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芫菁体内斑蟊素的合成、 转移和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殷幼平  靳贵晓 《昆虫学报》2010,53(11):1305-1313
斑蟊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防御物质, 已经被证实对多种癌症和其他疾病有着特殊的疗效。芫菁体内存在不同结合态的斑蟊素或斑蟊素衍生物, 包括斑蟊素酸镁、斑蟊素酸钙、羟基斑蟊素、甲基斑蟊胺和脱甲斑蟊素等。不同芫菁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其斑蝥素合成量有显著的差异, 并且有着典型的性二型现象, 性成熟的雄成虫斑蝥素含量最高可达10%。关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斑蝥素在虫体内的分布, 尽管有一些研究, 但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斑蟊素在芫菁体内的含量、分布、生物合成、代谢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概括, 以期为充分发掘芫菁科昆虫资源、指导芫菁的人工养殖、合理的利用资源以及人工合成斑蟊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斑芫菁族分类系统中伪斑芫菁属Pseudabris分类关系的不确定,选择该族6个代表种,对其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变化和分布位置做了记述、分析比较,提供了扫描电镜照片;基于14个触角特征的分析数据,构建了该族3个属和6个种可能的系统发育树。属间关系:沟芫菁属Hycleus+(伪斑芫菁Pseudabris+苹斑芫菁Mylabris);种间关系:(眼斑沟芫菁H.cichorii+大斑沟芫菁指名亚种H.phaleratus)+((长角伪斑芫菁P.hingstoni+长腹伪斑芫菁P.longiventris)+(苹斑芫菁M.calida+丽斑芫菁M.speciosa))。  相似文献   

3.
寄生物和寄主的发育关联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而人们对捕食者与猎物的同步发育关系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及其猎物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在18℃、22℃、25%、28℃、31℃和34℃恒温下的发育特性及发育同步性。大斑芫菁幼虫(除5龄外)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10℃,而棉蝗每个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都高于10℃。大斑芫菁5龄幼虫的有效积温为440.53日度,低于棉蝗卵的462.96日度,并且大斑芫菁1~4龄幼虫的有效积温均少于1—4龄蝗蝻。大斑芫菁成虫出现、卵孵化和幼虫滞育解除日期与棉蝗产卵和卵孵化日期,显示大斑芫菁的发育和棉蝗的发育具有季节同步性,而且大斑芫菁的滞育同步化了大斑芫菁和棉蝗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芫菁科昆虫体内斑蝥素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采用酸水解法和直接浸提法处理不同种芫菁样品、短翅豆芫菁Epicauta aptera Kaszab的卵和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不同虫体部位,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斑蝥素含量。结果表明:用酸水解法处理后的芫菁体内斑蝥素含量较之用直接浸提法处理后有显著提高,增高幅度在1~9倍之间,其中以豆芫菁属Epicauta昆虫的增高幅度最大,一般在7倍以上,而斑芫菁属Mylabris的斑蝥素含量增幅不高,芫菁卵中斑蝥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斑蝥素主要富集于大斑芫菁的腹部。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伊犁发现虎斑芫菁为害小麦。经鉴定其主要种的学名是:大虎斑芫菁(Mylabris frolovi Germ.);虎班芫菁(M.atrata metatarsalts Mars.);四点虎芫菁(M. quadripunctata Linne)。 芫菁在新疆伊犁以前未见为害小麦,只知为害油菜,是春油菜花期的重要害虫。1965平6月上、中旬,在伊犁河沿高阶地上,一块自然小丘中的局部凹地,约10余亩,播种小麦无芒四号。四周杂草主要是盐渍化土壤的指示植物:骆驼提班,和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苦豆子、甘草等。上面密布芫菁,每平方米约30-40头,主要为害花部。在这杂草环抱中的小麦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用甲虫——芫菁科的资源考察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娟杰  邓正已 《昆虫学报》1995,38(3):324-331
芫菁是重要的药用甲虫。为了摸清我国芫菁科的自然资源,作者自1989-1991年系统的调查了我国南、北方6个省区的芫菁科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其中分布广数量大的优势种,从而为芫菁科的自然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优势种所含斑蟊素的测定,首先用薄层层析法鉴别其斑蟊素斑点的颜色和显著程度,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的19种中有80%。左右的种类其斑蟊素含量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写明的斑蟊素含量不得低于0.35%始能人药的规定,明显地扩大了可以人药的种类。作为对照:作者选择了医药部门经常与芫菁混杂出售或使用的红斑郭公虫以及过去文献中记载含有斑蟊素的红蝉(同翅目),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斑蟊素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均不含斑蟊素。  相似文献   

7.
细纹豆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eimiM kl和大斑芫菁MylabrisphalerataPallas的求偶和交配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芫菁亚科 5族 1 3属 3 4种芫菁的性行为 ,并讨论了雄成虫在形态构造上对求偶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斑芫菁后翅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霞  任国栋 《昆虫学报》2007,50(4):429-434
选取中国斑芫菁属11个代表种,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后翅形态特征; 以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s, 1782为模式,探讨了斑芫菁属后翅的翅脉名称,并对其性状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将斑芫菁属翅脉归纳为3种类型:1)南方型:东洋种,翅深褐色,各脉粗大,骨化程度高,皱褶多而明显;2)高原型:青藏高原特有种,翅乳白色,半透明,仅前缘和MP1+2形成明显的大翅室,余脉淡而不显,骨化程度低;3)北方型:为以上两种类型的中间过渡,古北种,翅褐色,各脉清晰,中度骨化。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斑芫菁属翅脉的形态进化。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野外物种考察基础上,依据河北大学馆藏标本和文献资料,对河北省的芫菁种类进行分类和整理,共计9属24种,其中丽斑芫菁Mylabris(Chalcabris)speciosa(Pallas,1781)、四星栉芫菁Megatrachelus politus(Ge-bler,1832)、二斑狭翅芫菁Stenoria(Stenoria)fasciata (Faldermann,1835)和异色带栉芫菁Zonigis fortuccii Fairmaire,1887为河北省新纪录种,并编制了属、种检索表.记述了各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
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及存在形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测定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及其存在形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8种芫菁和作为对照的黑翅红蝉体内总斑蝥素和游离斑蝥素的含量,总斑蝥素含量是通过酸水解法测得的,游离斑蝥素含量是通过直接浸提法测得的,以总斑蝥素与游离斑蝥素含量之差作为结合斑蝥素含量; 并比较了结合斑蝥素与钙、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芫菁体内总斑蝥素的含量为游离斑蝥素含量的1~9倍,总斑蝥素的含量一般多于虫体干重的2.0%,而游离斑蝥素的含量均低于虫体干重的1.7%。黑翅红蝉体内不含任何形式的斑蝥素。斑芫菁属和豆芫菁属昆虫中的结合斑蝥素含量与钙元素呈正相关,斑芫菁属中结合斑蝥素含量与镁元素呈正相关,而豆芫菁属中结合斑蝥素含量与镁元素呈负相关。斑芫菁属昆虫体内钙元素的摩尔量要低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结论】芫菁体内总斑蝥素含量远高于游离斑蝥素的含量;结合斑蝥素可能是以斑蝥素酸钙和斑蝥素酸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