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哀牢蟾蛤和新疆绿蟾蛤的核型、C一带和Ag-N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深 《遗传》1992,14(5):11-13
本文报道了云南的哀牢蟾赊和新疆绿蟾蛤的核型I C-带和Ag-NORso 新疆绿蟾赊2n=44 (36M+8SM), NF,88,除Nos. 7, 8, 13, 14四对是SM外,其余诸对均为M,一对随体和Ag-NORs 位于12q ter, C一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随体位置也显示C一带,并有少数不稳定的端位和插 入型C一带。推测它可能是来自欧洲绿蟾蛛的老四倍体类型。哀牢蟾蛛2”二22 (20M十2SM), NF- 44,其中只有No. 7为SM,一对Ag-NORs和随体位于6q ter,但该区域不着染C-带;全部染色体的 着丝点显示不同程度的C-带正染;本种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文中讨论了蟾蛛属的 核型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河南花背蟾蜍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分布于河南新乡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河南产花背蟾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2条,核型公式为2n=22(20m 2sm),全部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F=44。Ag-NORs具有多态现象。C-带核型显示22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正染,No.1染色体近着丝粒处有不恒定插入型C-带,No.4染色体具有恒定近端部插入型C-带,随体部位被正染的仅占所观察细胞的15%。  相似文献   

3.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树深  费梁等 《遗传学报》1993,20(1):26-32,T001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 8SM 2T),NF=50,5 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 8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s,全部着丝点均有C-带正染;凹顶角蟾5n=26(16M 4SM 6T),NF=46,6 7.No.11-13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及周围均有浓C-带正染。三个种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讨论了角蟾属核型演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L.ventripunctatus和L.alpinus的常规Giemsa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us的2n=22,20M 2T,NF=42,1对Ag-NORs位于5(?),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C-带正染;L.alpinus 2n=24,14M 4SM 6T,NF=42,1对Ag-NORs位于No.8短臂端部,并有随体联合现象。两种的着丝点区域均呈现C-带正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产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华西蟾蜍的核型及Ag-NORs位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蟾蜍与大部分蟾蜍相同:2n=22,NF=44,为6+5核型模式.核型为20M+2SM,次缢痕较为明显,位于第6对染色体(其中的一条)长臂末端,NORs位于次缢痕位置即6qter.通过与我国中华蟾蜍种组的核型及Ag-NORs位点等细胞学信息比较分析,不支持卧龙自然保护区卧龙蟾蜍和沙湾蟾蜍为有效种,其可能是华西蟾蜍的次级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两种髭蟾的Ag—NORs,C—带及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深  费梁 《遗传学报》1990,17(3):211-215
本文叙述和比较了峨眉髭蟾和哀牢髭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两者有下列相同方面:2n=26(6+7)、除No.3为SM外,其余诸对概为M,次缢痕和Ag-NoRs位于6q,并都表现出异形现象,No.1长臂有长度异形,但所增染色体片断不呈现C-带正染,C-带正染主要是在各对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另外No.2短臂近着丝区域亦为正染。这些表明二者之间有很大的核带型同源性。但是二者间在核型的某些对应染色体之间,在相对长度(6对)和臂比值(2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故可推测其机制是相互易位和臂间倒位。另外,哀牢髭蟾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大头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树深 《遗传》1991,13(5):22-23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大头蛙(Rana kuh1ii)的核型,其2n=22(20M+2ST), NF=42;除No.11外,其余各对均显示着丝点C-带;一对Ag-NORs和SC位于10q。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分布在云南的3种齿蟾(乡城齿蟾、景东齿蟾和棘疣齿蟾)的核型、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2n=26(6+7).NF=52,一对次缢痕和Ag-NORs位于6 q,该区域同时被C-带正染,其余C-带位于各对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这些特征表现出3种齿蟾的核型同源性和原始性。齿蟾属内种间各对应染色体对在相对长度和臂比值的差异显著性测定表明其核型演化途径可能是臂间倒位和相互易位。3种齿蟾具有染色体数目和Ag-NORs的变异和异形现象,其中乡城齿蟾的一个多余染色体呈现C-带正染,因此可能是B染色体,是锄足蟾科中首次报道。三种齿蟾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地区两种水蛙的核型、C带和Ag-NOR研究T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 nigrivittata 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nus 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10.
《四川动物》2001,20(4):181-184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2n=22,NF=44,核模式6+5;黑斑蛙为2n=26,NF=52,核模式5+8;中国雨蛙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星丽鱼和天使鱼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报道了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天使鱼(Pterophyllum scalare)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这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n均为48。星丽鱼的核型公式为2n=2m+26sm+16st+4t,NF=7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在sm1的随体上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随体所在位置均深染。天使鱼具有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4m(X)+12sm+12st+20t,NF=64;♂:2n=3m(x)+12sm+12st+21t(Y),NF=63。银染点位于sm3的短臂末端和X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均未见到Ag-NORs联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福建大头蛙的核型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骨髓细胞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黄山居群的核型、C 带和Ag NORs。结果表明,福建大头蛙核型为2n =2 2 =2 0M 2SM ,NF =44,次缢痕位于No 1 0q ;各染色体均有着丝粒C 带,3p、9q出现插入型C 带;Ag NORs位于1 0q。  相似文献   

13.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15-120
以野生太平洋鳕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鳕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2n=8m+6sm+20st+12t,NF=60,即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位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60;染色体经银染后,Ag-NORs在不同间期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3,其中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2%);在分裂相中,具有1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7.1%),且在第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一条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为Ag-NORs所在区域,并未发现Ag-NORs联合现象及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太平洋鳕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鳕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2n=8m+6sm+20st+12t,NF=60,即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位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60;染色体经银染后,Ag-NORs在不同间期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3,其中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2%);在分裂相中,具有1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7.1%),且在第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一条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为Ag-NORs所在区域,并未发现Ag-NORs联合现象及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小山蛙和中国雨蛙的核型及其C—带和银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民 《遗传学报》1989,16(1):42-48
采用骨骼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和BSG及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小山蛙(Rana minimus)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的常规核型、C-带和Ag-NORs。小山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点处具次缢痕,并为C-带染色阳性,银带显示此次缢痕处,即是标准NORs。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插入型C-带少且弱,无端位带。中国雨蛙2n=24,有6对大型和6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第10对染色体长臂上,亦为C-带染色阳性,并与银染显示的标准NORs相一致。C-带分析表明,亦以着丝点C-带为主,插入型C-带少,无端位带。本文初步讨论了蛙科和雨蛙科的核学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钱晓薇 《四川动物》2001,20(4):181-184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星期五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星期五蟾蜍为2n=22,NF=44,核模式6+5;黑斑蛙为2n=26,NF=52,核模式5+8;中国雨蛙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孙爱群  田应洲  李松 《四川动物》2008,27(2):233-235
对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的核型、Ag-NORs与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n=26=20m 6sm,NF=52,一对Ag-NORs位于No.6染色体长臂上,各号染色体均具着丝粒区C-带,将红点齿蟾的核型、Ag-NORs、C-带与同属的几种齿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cocincinus的核型,即2n=12(10M+2SM)+22m,NF=46;大型染色体中,No.2是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os.1、3、4、5和6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并与我国已报道的该科的另外5个种(昆明龙蜥、四川龙蜥、草绿龙蜥、新疆鬣蜥、蜡皮蜥)的核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花臭蛙核型、C-带、银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宁  魏刚  李德俊 《遗传》1990,12(3):22-24
花臭蛙Rana schmackeri的核型为2n=26,NF=52。各号染色体均具着丝粒区C-带, 2q、3q、4p、9q、上具居间区C-带、5未端具端粒区带。花臭蛙仅有一对NORs,位于10q上。另外还对无指盘臭蛙、绿臭蛙与花臭蛙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雅罗鱼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Ag-NORs、C-带和G-带显带技术对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雅罗鱼2n=50,核型组成为18m+14sm+6st+12t,NF=82,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Ag-NORs的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2个,出现1个Ag-NORs的频率最低(10%),出现2个的频率最高(70%);Ag-NORs主要出现在m1对和m4对同源染色体上;未发现有Ag-NORs联合的现象。(3)准噶尔雅罗鱼的染色体均呈现C-带阳性,可分为着丝粒C-带和端粒C-带。(4)同源染色体上G-带带纹基本一致,其带纹在每对染色体上的数目及分布具有明显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