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本研究采用(AG)15、(AC)15两种生物素探针及磁珠富集法从血水草基因组中开发并筛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且在该物种中能进行稳定的PCR扩增并表现出多态性。利用筛选出的13个SSR多态性标记对血水草4个野生居群2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25~0.792和0.299~0.691。说明这些SSR标记可用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的后续研究,并揭示该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助于保护和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血水草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从中药来源的化合物中筛选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采用HDAC抑制剂筛选试剂盒从60个化合物中筛选出对HDAC活性抑制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再用HDAC3/8抑制剂筛选试剂盒进一步评价其HDAC抑制,同时Western-blot法检测其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Ⅰ类HDA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根碱、胡椒碱、异甘草素、丹酚酸C对HDAC抑制活性较强;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显著抑制HDAC3/8活性;血根碱对He L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对Ⅰ类HDAC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血根碱、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是Ⅰ类HDAC的抑制剂,其中血根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捻转血矛线虫敏感株和耐药株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探讨lncRNA与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机制的关联性,为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机理提供依据。文中对捻转血矛线虫敏感株和耐药株进行cDNA测序文库构建,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进行双端测序,筛选出差异的lncRNA,基于顺式调控(cis)和反式调控(trans)对差异显著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过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利用FPKM法估计lncRNA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敏感株和耐药株候选lncRNA分别为6 377和6 356个,两个文库中筛选出168个差异显著的lncRNA,其中在敏感株中表达上调有92个,表达下调76个。筛选得到的差异显著lncRNA候选靶基因416个,这些基因共注释到641条GO terms和92条信号通路;其中富集到耐药性相关的通路有药物代谢-其他酶、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素的代谢等。综上表明,部分lncRNA介导的靶基因与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性相关,lncRNA在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中具有潜在的重要的调节作用。探究了对于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现了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助于找出捻转血矛线虫如何抵抗丙硫咪唑的发生机制,为探讨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本国用于输血的血源中筛选出染上爱滋病(AIDS)的血液的检测法已获成功。上个春季被认可的这种方法,对筛选出被爱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非常有价值。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一位官员说,用该法基本上可检测出每种潜在传染的受污染血的部分。通过对一百多万份血液进行爱滋病检测的结果,引起对于这些检测法的重视。所检测的这些血是在美国的131个中心从4月22日到6月16日收集的,它大约相当于那些中心所收集血的70%。尽管官员们做了看来是成功的努力,说服人们避免冒险从献血者那里染上这种病,但一  相似文献   

8.
糖蜜深层发酵柠檬酸,国内一直采用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_4[Fe(CN)_6])作生酸促进剂。国外也有这方面的报道。该工艺复杂,不易控制;黄血盐又是一种有毒物质,发酵废液不但难以综合利用,还污染了环境。筛选不需黄血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完成一项进行了十年之久大规模人群观察,目的是通过降低人群中具有高胆固醇血者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观察对心脏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证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使心脏病发病率下降。1970年该所就着手计划进行此项课题,通过血库对输血者的记录发现,血液胆固醇水平在265mg%以上者(美国正常人平均血清胆固醇值为210mg%),经过通信等途径联系,从40万人中选出18000名高胆固醇血者(排除高血庄及心脏病患者),最后筛选出3806名36~59岁男性,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实验分二组进行:一组吃降胆固醇药物Cholestyramine,每天平均4.1包(实际应吃6包);另一组吃安慰剂。观察期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产表面活性剂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X-20,并对其产物进行提取及结构分析。【方法】采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溴百里酚蓝混合溶液(cetylpyridinium chloride-bromothymol blue,CPC-BTB)显色反应结合血琼脂平板简单高效的筛选得到产脂肽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酸沉淀、甲醇萃取和旋转蒸发提取发酵所产生的粗产物,该产物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运用傅里叶红光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氨基酸分析和液相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粗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所得的菌株所产物质是含C15脂肪酸链和7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的脂肽表面活性剂。【结论】本研究为筛选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有利于后续获得高产的低成本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家蚕黄血抑制基因的SSR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霞  李木旺  郭秋红  徐安英  黄勇平  郭锡杰 《遗传》2008,30(8):1039-1042
家蚕黄茧性状主要由3个基因控制, 分别是黄血基因(Yellow blood, Y), 黄血抑制基因(Yellow inhibitor, I)和黄茧基因(Out-layer yellow cocoon, C)。I基因阻止类胡萝卜素从中肠上皮细胞到血淋巴的转运, 是天然黄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基因。利用家蚕雌性不发生交换的特点, 采用黄血黄茧品系KY和白血白茧品系巴格达特(Ba)组配正反交群体(Ba×KY)×KY和KY×(Ba×KY), 分别记作BC1F和BC1M, 根据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I基因进行了定位及连锁分析。筛选出3个与I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C1F群中的所有白血个体均表现出与(Ba×KY) 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 而所有黄血个体带型与亲本KY一致, 为纯合型。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关于I基因的遗传连锁图, 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38.4 cM, 与I基因最近的引物为S0904, 图距为7.4 cM。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B特异性适体的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B(SEB)特异、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DNA(ssDNA)适体,并将该适体应用于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方法:从体外合成的96核苷酸随机ss-DNA文库中,以羧基磁珠作为筛选介质,经逐步PCR扩增、筛选,获得针对SEB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适体;利用荧光素标记适体测定筛选过程中各轮结合力;利用酶连接适体方法检测适体特异性和结合力。结果:经过13轮筛选,ssDNA文库与SEB的结合百分率从1.1%提高到39.8%,增加了36倍;获得的ssDNA适体(A11)针对SEB的特异性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PA)结合低,并能初步识别患者血清。结论:利用SELEX技术筛选获得了特异结合SEB的高亲和力的ssDNA适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豆豉纤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豆豉为材料,取6个不同来源的样品经富集培养后,用自制血纤维蛋白平板进行初筛;利用LB纤维蛋白平板复筛与血琼脂平板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安全性良好并有一定纤溶活性的菌株。再对复筛得到的菌株进行摇瓶培养,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并比较不同菌株发酵液的纤溶活性。结果成功地筛选出5株纤溶活性高和通过溶血性实验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菌株DC-C4粗酶液的酶活稍高,达到280IU/mL。采用16S-23S rDNA序列分析法及传统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DC-C4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本实验为开发新型溶栓药物及保健食品提供了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技术筛选人疟动物模型,井用培养的疟原虫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对比观察。 白掌长臂猿红细胞对海南两个虫株和柬埔寨株都易感,用培养海南l株的猿血接种原输血猿,引起的原虫血疟持续38天,接种后第2周原虫密度升至11.6/104 红细胞)高峰。蜂猴和猕猴对恶性疟原虫都不敏感。实验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可作为人疟动物模型初步筛选之用。  相似文献   

15.
李江莹  陆添权  杨俊波  田波 《广西植物》2021,41(11):1897-1904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SSR序列特征。结果表明:(1)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986.84和946.23 M。(2)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杂合率分别为0.75%和0.65%,重复序列比例分别为73.02%和71.5%。(3)通过对2种材料基因组序列的SSR特征分析,在印度血桐中共鉴定了4 499 185个SSR,在中平树中共鉴定了4 969 098个SSR。该研究结果为印度血桐与中平树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开发以及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PCR筛选BAC文库和直接BAC末端测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聪芬  小松田隆夫 《遗传学报》2004,31(11):1262-1267
建立了一种用PCR方法筛选富含高度重复序列的大麦BAC DNA 文库和直接对 BAC DNA进行末端测序的方法.用PCR技术进行大麦BAC DNA 文库(含816个平板,每个平板含384个克隆)的筛选分4步进行.在实验中,建立了两个水平的BAC DNA池(一级池和二级池).一个二级池由一个平板(含有384个克隆)的DNA 组成,一个一级池由连续10个稀释100倍的二级池的DNA混合而成(如1~10,11~20等),共82个一级池.BAC DNA 文库筛选的第一步是对82个一级池的筛选.得到阳性一级池后(如2号一级池),对其所含的10个二级池(从11~20)进行第二步筛选.得到阳性二级池后,培养相应的阳性平板的所有克隆(384个),从头开始(左上侧),每相邻的4个克隆为一组,在96孔板上(4 X 96=384) 进行第三轮PCR反应;之后对筛选结果为阳性的4个克隆分别进行菌落 PCR(第四轮)得到单一阳性克隆.根据BAC DNA Hind III 酶切指纹图谱,对同一引物筛选的BACs进行重叠群作图(Contig).对代表contig 的两端的BAC DNA直接进行末端测序并对测序结果Blast,以检测其在大麦中是否属于单拷贝序列.根据测序和Blast结果设计引物,用中国春附加系(附加大麦染色体)对来自BAC克隆的引物进行染色体定位并用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学作图,以确定是否可以用作下一步的染色体步行.  相似文献   

17.
在红血球生存的各个时期中,正常脾脏对它具有作用,可列出以下八种功能:(1)生红血球作用;(2)对红血球生成的影响;(3)对红血球表面成熟的影响;(4)储血功能;(5)“筛选功能”;(6)铁的转换与储存;(7)“取出功能”;(8)衰老红血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韩帅  陈铭 《生命的化学》2020,40(3):319-328
随着结构基因组学的不断成熟,基因组学已经进入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各基因及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相互作用网络。该领域常用的研究策略是在基因组范围内通过人为改变生物体或细胞内基因的序列或表达状态,观察干预后的表型,从而建立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联,阐述基因的功能。根据人为干预方式的不同,功能基因组筛选策略可分为功能缺失型筛选和功能获得型筛选两大类。本文将分别阐述这两类筛选策略的最新技术进展。其中,功能缺失型筛选包括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筛选、短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 shRNA)筛选、CRISPR(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Cas(CRISPR-associationproteins)基因敲除及CRISPR转录抑制(CRISPR interference, CRISPRi)筛选。功能获得型筛选包括c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文库过表达筛选及CRISPR转录激活(CRISPR activation, CRISPRa)筛选。本文还在阐述各种筛选体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另外,本文对点阵式筛选及混合式筛选两种筛选模式进行比较,并重点阐述了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及二代测序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应用及对该领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结肠癌抗独特型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纯化的鼠抗人结肠癌细胞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 )MC5与钥孔血蓝素 (KLH)的交联物经腹腔免疫Balb c小鼠 ,取脾分离mRNA .RT PCR分别扩增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片段 (VH 和VLcD NA ,大小分别约为 340bp和 32 0bp) ,二者经linkerDNA连接形成ScFv(singlechainvariablefragment)DNA(约 75 0bp) .将ScFvDNA与噬菌粒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于大肠杆菌TG1,经辅助噬菌体M13KO7感染后 ,获得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文库 .以单抗MC5对ScFv文库进行 4轮亲和筛选后 ,随机挑取 80个克隆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筛选出 2 2个呈现ScFv形式抗独特型抗体(抗 IdScFv)的噬菌体单克隆 .竞争抑制实验表明 ,在 2 2个阳性克隆中有 4个克隆所呈现的抗 IdScFv属β或γ型 .针对单抗MC5的噬菌体呈现型抗 IdScFv的制备 ,为筛选新的结肠癌重组抗 Id瘤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的超高通量酶活性筛选方法是新出现的一类高通量筛选技术.它利用流式细胞仪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能以极高的速度(108/天)对大容量酶基因文库进行筛选.FACS筛选技术的出现突破了常规筛选方法低效、耗时、费力等瓶颈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大容量基因文库的探索能力,因此在新酶基因筛选、酶活性检测、酶定向进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综述了FACS超高通量酶活性筛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其在酶定向进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