种:杆状漆斑霉M.bacilliforme、二形孢漆斑霉M.biforme、大孢漆斑霉M.macrosporum,和1个新变种:外来漆斑霉土栖变种M.advena var.terricola,对它们作了较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和讨论。文后列出了中国土壤中12个已知漆斑霉分种(变种)检索表。模式种和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4.
陈法军 《菌物学报》1992,11(Z1):23-64
被孢霉属(Mortierella Coemans)是接合菌纲(Zyg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中的一个大属,目前已知约有90种;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基物中。我国过去对被孢霉的研究不多,在《中国真菌总汇》(1979)中记录了8个种。本研究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2000多号样品中,分离到约220个被孢霉菌株。本研究主要采用Gams (1970, 1977)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鉴定,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修改。在属下分3个亚属(Micromucor, MortierellaGamsiella), 8个组(Actinomortierella, Alpina,Hygrophila, Mortierella, Schmuckii, Simplex, SpinosaStylospora),单囊霉(Haplosporangium)被承认为独立的一个属。本研究鉴定出22个种和3个变种,包括一个新种(武夷山被孢霉Mortierella wuyishanensis sp. nov.)和一个新变种(极细无色被孢霉Mortierella hyalina(Harz) W. Gams var. subtilissima var. nov.), 14个中国新纪录。这14个新纪录为:产芽胞被孢霉(Mortierella. gemmifera M. Ellis)、园圃被孢霉(M. horticola Linnem.)、矮小被孢霉(M. humilis Linnem.)、无色被孢霉(M. hyalina(Harz) W. Gams)、印度被孢霉(M. indica B.S. Mehrotra)、英杜被孢霉(M. indohii C.Y. Chien),詹金氏被孢霉(M. jenkinii (A.L. Sm.) Naumov)、可疑极小被孢霉(M. minutissima Tiegh. var. dubia Linnem.)、易变被孢霉(M. mutabilis Linnem.)、微孢被孢霉(M. parvispora Linnem.)、角胞拉曼被孢霉(M. ramanniana(Moller) Linnem. var. angulispora (Naumov) Linnem.)、网孢被孢霉(M. reticulata Tiegh.& G. Le Monn.)、多疣被孢霉(M. verrucosa Linnem.)、轮枝被孢霉(M. verticillata Linnem.)。文中讨论和评价了一些分类性状,还列出分亚属、分组、分种和变种的检索表.每个分类单元都有描述和讨论以及线条图、并列出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5.
报道木霉属7个中国新记录种:厚木霉、地中海木霉、矩孢木霉、近渐绿木霉、多孢木霉、特里克木霉和渐绿木霉。厚木霉分离自上海;地中海木霉、矩孢木霉、多孢木霉和特里克木霉分离自新疆;近渐绿木霉和渐绿木霉分离自四川;结合ITS、tef1-α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2个种(链格孢和茄链格孢)的96个菌株,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占所测菌株的50%)。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占所测菌株的72.2%)。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格孢菌株SA-10分别为95.9和94.3mg/kg。  相似文献   

7.
葡孢霉属的模式种已无从查找,连一张好的绘图也不曾留下。因而,由模式种所代表的属的含意无法考察清楚。但是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关于此属的明确概念,且已被真菌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在这种概念下已描述了四个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承认现状。赞成以绚丽葡孢霉(Botryosporium pulchrum Corda)为本属的补选模式种。考虑到其中两个种在文献中常被混淆,本文首次将关于全部已确认的四个种的描绘放在一起。四个种的简明检索表如下:1)分生孢子梗作双叉式分枝……………………绚丽葡孢霉(Botryosporium pulchrum)1)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或偶有分枝,但绝不作双又状……………………22)侧分枝下垂,产孢膨大体简单…………………马德葡孢霉(B. madrasense) 2)侧分枝不作下垂状,每一产孢膨大体裂作数瓣………………………33) 每侧枝端部泡囊生4—6个产孢膨大体,泡囊呈双锥状…………………………长枝葡孢霉(B.Longibrachiatum)3)每侧枝端部通常生2个(极少3个)产孢膨大体,泡囊球状……………………休斯葡孢霉(B.Hughesli)  相似文献   

8.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7,26(4):484-489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
腔孢纲—新属——类腊肠茎点霉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0.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系统》2007,26(4):484-489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1.
李锐  李生才  梁娟  张伟 《蛛形学报》2010,19(2):99-103
在经过多年野外调查、采集、室内显微鉴定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将采自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定名的蜘蛛种类名录整理于下,共包括18科45属71种,其中包括2个大陆新记录种,1个山西新纪录科,9个山西新纪录属,26个山西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吴玉环  高谦  程国栋 《植物研究》2008,28(2):147-150
通过对祁连山所采集苔类植物标本的鉴定和统计整理,共报道祁连山苔类植物8科10属12种,均为祁连山地区的首次报道,包括11种甘肃省苔类植物新记录。其中报道的秃瓣裂叶苔(Lophozia obtusa)和卵叶羽苔(Plagiochila ovalifolia)为青海省苔类植物新记录,这也是青海省苔类植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太行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初步探讨了河南太行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该区系有蕨类植物 1 0 4种 ,隶属于 2 3科 4 8属 ,优势成分以蹄盖蕨科、鳞毛蕨科等系统演化上比较高级的类群为主。组成本区系的成分来源不同 ,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与河北、山西、北京地区的蕨类区系关系密切 ,与山东、秦岭、长白山、黄山、鼎湖山的相似程度渐低。这与中国现代蕨类植物地理分布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黔蕨属的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寅堂 《植物研究》1990,10(1):87-91
黔蕨属是鳞毛蕨科中一个小属,也是一个中国特有属,是秦仁昌教授1965年首次发现的,但是很多蕨类植物学家不知道它。现在已知道有9个种,贵州和湖南省是分布中心,向北分布到四川东南部,向东分布到江西,向南分布到广西,向西分布到云南。本文对黔蕨属的特征加以描述,编有分种检索表及地理分布区(见图)。  相似文献   

15.
朱英群  臧得奎 《植物研究》1996,16(2):171-172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蔷薇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共3种1变种,即疏毛绣线菊Spiraeahirsuta(Hemsl.)Schneid、金州绣线菊S.nishimuraeKitag、庐山石楠Photiniavilosavar.sinicaRehd.etWils.和毛叶欧李Cerasusdictyoneura(Diels.)Yǖ.  相似文献   

16.
陶睿  崔惠生  李丕鹏 《蛇志》2014,(1):16-18
目的通过研究论述两栖动物药用价值及辽宁省的资源调查,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辽宁省的药用两栖动物资源丰富,多达11种。11种药用两栖动物占该省所有两栖动物的68.7%,其中东北小鲵、中华蟾蜍、东北林蛙和黑斑蛙的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东北林蛙已成为该省主要的野生动物产业。结论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保护、监测、栖息地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黔桂黑叶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朝晖  王智慧  冉景丞  林虹   《广西植物》1997,17(4):331-337
本文报道中国西南黔桂两省区三个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内石灰岩苔藓植物91种,并对其生境进行了描述。在上述石灰岩苔藓植物中,包含21种贵州新记录,13种广西新记录,6种中国西南新记录和1种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凤阳和山东青岛地区花生根瘤菌的遗传距离比快生型和慢生型根瘤菌之间的遗传距离更远;安徽地区花生根瘤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基础,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来自宿州、合肥、贵池三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归为慢生型根瘤菌;而来自巢湖、宿州、淮北、芜湖地区的花生根瘤菌与快生型苜蓿根瘤菌的遗传地位更为接近,为快生型根瘤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陕北黄土区植被的类型、分布、区刘、资源状况及其与农林牧业的关系,结果如下:陕北黄。土区南部为落叶阔叶林,顶极为松栎林,北部为草原地区的森林草原带,顶极有三个,即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灌丛。可分为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三个植被省。落叶阔叶林省森林平均每亩蓄积量2.9立方米。针阔叶混交林年平均生长量0.236—0.30立方米/亩,经抚育达0.425—0.45立方米/亩。森林草原省草原每亩产草量200—600斤,经恢复达800斤,灌丛每亩地上部分生物生产量800斤。灌丛草原省草原每亩产草量100—300斤,经恢复达400—500斤。落叶阔叶林省以林或农为主,森林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的Ting类,珊瑚和腕足动物的代表属与中国其它代表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北部地区可以进行对比,在计算大Zong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得出古生物地理分区结果,则解决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可划分为:柴达木-华南-陕甘宁生物区;塔里木-藏北生物区和准噶尔生物区,柴达木属于柴达木-华南生物亚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